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视角

2018-04-02殷静雯

上海地方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障法方志数字

周 亚 殷静雯

《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中开宗明义地将方志馆界定为“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的通知》,2018年4月27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fzgjs/201706/8c1dd616eee5466c8c739f3d198a28d2.shtml。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方志馆是而且应该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发展,方志馆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也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方志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指导,加快了“依法治志”的步伐,如《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及正在制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志法》。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②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年4月26日,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说明:下文所引《保障法》条款均为同一出处,不再重复标注。,并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为推进方志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机遇③周亚:《方志馆研究的多元视角》,《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4期。。虽然《保障法》并没有将方志馆列入到该法所提到的公共文化设施,然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方志馆可以成为《保障法》的潜在适用对象。换言之,“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来说,这是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具有‘四梁八柱’的性质;对于我国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这是一部‘基本法’‘母法’,具有‘压舱石’的作用”④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度构建与实现路径》,《图书情报工作》2017年第16期。,因此,《保障法》可以为方志馆完善和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保障法》出台以后,学界围绕《保障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李国新①李国新:《我国公共文化保障立法的内容、特点与突破》,《图书馆建设》2016年第12期。、程焕文②程焕文:《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精神——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解析》,《图书馆论坛》2017年第6期。等分别从主要内容、相关条文、特点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责任等方面对《保障法》进行了解读、分析和探讨。然而,在当前研究中,学界较少关注《保障法》与方志馆的联系,缺少在《保障法》的视角之下探讨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由此,笔者将结合方志馆建设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从《保障法》的视角出发,尝试探讨方志馆将如何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整体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以服务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一、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法》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性目标之一。均等性是《保障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求③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第20页。。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法律第四条、第八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等条款中。例如,《保障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又如第八条指出,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民的均等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还应包括广大的农村地区,不仅应惠及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也应广泛覆盖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地区。当前,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仍是制约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以上条款都是从法律层面上减少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等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此外,除上述具体条款外,均等性原则的精神也广泛体现在《保障法》相关政策体系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等。

当前,由于我国方志馆总体数量不足、布局尚不够完善、编制与人员紧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因素,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比较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均等问题。这种不平衡不均等尤其体现在东中西部等不同地区的不平衡、同一区域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同人群的不平衡等方面,从而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所能享有的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不断缩小以上差距,亟需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1)以体系化建设促进区域均等化发展。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是方志馆设施建设的体系化。截至2017年8月,全国已经建成各级方志馆470余家,其他各地各级方志馆也在积极申报筹建中④王伟光:《王伟光在第二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ldjh/201710/7f0a311199de4fae9f91ee62fd59fd0a.shtml。。同时,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也在稳步进行中,初步形成了国家方志馆总馆加各地分馆的总分馆体系。然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方志馆布局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孤岛”现象,各地、各级各方志馆之间多独立运行,较少协作,设施的体系化亟待完善。因此,需要加强方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成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方志馆合作联盟与服务网络,摒弃“单打独斗”的方式,坚持共建共享的建设与服务路径。此外,地方志事业发达地区的方志馆也可面向地方志事业薄弱地区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工作,通过业务指导和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等方式,以缩小不同区域方志馆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2)以基层建设促进城乡均等化发展。一方面,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加强方志馆(村史馆)建设,或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合作共建。例如,2018年3月,山西省建成首家村级方志馆——乔李村方志馆①杨颖:《山西省首家村级方志馆——乔李村方志馆授牌及赠书仪式举行》,2018年4月26日,https://mp.weixin.qq.com/s/BiFHK4Fn9DVvZ03igmU3DQ。。2018年4月,石家庄鹿泉区已有66个村建起村史馆②省方志办:《石家庄鹿泉区66个村建起村史馆传承优秀村风》,2018年4月26日,https://mp.weixin.qq.com/s/rIhxcF-vI9Mlkyy_c8W6cdA。,通过石磨、纺车、老照片、地契等展现出村庄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在加强农村地区方志馆建设的同时,也应丰富基层地区方志馆的文化产品、活动与服务供给,以避免出现“空壳”现象。例如,正在开展实施中的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不仅适应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③冀祥德:《冀祥德在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丛书编纂业务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ldjh/201804/767527ef78f34306bbbf3355bec416d7.shtml。,而且有助于丰富基层方志馆的公共文化产品。(3)以差异化促进群体服务均等化。均等化并不是要拒绝差异化。成年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和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和文化需求,而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用户也可能对其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有不同的期待和偏好。因此,面向社会公众的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应建立在不同群体特点与需求差异化的基础上。应当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并结合方志馆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方志馆公共文化产品、活动和服务。同时,方志馆建设与服务时应体现落实人文关怀,在方志馆设施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展陈设计等方面为残障人群利用提供便利和保障。

二、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标准化建设是《保障法》关注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即以附件的形式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建立了国家指导标准。在此基础上,《保障法》第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并调整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又如,第二十一条指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同时,《保障法》还对年报制度、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服务项目和开放时间公示等制度进行了具体规定。国家指导标准、地方实施标准和目录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个性、上下衔接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指标体系④李国新:《李国新: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年4月26日,http://wgxj.jc.gansu.gov.cn/art/2017/2/23/art_18999_307797.html。。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将有效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

近年间,我国在方志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6年,刘玉宏撰文呼吁要规范化方志馆建设,包括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制定出台《全国地方志系统方志馆建设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科学制定全国地方志系统方志馆图书编目规则,提高对图书资料的收藏管理水平等等⑤刘玉宏:《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18年4月26日,http://www.cssn.cn/zx/201601/t20160105_2811746_1.shtml。。2017年6月,为了推动方志馆建设,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的通知》,2018年4月26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gzyw/201706/8c1dd616eee5466c8c739f3d198a28d2.shtml。,对方志馆功能、方志馆建设规划与规模、方志馆建筑选址与设计、方志馆建筑标准与机构人员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017年11月,山东省印发了全《全省方志馆建设管理规范》①山东省方志馆:《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方志馆建设管理规范〉》,2018年4月26日,http://www.sdsqw.cn/qilufangzhi/rules/fgwj2/2017/1108/38379.html。,这是全国第一个由省级政府印发的关于方志馆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此外,福建省、平度市、莱芜市、菏泽市等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方志馆建设与服务相关指导意见或规范,对方志馆馆舍、建筑面积、设备、人员等方面多有具体规定。不过,当前方志馆相关标准规范多侧重于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方志馆管理制度与服务规范方面仍较为不足。因此,在完善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同时,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方志馆管理制度与公共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方志馆开放时间与服务项目公示制度、方志馆基本服务标准与规范、方志馆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标准、方志馆展陈设计指导规范、方志馆馆员服务规范与职业准则、方志馆志愿者管理制度等等。当然,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同一化,更不是对特色化的排斥。由于不同地区方志馆建设与服务水平存在着差异,各地与各级方志馆需要结合本地、本馆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标准和规范。随着方志馆建设与服务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有力地提升全国范围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三、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②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第152页。,也是《保障法》关注的重要问题。《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该规定强调了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统筹和全局作用,对于公共数字文化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为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文化部制定印发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③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2018年4月27日,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8/t20170801_688980.html。,确立了“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近些年,方志馆网站、数字方志馆、方志数字资源库、地情网的建设步伐加快。《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指出,各级方志馆在建设实体方志馆的同时,应建设数字方志馆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的通知》,2018年4月27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fzgjs/201706/8c1dd616eee5466c8c739f3d198a28d2.shtml。。同时,以“三网一馆两平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正在稳步进行中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7日,http://www.fzb.xm.gov.cn/flwj/201702/t20170227_1549633.htm。。中国方志网、中国地情网、中国国情网、国家数字方志馆、北京市数字方志馆、杭州数字方志馆、浙江数字方志馆等各地网站和数字方志馆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然而,当前方志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仍较为滞后,存在着数字资源规模较小、标准不一、共享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方志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在稳步推进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加强各地方志馆网站、数字方志馆建设与服务的同时,可以从以下路径提升当前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1)加快数字方志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构建标准统一、共建共享的数字方志馆资源与服务网络。《保障法》强调要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同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是数字方志馆资源与服务网络的基础,是各方志馆之间共建与共享各类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前提。例如,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正在主持研制《地方志数字化规范》和《地方志元数据规范》①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信息处:《江苏省方志办召开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2018年4月27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gzyw/201803/c92746fa01cb4cd79b045a5ec200197c.shtml。,将有助于提高地方志数字化和信息组织的规范化程度。此外,除地方志数字化和元数据规范外,方志馆网站以及数字方志馆的互联、检索、信息服务等方面也亟待制定可供遵循的一系列标准规范。(2)在建设和完善数字方志馆资源与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与全国和区域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整合,从数字化层面融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区域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从而统筹整合和介绍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②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2018年4月27日,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8/t20170801_688980.html。,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山西文化云等等,涵盖了来自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不同领域的资源与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进方志馆和地方志事业的社会认知,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将方志馆数字资源与服务整合进这些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从而促进方志馆更好地融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保障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可见,社会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保障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提供,指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兴建、捐建、合作建设、社会资本投入、捐赠、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等多元化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例如,第四十九条指出,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另外,相关条款还有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等。《保障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③于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领域立法新建树》,《中国人大》2017年第1期。,确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合法性④周余姣:《保障与方向——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条款的解读》,《图书馆论坛》2017年第6期。,将有力保障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就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而言,方志馆的建设、管理与服务长期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社会力量的有效补充,其社会化程度仍然较低。在当前方志馆建设与服务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有必要探索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机制,提升其社会化水平。(1)探索方志馆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运行效率与服务效能。《保障法》第二十四条指出,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其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因此,或许可以在有条件的方志馆试点建立由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加的理事会,探索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其运行效率与服务效能。(2)鼓励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参与方志馆志愿服务,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类型,建立方志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保障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方志馆的志愿服务可广涉讲解导览、环境秩序维护、运行管理、数字化工作、资源建设、信息咨询、公共教育、文化活动、文创开发、文献翻译等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陈列展览甚至是专业研究等方面,从而让社会力量成为激发方志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活态资源”。例如,湖州方志馆与龙泉小学合作开展的“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由学生担任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湖州的历史人文以及做引导服务工作①方志湖州:《【我为方志馆代言】我是小小讲解员》,2018年4月28日,http://mp.weixin.qq.com/s/i1LefxqtCsqZr_0GeJ_G3Q。。除学生外,方志馆应积极拓展志愿者来源,吸纳各行业人员参与其中。同时,方志馆应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与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专业性。(3)建立公众参与的方志馆使用效能与服务评价制度。广大社会公众是方志馆的公共服务对象和用户群体,对于后者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有着直接的体会和感受。从公众的角度去评价方志馆服务状况与水平,有着其他评价方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为有效促进方志馆服务效能,使其能够不断提供用户需要的服务和文化产品,有必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方志馆使用效能与服务评价制度,从而促使方志馆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服务水平并创新服务类型。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变当前方志馆研究与服务中的“用户缺位”②周亚:《方志馆研究的多元视角》,《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4期。状况。

五、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化

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需要理论研究做支撑。《保障法》第五十四条指出,国家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2015年,文化部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图书馆设立首批“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文化发展研究院》,2018年4月28日,http://by.cuc.edu.cn/zcyw/3433.html。,以加强对公共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样,在方志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也对学术研究提出了要求,需要借助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来提升其服务水平。

在实践发展的同时,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14年,潘捷军将方志馆研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史馆等机构沿革等历史问题的研究;二是对“通志局(馆)”“地志博物馆”等近现代方志机构场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等问题的研究;三是对以展示综合地情为主要形式的当代新型方志馆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④潘捷军:《方志馆研究综述》,《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12期。。具体而言,方志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研究有以下方面。(1)方志馆功能与定位。朱佳木提出,应当把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⑤朱佳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当怎样建设方志馆——在杭州方志馆设计方案论证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2期。。将方志馆定位为地情馆是学界的代表性观点,对新型方志馆建设及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黄文记则将方志馆定位拓展为地情馆、教育馆、资政馆、服务馆⑥黄文记:《试论方志馆在地方文化中的新定位——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的历史启示》,《广西地方志》2013年第3期。。此类研究反映出研究者对方志馆定位的不同认识,但总体上基本围绕地方志的“存史、资政、育人”的核心功能展开。(2)方志馆建设与管理。方志馆尤其是当代新型方志馆的建设与管理与其开展公共服务有直接影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方志馆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涉及方志馆的科学规划、馆藏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制度建设、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等方面⑦高燕妮:《方志馆建设管理初探》,《史志学刊》2015年第6期。⑧刘丹:《浅论新形势下的方志馆建设》,《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8期。。(3)数字方志馆。近年来数字方志馆发展迅速,丰富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内容规模。在研究方面,毛珏珺认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发展方向就是建设统一、科学、开放、高效的地方志网站和数字方志馆①毛珏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新疆地方志》2015年第3期。。周维从资源建设、网络建设、法治环境建设、人才和队伍建设方面讨论了数字方志馆的建设问题②周维:《试论数字方志馆的建设》,《信息化建设》2015年第9期。。此外,周亚探讨了方志馆研究的多元视角以及图书馆学与方志馆研究的关系③周亚:《方志馆研究的多元视角》,《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4期。④周亚:《方志馆研究:图书馆学新的学术增长点》,《图书馆建设》2018年第4期。。

然而,整体来看,当前方志馆理论研究仍然较为薄弱。笔者以为,加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理论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亟待系统性研究。系统性研究成果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学科或领域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与近些年蓬勃发展的方志馆建设实践相比,当前方志馆研究较为分散,类似《中国方志馆》⑤潘捷军等:《中国方志馆》,方志出版社2016年。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2)对方志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例如,对于方志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的探讨,对于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原则与方法的探讨,对于方志馆展览与文献收藏、阅览等服务平衡问题的研究,对于方志馆服务体系的构建等等。(3)加强实证调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研究领域,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亦是如此。因此,需要更多地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访谈等方法加强对方志馆服务实践的调查研究,以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4)借助学术团体、期刊等力量活跃学术交流。相关学术团体(如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可以方志馆为主题组织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相关学术期刊(如《中国地方志》《中国方志馆研究》《上海地方志》等)可以就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设主题栏目或组织专题稿件,以充分发挥其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促进学术研究。

六、结 语

综上,笔者在《保障法》的视角下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通过体系化建设、基层建设、差异化等路径,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通过加强管理制度与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水平;通过构建标准统一、共建共享的数字方志馆资源与服务网络,以及加强与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整合等路径,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探索方志馆理事会、志愿服务机制、公众参与的方志馆服务评价制度等路径,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水平;通过系统性研究、基础理论探讨、实证调查研究、借助学术团体与期刊促进学术交流等路径,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化水平。

猜你喜欢

保障法方志数字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关于加快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建议
答数字
《粮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都违法
数字看G20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