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尔伯蒂《建筑论》外形轮廓的几点体会
2018-04-02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一、关于阿尔伯蒂与《建筑论》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作家、诗人、哲学家、密码学家,是当时的一位通才。他被誉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将文艺复兴的建筑营造技术提高到了理论高度。他出生于被流放的佛罗伦萨家族,在意大利北部接受教育,直到1428年,也就是他25岁的时候,才来到佛罗伦萨。此时,他已经是一名有声誉的人文主义者,并熟练掌握拉丁语,这是他研究维特鲁威著作的基础。在佛罗伦萨,他与伯鲁乃列斯基、多纳泰罗以及马萨乔成为了好朋友。他的思想是以文学为基础的,当他一旦对艺术产生兴趣,很自然的,他会以理论原则的角度以及带有学院派的和历史的观点来思考它。阿尔伯蒂希望建筑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去传播。Howard Burns写道,“阿尔伯蒂对待建筑的方式既不是一种行当,也不是作为一种职业。但是,这不能被误读成为阿尔伯蒂是建筑外行或是业余爱好者。”①
阿尔伯蒂《建筑论》(De re aedificatoria)是有关建筑理论与实践的第一部现代论著。该书完成于1452年,全文直到1485年才出版,它对于后来建筑历史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推动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这本书里面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角度讨论了建筑的可能性,并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得几何学,在圆形、方形等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阿尔伯蒂在序言里清楚表明,他是要传授一种有关建筑设计的方法论。
阿尔伯蒂,事隔13个世纪(维特鲁威是公元前1世纪的人)后,致力于将他手中的大量材料系统的梳理、消化。并从社会义务和服务人类的角度,定义了建筑学的任务和建筑师的职责。他尊重前辈维特鲁威的成果并予以致敬,但同时,“阿尔伯蒂对维特鲁威的批评是带有根本性的,特别是谈到他那晦涩难懂的术语学时,尤其如此”。②因此,他将过去的权威技术重新整合书写了《建筑论》,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古代建筑的理论书籍。
二、维特鲁威与阿尔伯蒂的比较
说到阿尔伯蒂的《建筑论》,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它们分别是有关建筑的第一部古代文献和第一部现代文献,它们都是建筑理论史上的皇皇巨著,对于建筑学的发展意义都不可估量。阿尔伯蒂《建筑论》一书既是阿尔伯蒂对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传承,也是对那位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古代作者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挑战,这点在阿尔伯蒂所用的标题上就已经很明显了。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其写作结构也深深影响了后人,例如《菲拉雷特建筑学论集》,也分为十书,虽然在内容上相差甚大。而阿尔伯蒂了沿用维特鲁威“十书”的分类编撰体例和基本术语,也从侧面说明,他是认同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基本构架的。
两本书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写作内容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两者都对于历史事件、细部技术、柱式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都沿用了古代建筑的分类法,并采用相同的术语体系。”③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建筑论》并非是是对于前者的简单附会。一方面,阿尔伯蒂对于维特鲁威著作中关于古代建筑学的资料的借鉴是审慎的。另一方面,阿尔伯蒂虽然在书中也沿用了维特鲁威关于建筑的基本原则——“坚固”、“适用”、“美观”,但其对于其中美观的看法却有着自己的观点。阿尔伯蒂主张建造适合于建筑的用途、在结构上能够持久、在外观上优美和令人愉悦的建筑。并且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其最后一点是三条原则中“最为高贵”,“最不可或缺的”。“在整本书中,阿尔伯蒂的立足点是,建筑是一种由线条与材料所组成的形体,线条来自人的心灵,而材料则来自于自然。”④
笔者觉得两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从建筑的起源、城市的选址与布局开始,慢慢谈到具体建筑物的类型及建造方法,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并附了许多施工机械的插图,总体上来说是从整体谈到局部。而阿尔伯蒂《建筑论》在一开始,先给出与建筑构造有关的基本定义,探讨了一些关于选址的问题,接着讨论材料与结构及构造问题,然后分析建筑的分类及各自的功能。他将重点集中在关于装饰与美的问题上的讨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偏重于介绍建造的经验,而阿尔伯蒂《建筑论》则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探讨建筑物的美与装饰问题。
其次,这两部大作所对面的读者群也不尽相同。维特鲁威是要为古代传统典范留下此书的,他是希望他的手稿可以让他本人赢得皇家的赏识。阿尔伯蒂则企图把建筑构建或重新构建成为一种人文专业。他之所以用拉丁文书写作,为的就是让商人、王公、教会人员阅读;他是写给他的赞助人的,而不是写给艺术家或是匠人的。他的专著就是一次修辞演练,是要被当成一种文学文本去阅读的。
其三,约瑟夫·里克沃特在导言中说到,“阿尔伯蒂与维特鲁威之间的根本不同在于,那位古代的作者告诉我们的是,当你读到他的文字时,你可能会产生敬仰的那些建筑物是如何被建造起来的,而阿尔伯蒂则在指明,未来的建筑物应该如何被建造。”⑤
维特鲁威是向后看的,是在对他所在时代之前的建筑做出一个总结。他最大的兴趣,是记录希腊(也可能包括早期希腊)时期的建筑师们在神庙设计方面的发展情况,因为在他看来,神庙建筑是对所有其他建筑进行指导和判断的唯一范例。值得指出的是,柱子设计中的一些要素——那些后来被称之为“柱式”的要素,被维特鲁威加以系统化了。所以无论将来可能取得如何辉煌的成就,都来自于维特鲁威所赞美或所遗憾的过往时代的辉煌。在他的写作中,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取得辉煌成就的罗马帝国建筑时代即将到来。
而阿尔伯蒂则是向前看的,他试图确立某种一般性的建筑原则,来为未来的建筑提供某种指导性的意见。正如王贵祥老师所说,“阿尔伯蒂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自阿尔伯蒂之后,西方的建筑理论著作层出不穷,理论思想不断更新,建筑创造也呈现了主动的,生动的和丰富多样的形态。”⑥阿尔伯蒂的伟大可见一斑,可以说是他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职业!
三、阿尔伯蒂《建筑论》对于外形轮廓论述的个人体会
首先,我们应着重探讨一下何谓外形轮廓(lineamentum)。
建筑物这一整件事情是由外形轮廓与结构所组成的。……外形轮廓的作用与责任就在于,要为那些完整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建筑物上的每一个组成要素,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一些精确的数字,一个适当的尺度,以及一个优美的秩序,从而使这座建筑物的整体形式与外观可以完全依赖于它的外形轮廓。⑦
外形轮廓自身也无关乎材料,而是当多个建筑物具有一个相同的观看形式,那就是,当它们的各部分及各单独部分的位置,和全部转角、全部线条互相连接的秩序相同时,我们可以经验到相同的轮廓。⑧
以上就是阿尔伯蒂对于外形轮廓的定义,而构成它的六个元素分别是:基址,房屋覆盖范围,房间分隔,墙体,屋顶和孔洞。
外形轮廓,“最后一个伟大的黑格尔主义者潘诺夫斯基(Panofsky)曾用‘形式’(form)——这个更具形而上学意味的词——来翻译它。这个词所指的固然不是建筑物呈现给我们的空间视觉形象的边缘,但也决不仅仅是那个规定了外观形式的形而上学之物。”⑨
而笔者认为,外形轮廓这个词并不只有它字面上的涵义,它对建筑建造的地点、数量、尺度和秩序等诸多范畴做出了规定,这样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建筑形式和外观。而对它的定义深层次上可能还要追溯到建筑类型学上去,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以下要谈到的是在阅读原文关于外形轮廓部分的基础上的一些个人体会。
首先,“房屋覆盖范围定义是,为了某种指定的实际用途而被一堵墙所围绕起来的一块特殊的土地,在这个定义中所包含的是在这座建筑物中我们的脚步所能够触及的任何表面。”⑩阿尔伯蒂同时也提到了房屋覆盖范围的形状和位置取决于对于这座房屋所施加的目的与用途。这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后沙利文提出的那句著名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莫非阿尔伯蒂以他超乎常人的智慧已经预知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又或者这是现代派对于阿尔伯蒂建筑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呢,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吧。
其次,“必须关注的问题还有,要防止居住者在没有经过某种中间区域的情况下,从一个冷的区域到一个热的区域,或者从一个温暖的地方到一个暴露在冰冷与寒风之中的地方。这对于身体健康将是非常有害的。”这里谈到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渡空间,又或者可以延伸到灰空间的产生上去。
其三,通过对房间分隔的论述,阿尔伯蒂也对他所认为的和谐做出了定义。“和谐就是使建筑物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并有着很好组合的形体,每一个部分应该是适当的,适合它的用途的。对于建筑物的每一个方面,如果你正确地对其加以思考,它都是产生于需要的,并且得到了便利的滋养,因其使用而得到了尊严;只有在最后才提供了愉悦,而愉悦本身决不会不去避免对其自身的每一点滥用。那么,就让建筑物如这个样子,即它的组成部件不要比它们既有的更多,它所拥有之各部分也决不能被弄错。”
其四,“而在一定距离的物体之间彼此协调与一致的地方,变化总是一种最令人愉悦的调味品;而当变化造成了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同,那就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了。”这就是说在不造成冲突的前提下适当的做出变化会使得空间变得生动有趣,此处可对比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设计理念,在整体矩形直线的大框架内分隔出弧形空间,使建筑不再单调而富有趣味。
其五,“我们将孔洞称为在建筑物内为人或物体提供进入或出离之处。门与窗户应遵循同样的规则,大小尺寸与数量取决于使用的频次与功能的需求。”这也是形式追随功能的一种体现。
其六,阿尔伯蒂注意到在古人的作品中,习惯上从来不会允许任何一种开口占有大于一个墙体表面七分之一,或小于一个墙体表面九分之一的情况发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阿尔伯蒂对于比例关系的追求,其后不管是帕拉迪奥还是柯布西耶也对比例非常的强调注重,或者是一种传承?
笔者试图通过以上对于《建筑论》如星辰碎片般的个人体会,由点及面,拼凑出一幅阿尔伯蒂对于建筑,对于建造,对于结构的认知图来。
最后,正如阿尔伯蒂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努力设计我们自己创造的作品,去抗衡,或者,如果可能的话,去超越他们作品中已有的辉煌。”我们不仅能在其中学习到关于建筑外形轮廓方面的知识,也能明白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只要我们不断往前,总有一天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典作品的!
四、总结
阿尔伯蒂《建筑论》是有关建筑理论与实践的第一部现代论著。它对于后来建筑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在书中,阿尔伯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知识和匠人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提倡以柱式和比例为基础的建筑美学,并将毕达哥拉斯学派推崇的的自然数音乐比例关系扩展到处理几何形体的比例。他同时站在考古的、和历史的高度上指出,指出装饰的目的是为了和谐,而和谐是自然的最高法则,并对和谐做出了自己的定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说过,“不是为了要知道人们做过什么,而是理解他们想过什么,这才是我们的真正使命。”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前人经典理论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我们对当下有更多的思考。诚然前人的陈述方式或见解不免会受到时代以及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但前人的思维是我们今天的根基,人类思想正是在一步一步汲取前人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阅读前人的经典,相当于“回本溯源”,也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寻求古代与现今的关系,并发现其脉络,寻找当下的进一步发展。
如此巨作需要细细品味,读一遍肯定是不能体会出所有作者的思想的。所以此次只谈对书中的第一部分即阿尔伯蒂对于建筑外形轮廓的理解和想法。才疏学浅还望多多包涵。笔者希望通过阅读它来开启学习西方建筑理论史的一扇大门,而不仅仅是了解他那个时代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是对西方建筑理论与思想的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注释】
① https://www.douban.com/note/169886674/
②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第三章
③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第三章
④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第三章
⑤阿尔伯蒂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导言
⑥王贵祥.译读阿尔伯蒂《建筑论》的几点体会.2009.
⑦阿尔伯蒂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第一书,第一章
⑧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69306/
⑨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69306/
⑩阿尔伯蒂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第一书,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