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社会需求“微信调查”研究
2018-05-05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课题组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细分群体需求,采取差异化供给逐步成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努力方向。社会需求调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①巫丹,曾亚:《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4卷第20期,第5页。、卫生②赵韶韵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年12月第29卷第6期,第400页。等公共服务领域和不同群体对象③樊禹彤,黄俊辉:《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南方论坛》2013年第6期,第46页。,普遍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④曾名全:《广东珠三角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3期,第46页。进行,采取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调查方式较少,地方志需求调查方面论文几乎未见。2016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曾在全国首次开展网络和微信地方志满意度调查⑤洪民荣,唐长国:《地方志社会认知度调查研究》,《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11期,第21页。,调查结果对地方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深入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进一步了解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需求,加强地方志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017年8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利用微信开展地方志需求调查,旨在通过深度需求调查,更加具体了解和梳理社会不同群体对地方志的需求及其特点,为地方志更好的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提供参考。
一、调查概况
1.地方志需求调查题目
本次调查题目共10道,其中3道为参与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7道为对地方志需求的目的、程度、内容、体裁等内容,具体如下:(1)您对地方志有需求吗?(2)您需求地方志的目的是什么?(3)您需求哪一种地方志?(4)您需求地方志的内容是什么?(5)您需求什么样体裁的地方志?(6)您需求什么样表现形式的地方志?(7)您需求什么样方式的地方志普及宣传?
2.有效样本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调查问卷7710个,其中上海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1308个,上海以外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6402个,体现出微信调查的跨地域性。
3.有效样本结构分析
从年龄看分布,参与本次调查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8岁以下占5%,18—45岁占83%,46—59岁占10%,60岁以上占2%,老年人参加较少,可能与老年人使用微信较少有关(见图1)。从职业分布看,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居多,达到47%,企业和学校人员比较接近,分别为25%和20%(见图2)。从学历分布看为中间大两头小,本专科学历占比较大,达到65%,研究生学历和高中以下学历分别为22%和13%,(见图3)。
图1 地方志需求用户调查年龄分布图
图2 地方志需求用户调查职业分布图
图3 地方志需求用户调查学历分布图
二、调查主要结果
1.需求程度差异化
总体上社会对地方志需求度很高,其中选择对地方志需求较多的占比达到63%,需求一般的占29%,两项之和达到92%(见图4)。不同职业、年龄和学历对地方志需求度差异较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地方志需求度高,选择需求较多比例达到74%,需求一般比例为22%,两项之和为96%(见图5)。中青年对地方志需求度高,选择需求较多比例为66%,需求一般比例为28%,两项之和为94%(见图6)。学历越高,对地方志需求度越高,研究生选择需求较多比例74%,需求一般比例22%,两项之和95%(见图7)。
图4 地方志总体需求度分布图
图5 不同职业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图
图6 不同年龄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图
图7 不同学历的地方志需求度分布图
2.需求目的多元化
社会对地方志需求目的呈现多样化,了解历史知识,增长历史智慧和接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三个目的选择差别不大,选择三个目的都有的高达63%(见图8)。学校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增长历史智慧,选择该比例最高,达到28%(见图9)。青少年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增加历史知识,比例为35%(见图10)。研究生需求地方志目的主要是了解历史知识和增长历史智慧,占比分别为21%和20%,可能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有关系;学历越低,对接受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比例越高(见图11)。
图8 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图
图9 不同职业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图
图10 不同年龄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图
图11 不同学历地方志需求目的分布图
3.需求种类差别化
地方志种类的需求顺序为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书和地方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史,这可能和地方综合年鉴资料的及时性及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有关。地方综合年鉴成为最需要的地方志种类,比例为34%;地方史需求最低,只有7%;选择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史都需要的达到42%,这与对地方志整体需求度较高相吻合(见图12)。不同职业、年龄、学历对地方志种类的需求呈现差别化。学校最需要地方综合年鉴,选择比例为42%(见图13);青少年最需要地方志书,选择比例为38%(见图14%),老年人对志鉴史都需要,比例为54%,可能和老年人对地方志的兴趣性有关。
图12 地方志种类需求分布图
图13 不同职业地方志种类需求分布图
图14 不同年龄地方志种类需求分布图
研究生对地方志书的需求较高,比例达到29%,远超过本专科生和高中生,这可能和研究生对志书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入性要求有关;随着学历的降低,对地方史书的需求和志鉴史都需要的比例升高,这可能和低学历人群对地方志书、地方史的普及性、通识性要求有关(见图15)。
4.需求内容偏好化
社会对地方志内容的需求呈现偏好化。偏好历史人物事件等内容,比例达到36%,对山水道路建筑和民风民俗民生的内容需求接近,分别为29%和28%,对政治军事经济的内容需求比例较低,只有7%(见图16)。
图16 地方志需求内容分布图
不同职业对地方志内容需求存在偏好。学校偏好历史人物事件,需求比例达到45%,企业偏好民风民俗民生,需求比例为4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为36%(见图17)。
图17 不同职业地方志需求内容分布图
不同年龄对地方志内容需求偏好不同。青少年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高达53%;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山水道路建筑等“自然性”内容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对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性”内容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8)。
图18 不同年龄地方志需求内容分布图
不同学历对地方志需求内容偏好不一。研究生偏好山水道路建筑,需求比例42%;随着学历的降低,对民风民俗民生内容地方志需求比例增大(见图19)。
图19 不同学历地方志需求内容分布图
5.需求形式当代化
对地方志需求的形式选择中倾向于当代化。对现代方志和简化方志的需求远高于旧志旧鉴,但都需要的比例更高,达到50%(见图20)。
图20 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图
不同职业、年龄、学历对现代方志和简化方志的选择上有所差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现代方志相对需求较高,为27%,这可能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关,需要更加关注当代;学校对现代方志和简化版方志需求都最高,分别达到28%和30%,这可能与学校希望对学生开展历史的学习和通识教育有关(见图21)。
图21 不同职业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图
青少年需求现代方志的比例高达50%,这与学校对现代方志的需求吻合;中老年人需求简化方志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0%和28%,可能和中老年人对地方志的通识性和兴趣性有关(见图22)。
图22 不同年龄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图
研究生需求现代志书,比例高达35%,可能和研究生的研究性有关;随着学历的降低,对简化版志书的需求比例上升,可能和低学历的通识性需求有关(见图23)。
图23 不同学历地方志需求形式分布图
6.需求方式碎片化
地方志的需求方式呈现碎片化。网络、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识的需求比例较高,达到27%,超过纸质或电子出版物(见图24)。
图24 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图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对碎片化地方志知识需求较高,分别为28%和27%;但学校对电子、视频出版物的相对较高,达到31%,这可能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关(见图25)。
图25 不同职业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图
成年人对碎片化地方志知识的需求都较高;但青少年具有特殊性,需求传统纸质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6%和30%,这可能和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系统性有关(见图26)。
图26 不同年龄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图
研究生以下学历需求碎片化地方志知识,但研究生却需求传统纸质图书,这可能和研究生对地方志知识要求的专业度和精准度有关(见图27)。
图27 不同学历地方志需求方式分布图
7.需求渠道普及化
对地方志需求渠道以”六进”形式比例最高,达到48%,呈现普及化特点;新媒体宣传和普及读本占比接近,分别为21%和19%;令人遗憾的是传统媒体最低,只有12%(见图28)。
图28 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图
不同职业都需求普及化渠道,对地方志“六进”活动选择都最高,在其他渠道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学校选择普及读本需求相对其他群体最高,达到25%;企业倾向于新媒体宣传,选择比例最高,达到30%(见图29)。
图29 不同职业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图
随着年龄的增大,选择地方志”六进”活动的比例下降,选择普及读本和利用传统媒体形式宣传的比例升高(见图30)。
图30 不同年龄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图
随着学历的升高,选择传统媒体宣传的比例下降,选择”六进”活动的比例升高(见图31)。
图31 不同学历地方志需求渠道分布图
三、地方志需求度调查基本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全部7710份有效调查样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地方志的需求度呈现以下特点:
1.需求程度差异化
社会对地方志总体需求较大,需求较多和需求一般的总和达到92%,但不同职业、年龄和学历群体对地方志需求差异较大。
2.需求目的多元化
通过地方志了解历史知识,增长历史智慧和接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三个目的的选择差别不大,选择三个目的都有的高达63%。
3.需求种类差别化
需求地方综合年鉴超过需求志书和地方史,对志书、年鉴、地方史都需要的达到42%。
4.需求内容偏好化
地方志需求内容偏好历史人物事件,达到36%。
5.需求形式当代化
需求现代方志和简化方志远高于需求旧志旧鉴。
6.需求方式碎片化
需求网络、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识的比例达到27%。
7.需求渠道普及化
希望地方志宣传方式仍然以进机关、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军营的渠道为主,比例达到48%。
上述地方志需求微信调查结果,对地方志工作有以下启示:
1.细分需求
社会不同群体对虽然对地方志需求总体较大,但差异化明显。对地方志知识按需求来分,可以分为专业性需求、工作性需求、通识性需求和兴趣性需求。专业性需求主要是高学历群体和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专业群体,出于研究需要或专业性工作的需要,对地方志需求专业性要求较高。工作性需求主要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需要借助地方志查阅有关资料。通识性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学校群体、青少年群体,需要对地方志有全面性、概括性了解。兴趣性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依据个人兴趣在地方志中了解有关知识内容。本次的需求度调查是初步的和相对宏观的需求调查,具体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分类,只有把需求具体化、细微化,才能够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去满足这些需求。
2.精准供给
目前地方志工作以修志编鉴著史为主要任务,在对社会服务方面主要做“我有什么,我可以提供什么服务”的单向输出工作;对社会需要什么,相应生产什么、提供什么的供需对接双向互动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去生产相应的地方志产品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到精准供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例如青少年喜欢纸质的现代志书和“地方志进校园”的宣传形式,学校群体需要简化版方志和电子、视频出版物形式的方志等。
3.关注当下
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地方志去记载当下的历史,当下的记载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同时代的经历、经验和智慧值得不同群体去感悟、学习和借鉴,地方志的编纂、开发、利用应该更加关注当下。例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高学历群体对当代纸质地方志需求较多,他们从自身工作、研究等角度需要相对专业的地方志知识,希望从地方志中获取全面、系统、准确、客观的资料,从而促进工作和研究。
4.服务大众
地方志除满足专业研究人员需求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直接使用者需求外,还需要满足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需求、企业人员通识需求和老年群体的兴趣需求等。例如,企业群体希望通过新媒体形式了解地方志,对民风民俗民生内容感兴趣;老年人对地方综合年鉴和民风民俗民生感兴趣,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了解地方志;低学历群体需要简化版方志,主要希望了解民风民俗民生等内容。
四、地方志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举措
社会不同群体对地方志的需求各异,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去开展地方志的宣传、服务等工作。
1.坚持高质量编纂,保证权威专业
高质量编纂的当代地方志书,是保存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让研究者、使用者可以放心利用的权威性、客观性、准确性的资料;持之以恒地坚持编纂高质量的当代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史是地方志工作的立身之本、存在之基。
2.加强普及化开发,力争通俗易懂
在地方志开发利用形式上,要积极做好简化版方志工作,加强地方志通识教育,方便学校和低学历群体的利用。在地方志记载内容上加大对山水道路建筑和历史人物事件、民风民俗民生的记载力度,以山水道路建筑的“硬”记载留住城市变迁的记忆,以历史人物事件和民风民俗民生的“软”记载留住城市文化传承的记忆,让地方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注重碎片化应用,适应手机阅读
地方志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手机端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改变地方志高高在上、枯燥乏味的刻板形象,加强数字化志书、微视频方志等普及力度,积极推进网络、微信、微博等碎片化地方志知识的加工利用,让地方志可看可用、可亲可近,积极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做好企业等群体的地方志宣传及服务工作。
4.继续“六进”宣传,扩大地方志影响
在地方志宣传形式上继续大力开展“六进”活动,与不同群体直接开展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地方志的知晓度和了解需求、提供服务,让地方志工作接地气、有温度。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次微信地方志需求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被调查者必须使用微信,导致不使用手机微信的人群不能参加;二是微信答题每道题选项只有4个,对需求的细分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受制于微信答题方式,没有设计开放性题目,对被调查者的主观性了解不够充分。上述问题有待以后的调查工作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