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与和谐

2018-04-02王倩唐梓然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播主持人

□ 王倩 唐梓然

现如今再说“信息时代”都有点过时的意味了,可以说当前已经是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这无疑将媒体再一次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也让传播本身变得更加火热。学界和业界已开始或深或浅地谈论“新媒体”,无论是授课教学还是闲谈分析,这三个字就如同潮流一般被媒体人、准媒体人、大学专业学生、从业者不断地追逐。“新媒体”究竟“新”在哪?是时间新?还是内容新?它作为媒体的作用是什么?它包含什么,又传播了什么?这一个个问号不止打在了文章中,更打在了媒体从业人员的心里。作为传播者、研究者,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带来的影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积累、爆发的规律,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如火如荼让很多人被媒体行业深深地吸引着,纷纷投身于其中,而新媒体的出现更是井喷式似的迸发了无数现象级的热浪。人们在感叹的同时,不禁在一次次舆论或好或坏的导向中迫切希望能总结出传播的经验,更好地运用传播的艺术让人们理解故事背后的真相或者引导大众走向更高的道德层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个人追求利益无限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样大数据环境下人人都追求“一手新闻”“即时信息”。但在传播的道路上,我们越是追求“极速”数字化,就越发现竞争与和谐同等重要。

一、传统媒体主播与网络主播的竞争与和谐

热播网络节目《奇葩说》中有道辩题是“不会社交会不会被社会淘汰”,有观点认为,“只要和人打交道、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好坏与否都可看作为是社交。”传播学指出,“在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中,传播是工具,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全依赖传播这一工具。”人类传播的特征就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社会的主要分别,在远古社会部落之间靠信号传播,古代用长城烽火来戏诸侯,战争年代用密码来互通情报,这一系列行为其实都是传播。所以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原本占绝对优势的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无形中深受新媒体冲击,如今我们要思考的是:竞争不可避免,互联互通下可否和谐共生?

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笔者看来,结合我国如今的社会现实,传统媒体的主播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中的“主播”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播音与主持艺术属于边缘学科,因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没有专门开设学科来教人们如何说话,传播学、新闻学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播音主持学科。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主播与网络主播的竞争已成为热点话题。

(一)论出身

1.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是“科班”出身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组建时,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被称作是“中国荧屏第一人”,同时也开启了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发展历史。如今我们说起选秀节目普遍认为是2008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创先河,其实再往前二十年,“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是主持界选秀节目的鼻祖。“主持人大赛”是央视传统品牌节目,每四年举行一届,自1988年至今,成功举办过六届,曾为中央电视台、各地方卫视选拔出了鞠萍、张泽群、撒贝宁、陈伟鸿、刘芳菲、胡蝶等一大批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

不可否认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当中,播音员、主持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是“台柱子”,在广播电视摩天大楼中如果没有这一根根坚韧、坚持、坚强的柱子,难以撑起广播电视的一片天。学界和业界曾经就主持人是“中心制”还是“重心制”进行过探讨,结论普遍倾向于主持人“重心制”。就一档节目而言,主持人是最后的呈现表达,是集大成者,是重心;但如果围绕主持人为中心来制作节目,就会被看作是“个人Showtime”。传统媒体选拔出来的主持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一例外他们都毕业于专业院校,有着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扎实的基本功学习,在走向岗位的过程中也都实打实地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到了主播台前。一大批传统媒体的优秀主播至今都活跃在话筒前、荧幕前难以超越,但即便是名嘴,他们也都有一颗甘做绿叶的心,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们为串联节目、衔接板块、推进节目进程、达到节目宗旨,甚至是避免冷场做出了一系列工作。

2.网络主播以平台“发家”

当我们还沉浸在汪涵两分钟的精彩救场时,网络主播横空出世了。经笔者研究,YY语音最早用于魔兽玩家的团队语音指挥通话,逐渐吸引了部分传奇私服用户,最后发展为穿越火线游戏用户必备的团队语音工具。在穿越火线游戏中,99%的战队收人广告后面都挂着YY语音ID。2009年初,YY娱乐用户已经形成了可以和游戏用户抗衡的用户群,YY语音的娱乐公会开始逐步超越游戏公会,人气也日渐增长。时至今日,YY语音已经成为集合团队语音、好友聊天、视频功能、频道K歌、视频直播、YY群聊天、应用游戏、在线影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即时通讯软件。这就是初期的网络“主播”,只在游戏平台中传播,但难以想象在2010年前后他们一场比赛的直播收入就可以上万,收入仅仅是在直播中游戏玩家送出的表情礼物,而这些表情礼物不是我们在微信里直接下载,而是都需要用人民币购买,一个鲜花表情要50元人民币,送出一排鲜花表情十个就是500元,以此推算YY语音“主播”的收入十分可观。如果说YY语音是最早的网络直播平台,那么斗鱼、战旗、虎牙、熊猫到如今的映客,逐渐形成了全民是“主播”、全民看直播的热潮。最早成为网络“主播”的是一批网红,但是今天看来他们是极具含金量的网红。有的主播在网上直播化妆教程,观众耗费流量观看十分钟后可以学到一些化妆技巧,紧接着大批的网红纷纷闻讯赶来,聊天的、唱歌的、吃饭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扩大化,随之而来的还有强大的观看人数、上千万的映票(映客观看人数),愿意花钱看别人在做些什么,甚至有时候点开一个直播只看得到“主播”一直在说“谢谢某某送出的某某礼物”。网络主播就这样在念“赞助商”名字的不经意间火热起来。

(二)论业务

我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无论你是科班毕业还是实力选秀出身,主播的优秀与否不是由“出身”决定的,一定是由业务来展现的。在传统概念上,在节目中从事兼顾播音员和主持人工作的人员简称为主播,那是不是等同于网络的“主播”呢?

关于网络主播的兴起以及传统媒体主持人纷纷离巢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否游戏直播、美女秀场就可以代表着直播产业?任何产业的兴起必定会滋生出一系列产物,网络主播只是履行了部分语言传播的职责,并不一定是一个专业的主持人,比赛还分业余组和专业组,将业余爱好发挥到极致也是网络主播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有的人特别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叫屈,出了四年的早功,背了上百条绕口令,读了上千遍的新闻,却比不上网络“主播”们一句嗲嗲的“谢谢”有市场、受关注和收入高。

当然,如果就此否定网络主播就十分狭隘了。网络主播的兴起让我们开始反思传统播音员与主持人缺乏的东西,笔者认为其中之一便是直播带来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当今国内广播电视产业的观众趋于老龄化,年轻人更喜欢刷微博、微信获取新闻、看秒拍视频,所以真正的泛娱乐化在网络平台传播开来了,并且也在快速地泛生活化、泛媒体化。观众或许看腻了穿着正装的主持人播音员或站或坐、或严肃或调侃地播报新闻,随时随地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情更吸引眼球。2008年的《超级女声》让全民为之疯狂,它极大地带动了电信、联通、移动的年度收入,电视直播投票让观众切实体会了一把参与直播互动的快感。网络直播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让正在发生和“我参与”成为直播的核心。如同传统媒体的街头采访让采访对象密切关注当晚播出的新闻,“我上电视了,快来看”和网络主播口中的“谢谢某某送出的礼物”给予观众的感受是相似的。

广播电视中的主播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都比不上网络直播的互动性,让观众的参与性大大降低,且网络直播日常生活让观众更有亲身体会。新闻报道往往不是事故就是故事,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主持人也只能是转述事实。然而,生活化是网络主播的优势之一,他不用字正腔圆、不用普通话“一甲”、不用串场接话,想到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说什么、干什么说什么,这样的真性情怎能让观众不喜欢?

但网络“主播”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能火热、能持续多久?直播视频更新换代了多少App,但广电媒体还是依然坚挺。网络主播的大眼、高鼻、瓜子脸和传统媒体主播的端庄、大气、国字脸一时之间谁能说出谁更好或谁不好看?从业务角度看,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与网络主播各有千秋。在长达几个小时的突发事件的直播中,播音员主持人很好地完成有稿的口播、无稿的连线、即兴的评论与串联,这些对于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整体考验与难度都很大。对于那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网红”们,即使没有内容提要、没有提前演练、没有导播介绍下一个内容,依然可以自己找话题、说段子、进行互动,并且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做到。这时候即便是专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在千万观众的关注下自如地进行现场直播,面对镜头不胆怯,全程由自己掌控,业务能力可见一斑。

(三)论颜值

网络主播的美除了细心打扮外,找角度也是个技术活。我们常会吐槽说电视主持人是不是得罪了摄像,灯光不好、妆容不精致、看起来不够美,但这些问题到了网络主播身上完全不会有,他们总是可以找到让自己看起来最美的角度来呈现。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的呈现需要一整个团队的打造;网络主播基本全靠自己,除了软件自带美颜效果。有些时候,专业人员的技术比不过一个业余选手的爱好,是否也该反思传统媒体有技不如人的地方?

(四)论“吸粉”

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和网络主播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外形、节目内容上,传统媒体的“名嘴”都是比一般人要更会说话,但他们的话语主导权有时候却没有网络主播们多。网络主播们充分利用现今人们猎奇的心态来选题,尽最大可能去推广自己,直播内容可以是吃香菜,可以是卸妆等等,自己完全掌控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用尽一切办法吸引受众。我们前文谈到主持人“重心制”是优点也是“弱点”,虽然几乎所有节目都是由播音员主持人来呈现,显得这个岗位尤其重要,但是在传统媒体节目中有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可以被替代。白岩松作为主持人、播音员、评论员、解说员都具有他个人的鲜明特色,网络上关于他的语录层出不穷,他比起一般播音员主持人更让人印象深刻,他让人追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个人标签。传统媒体中成为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大部分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但优秀的却屈指可数。

然而,网络主播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够特色,也许他们的直播内容大同小异,但却足够“吸粉”,很多人都将这些“主播”的微博微信设置成特别关注、星标朋友,为的就是在他们直播时第一时间准时观看。这种追着看的情形在如今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身上几乎不会出现。一直以来,播音员主持人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其未来从业成名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但个性化的东西却很少,特别是有的主播出声不走心,所说的不是自己所想的,“见字出声”“照稿念”,不同的面孔、同一个说话方式,没有思考、没有见解,导致节目收视率下降、受众流失。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播音员主持人客观上话语权比网络主播少了很多,但并不是讲单口相声就能赢得受众,我们强调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传媒产业如何进步,有个性、有思想的主播才能够受到受众欢迎,同样可以像网络主播一样“吸粉”,不一定要刻意地营销自己,但在做节目的时候要使自己足够特别,不可替代,塑造个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如果非要去比较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主播与网络主播谁更好,任何人都做不出评判,即便是专家学者、市场、受众的结论都有失偏颇。只能说我们今天的受众、“粉丝”都有自己对主播的清晰的认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说它够新、够快,但它的新还是基于传统,传统媒体工作者与互联网从业者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认清自身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的意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统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目标方向。

二、融媒时代两个优质平台的竞争与和谐

传统媒体的主播和网络主播只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之间博弈的代表,平台竞争也是核心之一。互动直播发家于游戏和秀场,而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从诞生伊始就中规中矩。如同我是城中村拆迁的暴发户、你是名门之后的世袭贵族,但如今二者都同时在法拉利4S店消费,销售人员不会在意你的身份、地位,只认同“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如同市场一样,人们都会被新鲜热门的事物所吸引,广播电视如何适应新环境,继续占据有利位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论速度

2015年8月12日晚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23:35微信朋友圈已经出现了爆炸画面的小视频,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在第一时间由秒拍视频软件发出了一系列由附近市民拍下的爆炸画面。而传统媒体虽然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公共账号进行了信息发布,但并没有视频素材作为支撑,而第一个发出秒拍视频的微博已被转发上万次,在后续报道当中传统媒体也引用了网络视频。在事件发生后,受众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想了解事态时却发现天津台在播放电视剧。天津台连夜成立应急小组到第二天才开始全时段播报。与此同时微博和微信已领先一步出现了由受灾市民发出的现场照,他们无论技术、角度、构图都不如专业摄像精准,但胜在速度、直观、切身感受,尤其拍摄到家中窗户玻璃震碎的画面,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都能体会到家园被毁的感受。由此可见,在平台竞争中,新媒体的速度更胜一筹。但是新闻传播不是够快就能取胜,还得真实。随后几天,随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失实夸大的报道、经过恶意处理过的照片、假捐款等出现后,绝大多数理智、求真相的受众,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传统媒体上,从中获得真实、可信度高且颇有深度的信息。

(二)论事实

研究发现,微信朋友圈开始逐渐被老龄化人口接纳。和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们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养生新闻、“特大”消息、“急转”信息。很多年轻人在父母玩微信后都能收到他们发的“晚睡的十大危害”“急转、再不看就删除了”“老中医独家秘方”等等。在收到他们的关爱之时,也对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且这些信息是无法拒收的。当问题出现时,电视上邀请正规医院的主治医生做一小时的养生节目,比不过朋友圈花五秒钟看完的标题。造成这样的现状,平台传播和受众都有责任,人们被标题所吸引,不过滤垃圾信息的习惯,给了不法分子传播不良信息的空间,而互联网提供了最强大的平台。

1948年,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就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通常,具备以上几点才被称为有效信息和新闻。在传统媒体恪守原则时,互联网信息却在另辟蹊径。比如微博早期的140字,考验了人们精炼语言发布、有效内容传递的能力,但长期只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的快餐信息养成了人们不再关注后续报道和深度访谈,一个标题能说清的内容,为何还要去花半小时看整段报道?同样的新闻选择不同角度报道,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在笔者看来,网络新闻还停留在吸引受众的阶段,通俗讲就是抢客户,用新、奇、特去招揽生意,长此以往产生的效果必是负面无疑,信任度也逐渐走下坡路。在吸引眼球上,网络媒体更胜一筹,但真实性有待考究,夺人眼球、夸大其词、报忧不报喜都是其特点也是缺点,想要长久吸引受众,不是将新闻拆分成爆点和一带而过的部分,需要的是核实真实性,做深度的报道,培养受众观看真正的“新闻”。

(三)论受众

任何一个大品牌,在前期做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时都会划分消费群体,调查哪个年龄段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传播学中的“受众”如同“消费群体”一样。七十年代谁家有台电视机,将受到周围人的羡慕;到九十年代电视机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大件”,全家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再到今天已是老人看电视、父母玩手机、年轻人玩电脑或iPad,受众不是消失了,而是渐渐在分类,对于分类,传媒产业也需要做出调整。

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一天就爆出澳大利亚选手霍顿在采访时攻击孙杨是嗑药骗子的事件。该事件最早在微博炸开锅,之后在微信朋友圈疯转“或炖”,然后有《晚间新闻》盘点当天奥运时事。说起孙杨,很多人知道他曾经被尿检呈阳性,后来了解到是因为服用心脏病药的原因。有一部纪录片《泳者孙杨》已经道明了一切,孙杨在17岁的时候感冒被诊断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医生开的药当中有一种名为“曲美他嗪”的康心肌缺血药,在2014年之前并不是违禁药品,直到2014年1月被列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清单,在2014年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孙杨被查出使用该药物,听证会上孙杨也给出了证据,最后他受到了禁赛三个月的处罚。事件发生时,各网络媒体的大标题都是关于孙杨尿检呈阳性、服用兴奋剂、事故的原因和结果认定,对于真实情况,受众了解得少之又少。起初人们只知道孙杨是游泳冠军,他的负面新闻出现后,让人们了解到他和教练决裂、罢训、误服兴奋剂、无证驾驶等信息。从接受习惯上讲,在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中,人们习惯性地去记忆负面的信息,在应该看的新闻和想看的新闻中,人们选择想看的新闻。受众有自己的习惯,但媒体不能被受众的习惯所影响,只报道那些负面信息。如果互联网上疯传的是《泳者孙杨》的纪录片,人们对于他个人的了解是否就会增多而不会妄下判断?

所以,即时信息和深度报道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个上面?这个疑问不仅仅是针对媒体的,也是问受众的。改进我们的传播环境,不能只是媒体单方面担起责任,也需要广大受众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互联网+”背景下人才成为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所在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竞争与和谐中共同发展。在互联网+广电的时代,也许传播的载体会变,人们的收看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被手机、iPad、电脑所改变,然而改变的只是介质的优化,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价值不在于电视机和收音机,而是在整个产业链中,那些被媒体锻炼培养出来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导播、摄像等,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最大价值所在,也是因为有他们对传媒行业的无限创造力,才有现今我们看到的无数精彩内容。

支撑传媒这个产业强大的不是某一项高新的技术、某一个新颖的平台,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从业者,他们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道德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传统媒体中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新媒体中的网络主播,都是传播当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才刚开始,任何一方都是在前行中谋发展,二者一定是对立的吗?当然不是。任何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成长、成熟,都需要时间。传统广播电视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在这个融媒时代,经历了媒介的新奇性,追求附属价值后逐渐向艺术性开始靠拢,做一档节目早已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做一档能够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且有点击率的节目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互联网+广电”所追求的,可以说有了新媒体这个强劲的对手,传统媒体也开始不断反思自身不足,注重突显优势,当良性竞争关系建立时,无论是“互联网+广电”还是互联网新媒体都可以互相促进。

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新媒体迅捷的传播速度来提高收益,新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提升自身公信力,增加品牌知名度;新媒体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多的优势,传统媒体则有深厚的根基、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员以及雄厚的资源。二者相结合的传播环境才是当下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媒介环境,1+1>2的关系才能造就“互联网+广电”应有的传媒生态。

1.[美]威尔伯·施拉姆,[美]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二版)[M].何道宽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EB/OL].百度知道,2017-11-25.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255981.html.

3.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EB/OL].百度百科,2017-10-03.

https://baike.baidu.com/item/CCTV%E7%94%B5%E8%A7%86%E8%8A%82%E7%9B%AE%E4%B8%BB%E6%8C%81%E4%BA%BA%E5%A4%A7%E8%B5%9B?fr=aladdin.

4.YY语音[EB/OL].百科,2018-03-12.

https://baike.baidu.com/item/YY%E8%AF%AD%E9%9F%B3?fr=aladdin.

5.独立鱼.看过这部孙杨的纪录片,才知道真相[EB/OL].微博,

https://weibo.com/duliyu?is_hot=1.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播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