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例完善存世最早的上海地方文献价值重现
——以宋绍熙《云间志》为例

2018-04-02蔡越蠡

上海地方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云间华亭四库全书

蔡越蠡

地方文献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①吕学毅著:《方志学史·总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页。其内容更丰富,体例日臻完善。当前,地方文献在地方建设,国家“一带一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应有的历史与文献价值。宋绍熙《云间志》是地方文献杰出的代表,其成书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是现存南宋时期编纂得较好的一部方志,也是存世最早的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善比较详细地记载云间(上海)一隅的地方文献。此书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六月编纂,同年十月书成。现存宋“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明抄本”是最好的本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篇,书中全面反映了南宋中叶以前云间封域、道里、城社、镇戌、坊巷、人物等情况,是一部记载宋代云间地方的百科全书,有很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其资料来源于《华亭图牒》等志书,因年代久远早佚,今存文献中所引简略,已难考其详。另外,书中还记载了唐、宋时期云间的人口、姓氏、学校等重要内容,是当时文献和其它地方文献中所少见的,这部分史料保存至今更是非常珍贵,是我们研究人口学、宗族、教育学等不可缺少的文献。最难得的是绍熙《云间志》所收录的史料丰富,特别是还保存了一些南宋时期的经济史料。为向世人重现这部存世最早的上海地方文献的内容与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以飨致力于地方文献编纂与研究的学人。

一、关于“云间”一名的由来与宋绍熙《云间志》修纂者重现

“云间”一名,始于《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二十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1481页。自此,“云间”一词之源出。

清人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题跋·跋云间志》中记载了关于绍熙《云间志》修纂者的内容:

“《云间志》一卷,宋绍熙四年(1193)知秀州华亭县杨潜所撰。预纂修者胡林卿、林至、朱端常,皆县人也。华亭立县始于唐天宝间。宋改隶秀州,实兼今松江一府之地,宋人县志存于今者,惟《剡录》与此尔。吴松江入海之口曰黄浦,相傅以春申君得名。予尝办之谓即古之渥渎,责与渥声相转也。吾邑西南一十里有黄渡镇,吴松江所经,土人亦指为黄歇渡处,考那亶水《利书》本名黄壮,世俗传春申之迹,皆出后人傅会。此志南宋人所修,有澹渎江洲黄浦矣,信吾言之不妄。”②[清〛钱大昕撰:《潜研堂文集·题跋·跋云间志》卷二九,题跋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刻本。

从《潜研堂文集·题跋·跋云间志》可知,杨潜、胡林卿、林至、朱端常皆华亭县人也。华亭立县始于唐天宝间,宋改隶秀州,实兼今松江一府之地,此志为南宋人所修。

杨潜,华亭县人。在清人宋如林修,孙星衍等纂嘉庆《松江府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朱端常,博雅能文,登淳熙八年进士第,嘉定间知延平州政,尚宽和祀,延平名宦。与同郡胡林卿、林至同修《云间志》,历官尚书。③[清〛宋如林修,孙星衍等纂:[嘉庆〛《松江府志·古今人传·二》卷五十,十六页,清嘉庆二十三年(1808年)松江府学刻本。另载《续修四库全书》,第688册,第509页。从钦定《续文献通考》《宋史》下面三则史料,可以了解朱端常的为人和为官。

宋理宗宝庆二年,以士子弊。窦日滋左谏议大夫朱端常陈防戢之策,从之。时举人之弊凡五:曰传义,曰换卷,曰易号,曰卷子出外,曰誊录灭裂于是用。端常言,命试院申严门禁,入试日一切不许传递,士人暮夜投卷。令弥封官躬亲封頲,卷匮士人亲书簿历投匮中俟。举人尽出院,然后启封,分类抄上即付誊录,所明旦申逐场名数于御史台检核,其撰号法上一字许同,下一字各异以杜讹易誊录人,选择书手充不许代名,其考官容情任意者,许台谏风闻弹奏。④[清〛嵇璜等撰:钦定《续文献通考·举士》卷三十四,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上海图书集成局铅印本。

越二日,谏议大夫朱端常遂劾了翁欺世盗名,朋邪谤国,诏降三官靖州居住。⑤[元〛脱脱等撰:《宋史·魏了翁传》卷四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六,儒林七,清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

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遂以焕章阁待制提举玉隆宫。谏议大夫朱端常又劾之,落职罢祠。⑥[元〛脱脱等撰:《宋史·真德秀传》卷四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六,儒林七,清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

林至,在永瑢等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这样的记载:“《易裨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至撰。至字德久,松江人。《书录解题》作槜李人,未详孰是。淳熙中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省正字。朱子集中有《答林德久书》,即其人也。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文献通考》于二卷之外又有《外篇》一卷。此本为元至正间陈泰所刊,总为二卷,盖泰所并也。”⑦[清〛永瑢、纪昀等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经部三,清同治七年(1868年)刻本。

胡林卿,临安府府学教授胡林卿。⑧[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选举二十一,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第269页。而在嘉庆《松江府志·古今人传》中同样有类似记载:“胡林卿,淳熙十四年甲科与史弥远同榜,史后柄国势□熏灼,终身不登其门。”⑨[清〛宋如林修,孙星衍等纂[嘉庆〛《松江府志·古今人传二》卷五十,十九页,清嘉庆二十三年(1808年)松江府学刻本。另载《续修四库全书》,第688册,第511页。

另外,在沈其光《瓶粟斋诗话三编·题青浦县续志见寄》中也有关于修纂者记载:“宋志云间三卷文,我曾掇拾助方闻。(馀旧撰《绍熙云间志考证》一书,于原误刊误多所堤正。)却从析置披群牒,(《青浦志》余藏有乾隆、光绪二本。嘉靖王元翰八卷则未见。)史见绷摩袭古芬。(全剑老、戴果老、沈瓶翁所纂《续志》,堪与绍熙朱、胡、林三子媲美。熙《志》纂修者,朱端常,官兵部尚书;林至,为华亭高弟,著书甚多,官秘书郎;胡林卿,官建康府教授,皆华亭追士。贵郡《正德》、《嘉庆志》皆不详,此馀所考得者。)”①沈其光撰:《瓶粟斋诗话三编·题青浦县续志见寄》卷一,清光绪三年(1877年)刻本。

同样,在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云间志》三卷,以绍熙四年(1193)六月编次,十月书成。预纂修者书氏名于左,从事郎新差监行在太平惠民局朱瑞常,迪功郎新信州州学教授林至,迪功郎新饶州州学教授胡林卿,奉议郎特差知秀洲华亭县主薄劝农公事兼兵马都监借绯杨潜。”②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史部地理类一,中华书局1987年,第338页。

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关于对宋绍熙《云间志》修纂者杨潜、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的考证与研究,仅见上面这些史料所载。

二、关于宋绍熙《云间志》概貌重现与题跋考

查找众家目录,宋绍熙四年(1193年)刊本,绍熙《云间志》三卷均不见记载,估计已经失传,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传世最好的版本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抄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刊》和《续修四库全书》等都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抄本为底本影印再版,虽为再版影印本,也不失原来的概貌。书中有绍熙癸丑(1193年)仲冬旦日杨潜序,杨序为宋绍熙本的原序,叙述了修志情况“邑之博雅君子,相与讲贯,畴诸井里,考诸传记,质诸故老,有据则书,有疑则阙,有讹则辨,凡百里之风土,粲然靡所不载。”③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刊》,绍熙《云间志·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4册,第391—392页。序后为目录,分为:封域、道里、城社、镇戍、坊巷、乡里、学校、版籍、姓氏、物产、廨舍、场务、仓库、税赋、桥梁、亭馆、人物、古迹。卷中分为:仙梵、寺观、祠庙、山、水、堰闸、冢墓、知县题名、进士题名(特奏名附)。卷下分为:赋、诗、墓志、记、序、说、铭、铭箴 、祭文。目录后为卷端正文,上卷卷端钤“木犀轩藏书”“北京大学藏”“□□之印”“李氏木斋”“李盛铎印”印。下卷卷端钤 “北京大学藏”、“庐山李氏山房”。下卷卷末钤 “北京大学藏”“木斋审定善本”“李盛铎印”。从“木犀轩藏书、李盛铎印、李盛铎”等藏书钤印可考证,绍熙《云间志》曾经是李氏木犀轩的藏书,也曾是藏书家李盛铎心爱插架之物。

中卷卷末有墨笔题跋:“杨潜《云间志》三卷。余见诸五砚楼系新□□,后归松江沈氏顷坊,友□旧钞本,见示□审饼五枚易之,补余所藏旧志之缺。潜研老人云:‘宋人县志存于今者,惟《剡录》于此尔’。今余所收二志皆旧钞,可谓幸事。岁莫(末)无聊,籍此消遣闲绪。庚午季秋月二十二日,复翁识。钤“黄丕烈印”“木斋审定”印。

辛未夏仲,沈绮云以五砚楼本属为校勘。余倩逢子东萝任其事。此本较佳,间有一、二字可证□误者,以墨笔作蝇头字旨于上方后笔□□□□补写。”④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四册,第569页。或《续修四库全书》,第687页,绍熙《云间志》卷下,第45页。

从“复翁识”和“黄丕烈印”钤印可知,卷末墨笔题跋为清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手跋,无疑增添了宋绍熙《云间志》的收藏价值。从题跋可知此书的流传过程,袁廷梼五砚楼曾经收藏过,后归松江沈恕(沈氏)古倪园收藏,黄丕烈手书题跋之后,又成为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再后来,李盛铎先生把自己所藏和明抄本此书,一同赠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使之成为北京大学的藏书。

五砚楼,即袁廷梼的藏书印。

袁廷梼(1762—1809年)字又恺,又字寿阶,一作绶阶,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生,嘉庆十四年(1809年)八月初卒,年仅四十八岁。监生,家饶于资,不事制举业,性好读书,不治产业,且喜挥霍,坐是中落。藏书万卷,点勘考索不少休。闻有善本必得乃快。①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中华书局1999年,上册,第551页。清代著名藏书家,著有《五研楼书目》。

在《清代学人列传》中也有关于对袁廷梼的记载:“袁廷梼,上舍生。家世故望族,资尤饶。筑小园于枫江,有水石之胜。得先世所藏五砚,为楼鰃之。聚书万卷,多宋椠元刻及传钞秘本。以红蕙一丛植于阶,名曰‘红蕙山房’。日坐其中,丹黄不去手,与顾广圻、钮树玉辈为友,而钱竹汀、王西沚、段懋堂三寓公亦时相过从,作文酒之会,于是四方名流闻声景附。事亲以孝称。少孤,母自教之。诗文清峭,无凡俗之累。惟既嗜书,遂不屑治生产;且挥霍,数急人难,家坐中落。乃奔走江浙间。会触暑致疾,卒于家,年四十七。”

而在李玉安等编的《中国藏书家通典》记载:“袁廷梼,清吴县人,字又恺,号绶阶,又题寿阶,曾更名廷寿;室名贞节堂、三研斋、五研楼;抄书用纸喜印绿格,版心下镌‘贞节堂抄本’字样。”②李玉安、黄正雨编:《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

潜研老人,即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征,一字及之,号竹汀,又号辛楣,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瞿中溶之岳丈。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初七日生,嘉庆九年(1804年)十月二十日卒,终年七十七。③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中华书局1999年,上册,第329页。另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儒林》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汉族,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史学家、汉学家,其藏书处为十驾斋、潜研堂。

复翁,即黄丕烈(1763—1825年),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字绍武,一字承之,号荛圃,绍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士、宋廛一翁、陶陶轩主人、学山海居主人、秋清逸叟、半恕道人、黄氏仲子、民山山民、龟巢老人、复见心翁、长梧子、书魔、独树逸翁等。有藏书室士礼居、百宋一廛、陶陶室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官主事,嘉庆六年(1801年)发往直隶知县不就,专一治学和藏书。④李玉安、黄正雨编:《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沈绮云,即沈恕。沈恕(?—1812年),字正如,一字屺云,号绮云,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城北廓移城内,沈慈之兄。生年不详,约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⑤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中华书局1999年,上册,第493页。诸生出身,官州府同知。清藏书家。师从王芑孙。好藏书和刻书,曾收得袁廷梼的旧藏珍本异籍数十种,如:华亭县最早志书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云间志》《唐宋大家全集》14册,汲古阁印本《十七史》《欧阳文忠公集》等,曾向黄丕烈借蜀印大字本校《史记》,以北宋本和南宋诸本校《后汉书》以准备刊印。其藏书楼有“古倪园”“三宿斋”“啸园”等,多藏古籍、法书、名画。藏书印有“沈氏屺云曾经过眼”“沈恕之印”等。

而《前尘梦影录》载:“松江沈绮云所刻宋本《梅花喜神谱》,颇为博雅君子所赏鉴。沈氏家本素封,有池亭园林之胜,改七芗尝居停其处。”又:“《鱼玄机集》只二十余页,宋椠之最精者。一达官某影摹上板,江建霞学使识语云:‘此书为松江沈十峰慈古倪园所刻。’余有印本二种,初印本名《三妇人集》,与明本《薛涛诗》、宋钞《杨太后宫词》同刻。后印本又附《绿窗遗稿》,皆沈氏刻,所知与叟略异也。”王芑孙曾吟诗咏其藏书曰:“深柳一湾书半槛,乍回诗梦小旉山”。又云:“料检新书并旧刊,笔山楼作沈楼。径思遍借藏书楼,壬癸签分甲乙观”⑥叶昌炽撰:《藏书纪事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本,卷六。。过世后,王芑孙又为之撰墓志铭。弟沈慈,字十峰,与兄有同嗜、同志,喜藏书、刻书,有藏书处曰“沈碧楼”,藏书印有“十峰秘玩”“沈慈印记”“华亭啸园”“沈碧楼藏书记”等。①李玉安、黄正雨编:《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三、宋绍熙《云间志》收藏著录考

华亭知县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绍熙《云间志》三卷,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所刻本是最早的本子,宋刊本至今未见,估计已经失传。

“南宋绍熙四年(1193)六月编次,十月书成。据杨潜序中记述已付刻。”最早著录见《宋史·艺文志》②[元〛脱脱等撰:《宋史·艺文志》卷二百〇四,志第一百五十七,艺文三,清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而在明周弘祖的《古今书刻》中,同样著录了宋绍熙四年(1193年)刊本,查找众家目录,未见其它目录著录宋本,说明周弘祖在纂《古今书刻》时,宋绍熙四年(1193年)刊本当时存世。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大多以明抄本为底本的影印本和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华亭沈氏古倪园金陵刻本,以及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沈氏古倪园刻本为底本的影印本居多。翻检《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发现,现存绍熙《云间志》有六个版本流传于世。

1.明抄本

检索《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发现其著录:“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纂,宋绍熙四年(1193)纂,明抄本。北京大学图书馆。”③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95年编,第7页。明抄本仅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保存至今,非常珍贵。此书为9行20字,有清人黄丕烈跋,清代著名藏书家袁廷梼、沈绮云、李盛铎曾经收藏过。其内容完整,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样著录了此书:“《云间志》三卷,(宋)杨潜纂修,明抄本(黄丕烈跋),四册。”④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7页。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记载更详细,连黄丕烈跋都著录清楚,黄跋增添了绍熙《云间志》的收藏价值。

2.旧抄本

明抄本外,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还著录另一抄本旧抄本:“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纂,旧抄本,国家图书馆藏。”旧抄本是明抄本之外最好的抄本,今天已经不容易看到了。而且,仅国家图书馆收藏为孤本,保存至今,弥足珍贵。在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中有记载“《云间志》三卷,旧钞本,宋杨潜撰。”⑤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史部地理类一,中华书局1987年,第338页。因此旧钞本存藏在日本,不是同一“旧抄本”而已。

3.《宛委别藏》钞本

今天,我们已近很难看到上面的抄本,除以上二个抄本外,清嘉庆间还有另一钞本《宛委别藏》本。清嘉庆间阮元辑《宛委别藏》时,收入了“绍熙《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宋)杨潜撰,钞本。”《宛委别藏》增加了绍熙《云间志》续一卷,使绍熙《云间志》这部地方文献的内容更完整,更丰富。《宛委别藏》第43册史部为绍熙《云间志》,可惜,《宛委别藏》仅抄一套,存世稀少,世人很难睹其全貌了。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宛委别藏》本,现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4.华亭沈氏金陵刻本(沈氏古倪园本)

比《宛委别藏》本稍晚的是清嘉庆时期的另一刻本,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华亭沈氏金陵刻本,即清嘉庆沈氏古倪园(沈氏即指沈恕、沈慈。沈恕即沈绮云,有藏书楼“古倪园”)刻本。沈氏古倪园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仅刻“《云间志》三卷”,没有刻续一卷,基本保存了宋绍熙四年(1193年)《云间志》的原貌,又经过校勘,刻印精良。现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资料组、吉林大学图书馆等二十多家单位收藏。此本流传很广,地方文献研究者比较容易看到。

5.《观自得斋丛书》刻本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石棣徐士恺辑录《观自得斋丛书》:“绍熙《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宋杨潜撰。”①[清〛徐士恺辑:《观自得斋丛书》,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被收入其中,此书10行21字,有牌记:光绪甲午徐氏校刊,在续末有嘉庆甲戌(1814年)顾广圻跋,以及嘉庆甲戌(1814年)华亭校官王芑孙跋,版心印有:观自得斋,“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五十多家收藏。”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95年,第7页。因《观自得斋丛书》本刻印较晚,很多图书馆都有收藏,编撰与研究者容易看到此刻本。

6.《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中华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中华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地方志丛书》,绍熙《云间志》被收入第146册,其中“《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即绍熙《云间志》宋杨潜撰,嘉庆十九年(1814)刊本。”③成文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丛书目录》,中华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中华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此书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华亭沈氏金陵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书中有:“嘉庆甲戌(1814)岁古倪园沈氏刊行”牌记,书中有清孙星衍序,孙序后为南宋杨潜原序,书末有清钱大昕、顾广圻、孙星衍后记。此书保存了清嘉庆本的原貌,并增加了古倪园沈氏没有的续一卷,亦流传很广。

清人莫友芝在《呱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了绍熙《云间志》,对此书的成书时代,云间地名等都进行了考证。“《绍熙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宋杨潜撰。嘉庆壬戌沈氏刻。云间即今江南之华亭,在宋兼今松江全郡地。此《志》繁简得中,成于绍熙四年。阮氏曾进呈。”④[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呱亭知见传本书目》史部十一,地理类,中华书局1993年,第一册,第17页。

四、宋绍熙《云间志》再版重现

宋绍熙《云间志》从刊刻于世到流传至今,是现存保存完整的一部宋代地方文献,中华台北与中国大陆相继再版。当前,随着国家对方志文献修撰的重视,以及方志编辑、整理、研究队伍的扩大,利用明抄本和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华亭沈氏古倪园刊本绍熙《云间志》为底本,相继以丛书和单本形式再版使其内容得到重现。

1.《中国地方志丛书》

中华台北于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编辑《中国地方志丛书》:“《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即绍熙《云间志》,宋杨潜撰,嘉庆十九年(1814年)刊本。”收入《中国地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43号,全一册。有牌记:“嘉庆甲戌(1814)岁古倪园沈氏刊行”,书中有清孙星衍序,孙序后为南宋杨潜原序,书末有清钱大昕、顾广圻、孙星衍后记。此书以清嘉庆甲戌(1814年)岁古倪园沈氏刊本为底本影印,保存了清嘉庆本的原貌。

2.《中国方志丛书》

中华台北成文出版社于民国五十五至七十八年(1966—1989年)相继影印出版《中国方志丛书》,收入方志1711种。“《云间志》三卷,续一卷,即绍熙《云间志》,宋杨潜撰,嘉庆十九年(1814年)刊本。”绍熙《云间志》在华中地方,江苏省第146册。

3.绍熙《云间志》校点本

1988年,上海市松江县地方史志编委会编,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徐氏《观自得斋丛书》刻本绍熙《云间志》为底本校点,平装,32开校点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绍熙《云间志》校点本,其具有装订简单,通俗易懂,开本小,流传范围广的特点。

4.《宋元方志丛刊》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于1990年出版,全书共8册。收录宋、元方志43种。“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宋绍熙四年(1193)修,清嘉庆十九年(1814)华亭沈氏古倪园刊本。”①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目录》,中华书局1990年,第一册,第1页。被收入其中,此书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华亭沈氏古倪园刊本为底本缩印出版,大陆很多图书馆都有收藏。

5.《续修四库全书》

2002年,汇集《四库全书》以外众家公藏之佳本,由《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收入了。“[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纂。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抄本。”②《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7册。现在,《续修四库全书》已经有电子版,假如需要此版书,随时可以下载。

6.绍熙《云间志》点校本

北京方志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发行,绍熙《云间志》点校本,线装,2册。这是继上海市松江县地方史志编委会编绍熙《云间志》点校本后,又一个点校成果。此书发行量不大,又是以线装形式,有益于收藏,不便于阅读。

7.《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李勇先、王会豪编《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2009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现存宋、元古方志41种,以传世善本为底本校以他本,参照相关史籍、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此本流传很广,一些省、市的地方志馆和图书馆均有收藏。

8.《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2013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全书330册,该丛刊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276种。其中孤本、稿本92种。“绍熙《云间志》三卷,(宋)杨潜纂修,明抄本”③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地方志珍本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4册。被收入其中,此书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明抄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五、宋绍熙《云间志》的价值重现

宋绍熙《云间志》从绍熙四年(1193年)诞生,经过刻板印刷、传抄,流传至今,已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从地方文献本身来说,宋绍熙《云间志》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1.宋绍熙《云间志》中保存了很多宋代难得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价值

宋绍熙《云间志》作为地方百科全书,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价值是历史研究者和地方文献编撰者有目共睹的。在宋绍熙《云间志》中保存了当时的地方史料,流传至今是非常难得的,对于我们重现当时的历史,起着活化石的作用。

如:卷中载“今访之耆旧及考诸登科记,自天禧三年(1019)迄于绍熙四年(1193),凡一百七十有七年,登进士第者凡八十有八人。”④《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进士题名》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7册,第41—42页。这些登进士第者88人,为我们研究云间从宋天禧三年(1019年)迄宋绍熙四年(1193年)共177年间,登进士第者提供了准确记载,为研究宋代这一时期云间的历史、人物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天禧三年(1019)王整、吕谔榜;天圣二年(1024)宋庠、吕询榜。”①《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进士题名》卷中,第41—42页。其年代、人名记载详细,都是可考的。

2.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当时的山、水记载,为我们考证宋代云间地理、水文、环境提供了准确依据

如;“昆山,在县西北二十三里,高一百五十丈,周回八里。……陆氏父祖葬焉。”②《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山》卷中,第31页。

“昆山”离县距离,山高、周回,以及“陆氏父祖葬”都记载详细,为今人研究云间历史、地理提供依据。又如:“机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因陆机得名。山下有村曰平原,亦因陆平原名之,平原内史,即机也。《千山圆智寺记》云,所谓机山者,往往排峦别岭,为陆氏之家山,总而名焉。”③《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山》卷中,第31页。宋绍熙《云间志》把“机山”得名由来,山下有平原,平原内史,地名起源信息记载详实。

另一类,是描述山川形态及特色的。在绍熙《云间志·山》载:“淀山,在县北六十里,在薛淀湖中,周回三百五十步,高三十丈,山形四出如鳌,上建浮图,下有龙洞,屹立湖中,亦落星浮玉之类,傍有小山初年,仅两席许,久之,浸长。”④《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山》卷中,第31页。

对江的记载如:“松江,在县之北境七十里,其源始于太湖口……过华亭入青龙镇,自湖至海凡二百六十里,若夫有新江旧江之别者,嘉佑间吴中水灾……是以吴中得免水患。”⑤《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水》卷中,第33—34页。松江源流,经过华亭,入青龙镇,嘉佑间吴中水灾都详细记载,这是迄今为止,较早记载水灾的地方文献。从记载水灾,到治理水灾,到吴中得免水患,层层深入是其它文献不能比拟的。

另外,在绍熙《云间志》中,还有对其它江、浦详细的记载,如:沪渎江、顾会浦、崧子浦、大盈浦、赵屯浦等。

绍熙《云间志·古迹》中,在“古冈身”条载:“在县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长一百里,入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中涌三浪而成。其地高阜,宜种踨菽麦。”⑥《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古迹》卷上,第20页。“古冈身”至今还存在。这是“冈身”的宋代记载。冈身是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按上海闵行区马桥一带贝壳堤(冈身)的高度,在远古比现今要高出2—4米左右。

绍熙《云间志》对于当时地名记载非常详细,大至郡国州县,小至乡里委巷。对某些地名的由来,或加实地调查,或予多方探索,特别重要的还予以详尽的考证,辨明其正讹,所以《云间志》价值是巨大的。⑦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70862/node70874/node70893/userobject1ai73783.html

3.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宋代古镇的记载,为考证云间古镇遗址提供了准确的方位坐标

如:绍熙《云间志·镇戍》描述:“青龙镇瞰松江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广之途所自出,海舶辐辏,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世贾,豪宗右姓之所会。”⑧《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镇戍》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7册,第4页。说明两宋时期,青龙镇的政治、经济地位与日俱增,已经成为沪渎之口,岛、夷、闽、广之途所自出,海舶辐辏,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世贾,豪宗右姓之所会。

2016年《光明日报》刊登文章对青龙镇有这样的评价:“青龙镇位于唐宋时期黄金水道吴淞江畔,今天的上海青浦白鹤镇。作为上海最早设立市镇,随着江南地区开发的步伐,尤其是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陆上‘丝绸之路’后,青龙镇一跃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和经济重镇,文化继而繁盛。北宋书画家米芾曾是青龙镇镇监,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陆游、苏辙、赵孟瞓也曾驻足此地。”①http://www.kaogu.cn/cn/xccz/20161209/56416.html或:《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9日09版。

“青龙镇去县五十四里,居松江之阴,海商辐辏之所,镇之名莫详所自。惟朱伯原《续吴郡图经》云:‘昔孙权造青龙战舰置之此地,因以名之。国朝景佑中,置文臣理镇事以右职副之,今止文臣一员’。”②《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镇戍》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7册,第4页。

这说明在唐宋时期,青龙镇的地理位置已经非常重要,已成为“海商辐辏之所,镇之名莫详所自。”

4.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宋代寺院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当时云间寺观遗址提供了准确的方位

绍熙《云间志·寺》载:“静安寺,在沪渎。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普照寺,在县西二百八十步,唐干元中建,初名大明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寺有陆将军祠,世传地本陆氏园亭,因以祠为世传固为可信。”③《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寺》卷中,第22页。

另外,在《云间志·寺》中还有对“圆智寺、宝云寺、普门寺、宝相寺、方广寺、法忍寺、超果寺、福善院、明行院。”这些寺院的记载也都比较详细。如“普照寺,在县西二百八十步,唐乾元(758)中建,初名大明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额。”为我们考证古寺遗址,以及寺名字来源提供历史依据,也为“一带一路”上海文化对外交流提供方便。同时,为今天上海寺观的复原,遗址考证提供了准确的方位。

5.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名人故宅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宋以前名人提供了准确材料

绍熙《云间志·孔宅》载:“淳熙间,居民浚河得一碑云:‘天宝六年(747),黄池县令朱氏葬于昆山县,全吴卿孔子宅之西南孔宅旧矣。’今其地有夫子庙,在慧日院侧。淳熙间,院僧院疏庙陕渠,得宝玉几,六事、璧三、环二、簪一,今藏之县。《旧图经》云:昔有姓孔者游吴居此,盖吾夫子……”④《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孔宅》卷上,第20页。

绍熙《云间志·孔宅》中记载名人故宅、地址记载详细,如:在“吴卿孔子宅之西南孔宅旧矣,今其地有夫子庙,在慧日院侧。”

6.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进士题名记载,为我们研究云间进士及地方名人提供了依据

绍熙《云间志·进士题名》载:“华亭壮邑,业儒者众,今访之耆旧及考诸登科记,自天禧三年(1019)迄绍熙四年(1193),凡一百七十有七年,登进士第者凡八十有八人,其间魁多士冠南宫……附云:天禧三年(1019)王整、吕谔榜,天圣二年(1024)宋庠、吕询榜,景佑元年(1034)张唐卿、吕评榜,庆历六年(1046)贾□榜、陈舜俞字今举,嘉佑四年(1059)直言极谏科举一人,嘉佑二年(1057)章衡榜,吕全用间府贯……”⑤《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进士题名》卷中,第41—42页。

进士题名为我们研究云间进士,及地方名人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天续写新志,在人物志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7.宋绍熙《云间志》对坊巷的记载更详细,为复原旧城、坊巷原址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在绍熙《云间志·坊巷》载:“迹巷之名皆因俗之,旧非有遗逝故事也。今生齿繁阜里,闾日间所志者,特存其旧耳。显善劝义二坊则令。扬潜用邑人之孝义者,特表之以感化里俗云。石狮巷,在县东一百二十步;石条巷,在县东六十步;仓桥巷,在县东一百步;郭门巷,在县东一百七十步;监仓巷,在县西二十步;广明巷,在县西四十步;前巷,在县西六十步;后巷;在县西八十步;亭桥巷;在县西一百三十步;……”①《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坊巷》卷上,第10页。

绍熙《云间志·坊巷》把“石狮巷,在县东一百二十步;石条巷,在县东六十步;仓桥巷,在县东一百步。”记载详细准确,为我们今天复原古云间旧巷、坊巷、旧城原址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8.宋绍熙《云间志》对姓氏流传记载,为我们研究上海地区宗族、家族、姓氏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绍熙《云间志·姓氏》载:“左太冲《吴都赋》云:‘其居则有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注谓虞、魏、顾、陆皆吴之贵姓。陆士衡《吴趋行》云:‘八族末足侈,四姓实名家。’注引张勃《吴录》曰四姓,朱、张、顾、陆也。按虞、魏、朱、张为吴郡人。而顾、陆皆华亭(上海)著姓。《善世说叙录》述:吴郡顾氏而别族者三,莫知其世次野王则其一也,陆氏则自汉之东世为名族,吴晋以来或以功业显,或以才学称,以唐宰相世系考之,□之子始号大尉技其后,有元方象先希声瑁之。孙权号侍郎,枝其后曰贽,曰扆,此其源流远矣。”②《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姓氏》卷上,第6—7页。

从虞、魏、顾、陆皆吴之贵姓,到后来《吴录》曰四姓,朱、张、顾、陆也,而顾、陆皆华亭(上海)著姓,为我们研究云间宗族历史,家族历史提供依据,以及地区姓氏变迁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9.宋绍熙《云间志》保存了地区物产史料,为后世研究云间农业、物产提供帮助

绍熙《云间志·物产》载:“华亭负海枕江,原野衍沃川陆之产,兼而有唐李翰《屯田纪绩颂》谓‘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等语’。今华亭稼穑之利,田宜麦禾,陆宜麻豆,其在嘉禾之邑,则又最腴者也。县之东地名鹤窠,旧传产鹤,故陆平原有华亭鹤唳之叹。《瘗鹤铭》谓‘壬辰岁,得于华亭’。刘禹锡《鹤叹诗》序亦云:‘白乐天罢吴郡,挈双鹤雏以归,翔舞调态,一符相书,信华亭之尤物也’。《太平寰宇记》称 ‘华亭谷出佳鱼,□菜陆平原所谓千里,□羹意者独指太湖也。其有资于生民日用者,煮水成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虾蟹,舶赁所□,海物惟错兹土产大略也’。《寰宇记》又于昆山县载《吴地记》云:‘石首鱼冬化为□小鱼,长五寸,秋社化为黄雀斯言固涉迂,惟然今华亭亦多野□,挠始华而石首,至霜耒降而黄雀肥,岂非县本昆山之地故叹’。”③《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物产》卷上,第7页。

云间产嘉禾,县之东地名鹤窠,旧传产鹤。华亭谷出佳鱼,其有资于生民日用者,煮水成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虾蟹。这些材料对于我们研究云间古代物产、农业、作物等提供准确记载,为研究农史、物产提供帮助。

10.宋绍熙《云间志》对学校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宋及以前教育提供依据

绍熙《云间志·学校》载:“学儒有记,五尝攻其本末。天禧间,有夫子庙而己,□隘□陋旁不可为斋,馆役六十有五,年陈侯谥,始兴学,邑人卫公,佐公皇献县之东南地,且自度殿材为贾。国子监书以资诸生如是数年至今,刘鹏始克就绪学之成,其难也如此。绍兴以来,扬寿亨、周极侍其铨相继修之,今学舍整好,什百具备,学粮租钱,视他处为厚。国家所以养士者,可谓无负矣。在县东南二百步堂曰明伦。斋五,曰居仁,由义,隆礼,育才,养性。”④《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学校》卷上,第6页。

上面的材料说明当时也有困难学生刘鹏,“国子监书以资诸生”。还有个人出资修学舍者,这都是其它文献所不载的。绍熙《云间志》中还记载学校办学思想与培养目标,如:“斋五,曰居仁,由义,隆礼,育才,养性。”讲求“仁、义、礼”封建思想的灌输,但也讲求“育才”要讲求道德修养。

11.宋绍熙《云间志》对赋税的记载,特别是保存了很多南宋时期的经济史料精确到“勺”“抄”

在绍熙《云间志·赋税》载:“诸卿税租轻重,大略与邻邑无大相过。若夫,云间、仙山、白砂、胥浦四卿岁输秋租,独为缗钱者,自□水为害,四卿皆为斤卤之地。乾道中,阮筑堤堰,民渐复业,会邑人以酒额州虚数告病,时参改钱公,良臣箕请于朝乞捐减酒额,且以南四卿租税借税偿之。苗硕为钱三千省视。北九卿稍忧惟是隶于版帐日鲜之数氏,未免先期而输纳其势然也。夏税,一十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三贯一百十五文。秋苗,粳米一十一万二千三百一十六硕九斗一升四合六勺一抄。”①《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绍熙《云间志·赋税》卷上,第9—10页。

这些都是难得的经济史资料,同时,说明赋税在当时是很重的。而且,记载精确,从秋租、夏税到“文”,秋苗“四合六勺一抄”。这些材料都是其它文献所看不见的。

除此之外,在宋绍熙《云间志》卷下中,还有,赋、诗、序、说、铭、铭箴等内容,为我们留下宋代云间当时赋、诗、序、说等文学作品,而且,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六、结 论

宋绍熙《云间志》无论在价值上,还是内容,体例上都影响着今天编撰与修志人。在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地方经济建设以及地方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地方文献都发挥着其它文献无法替代的作用,重现古方志的价值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对编撰新志与地方文献研究讲越来越重视,地方文献研究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云间华亭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孙剑:倾听思考 乡村振兴是我的履职核心
我写的诗
仲夏夜
05云间
云间公子落凡尘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云间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