APP下载

点播希望种子 喜获 “德”的丰收

2018-04-02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许丽珍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德心公德清洁工

文/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 许丽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这一自然辩证法,其实有很多值得生发的东西。 “种”是为了 “收”,点播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的是收获累累果实,而 “种”的过程本身的情感体验也是极其珍贵的收获。

我读过一个教育故事:一位教育家看见一个孩子在摇一棵小树,便走上前对孩子说: “小朋友,小树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就喊疼了,不过是你听不到罢了。”孩子很懂事,就不摇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这位教育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 “爱护树木”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撒下 “公德心”,这孩子将来必定烙下爱护树木,遵守公德的印记,这便是教育的契机。

下班了,踏着夕阳洒下的点点碎金,我向校园操场走去。一阵风吹来,桂花清香扑鼻,几片花瓣落在我的肩上。我扬扬手,正要拍拍肩。这时,我看到操场几棵凤凰树下,学校的老清洁工正弯腰在捡垃圾。大树下,到处丢着果皮纸屑、饮料空瓶、塑料袋。他那苍苍白发在夕阳的余辉中显得那么耀眼,而进进出出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

我触动了神经,掏出手机把这一情景拍下来,决定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在学生心里点播下 “德”的种子,把公德心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我请同事帮忙,把手机拍下的情景制作成视频,在教室的多媒体的大屏幕播放,组织学生观看。播放过程,我注视着学生,有人心不在焉,有人低头凝思……

我再次播放视频,并强调学生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视频中,漂亮的教学楼,高大的凤凰树,缀满细碎花蕾的桂花树,树下的饮料纸袋,糖果包装纸袋,矿泉水瓶,嬉笑进出的学生,弯腰捡垃圾的老清洁工……极不协调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我思忖:这一幕肯定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时候,晓玲举起了手。她说: “我也在大树下丢过喝完的菊花茶纸袋,污染了校园的环境,没有公德心。”说完,她低下了头。

“是啊,看见别人扔垃圾,我们都不以为然。”陈欣然说: “这是缺乏公德心。”

“我们要保护校园的整洁卫生,” “要制止任何人乱扔垃圾的行为,” “要向老清洁工学习,”“关键是要有公德心,大家都把废品垃圾自觉扔进垃圾桶,校园不就清洁了吗?”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关键要有公德心,”时机到,该播种了。我说: “自觉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这是公德;自觉捡起校园里的垃圾,这是公德,生活中你们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公德;公德心从小就要培养,并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和你们一起,时时把公德放在心中。”

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的这番话,已在孩子们心中点播下 “德”的种子, “德”的希望。

尽管我在学生心田点播下“德”的种子,尽管学生对维护学校环境清洁有了初步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发言热烈,慷慨陈词,但我深知,要把 “公德”在学生心中永驻,说归说,要把所说变为所做,并成为自觉行动,不是易事。就像农民把种子种在地里,想要收获果实。除了阳光、空气、雨露这些自然条件外,还需松土、除草、浇水、施肥、除虫等精心管理。因此,我给自己 “加个班”,每天放学后,我约上几个喜好扔垃圾的学生,穿行在校园树下每个角落捡垃圾,查卫生,并把 “队伍”不断扩大。在捡的过程,我用聊天的形式,在学生心中不断播撒 “德”的种子,启发学生时时牢记 “公德心”,处处维护德言、德行、德的形象,从而实现从 “乱丢乱扔到自觉捡起”,再到 “不丢不扔”的质的飞跃,使校园环境简洁靓丽。

渐渐地, “奇迹”发生了:从那以后,大树下,校园内外,彻底告别了垃圾,乐得老清洁工呵呵地笑。

不仅仅是校园清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公德处处出现,维护公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知道,我点播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充满希望。

“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这一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抓住契机,善于播种。我的这次德的教育活动,就是一次种“德”的过程的情感体验,点得及时,播得精彩,收获的将是累累果实。

猜你喜欢

公德心公德清洁工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忙碌的清洁工
清洁工
中国社会“人情味”与 “公德心”的冲突及其消解论析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环境清洁工
太没公德
公德心培养,从爱护校园公物与环境开始
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作用初探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