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2025谈汽车制造技能人才培养
2018-04-02陈逸昌
陈逸昌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119)
0 引言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进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已经起了重大变化。按照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企业想要从学校直接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可能性很低,需要花比以往高5倍甚至十倍的代价才能得到合适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这样一来,单从时间上企业就耗不起。因此,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提前介入,与学校共同育人,学生进入企业后,持续受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四共建”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诞生。
1 从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谈起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伴随着“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确立,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的根本,职业教育也同时扮演推动中国制造2025扎根落实的关键角色。
制造企业以及职业院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制造行业协同发展已成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关键的刻不容缓的第一步。其理由不难理解,因为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进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已经起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特性: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比先前更强调工匠精神以外,还必须有追根究底的决心,才会有真正的创新突破。
(2)人才质量:相较于以前对岗位技能要求,不再只追求熟练,更讲究工艺的创新与效能的提高。
(3)培养周期:因为培养周期拉长了,更强调企业提前介入,除了加强认同感、参与感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缩短企业育人的时间。
然而,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人才拿来主义,已经开始受到各项大环境严峻的考验,不少企业必须付出比以前5倍甚至十倍的代价才能获取他们所想要获取的技能型人才,有些甚至花了钱,还留不住人,确实也让各个企业招聘负责人伤透脑筋,纷纷摇头。
在研究这种现象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企业提前介入与学校共同育人,学生进入企业后,还持续受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培养,除了可以大幅改善上述问题,更能推动并满足未来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求,甚至由高技能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来发展。表1给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表1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2 汽车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汽车前后市场人才供给目前在福建省呈现倒挂的状况
汽车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足,同时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以福建省为例(不含厦门),福建省共有5个整车制造基地,汽车制造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需求量大,且呈上升趋势。但是,福建省中高职学校多集中培养汽车维修人才,只有1所高职开办有汽车制造专业,而且每年招生规模在30人左右,其余90%以上的汽车制造类技能型人才均由东南汽车整车制造冠名专班培养。2014年~2016年,福建省汽车制造业技能人才和汽车维修类技能型人才的供需情况详见图1和图2。汽车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远远不足,与之相反,汽车维修业技能型人才明显供过于求。
图1 汽车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远远不足
图2 汽车维修行业技能人才明显供过于求
2.2 进入整车制造行业人数所占比例很低
人们普遍认为选择职业,在劳动强度、工作环自然境等方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薪资收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在汽车制造业比在汽车后市场能够领到相对较高的工资(如图3所示),但全国汽车相关技能型人才就业,进入整车制造厂行业人数所占比例很低,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如图4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空间不明显、工作强度大、专业不对口等因素。
图3 汽车前后市场技能人员年度薪资收入对比
图4 学生进入汽车主机工作的意愿逐年下降
市场龙头车企,尤其合资品牌,在中高职教育,多投入汽车后市场,前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全国几乎呈现空白。由于合资品牌的关键造车技术多源自国外厂家,在制造方面不需要自己伤脑筋,所以,均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后市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上。自主品牌仅吉利有较大幅度向汽车前市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投入。
2.3 现有中高职教师普遍缺乏汽车行业经验
目前,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汽车公司)合作学校的300位汽车专业教师里,具备汽车行业相关经验者,仅不到5%,然而学校又大量聘用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研究生,把学术性人才拿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出来的学生并不容易符合企业的需要。
2.4 整车制造行业缺乏技能标准
整车制造行业缺乏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的标准。目前国内仅有高职学校的专业目录里才有汽车制造专业,但是,目前国内汽车制造高职专业毕业生领取的技能等级证,只是“汽车维修”的,却缺乏汽车制造类工种的技能等级证,也缺乏汽车制造类专业的技能竞赛标准。由此可见,缺乏技能竞赛标准和技能鉴定标准是汽车制造类专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大短板。
3 整车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核心思想
校企合作本身必须有其核心思想来推动,才会有方向,有意义。以近十年从事校企合作的经验,我总结并创立推动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为:“三方共赢、真心关怀、无缝对接”。
(1)三方共赢:追求学校、学生、企业的共同利益,求同存异。
(2)真心关怀:真心关怀其他两方,常走动,常互动,尤其别等有事才联系。
(3)无缝对接:企业、学校、学生各项信息必须三方对称。
这核心思想中的三项缺一不可,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4 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四共建”模式
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四共建”模式,包括共建冠名专班、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中心。
4.1 共建冠名专班
企业可以围绕教育部所推出现代学徒制,结合自身的用人标准,根据未来几年后的用工需求,提前在学校招生阶段,招聘未来可能进入到企业的员工,也提前将企业文化、企业视觉标示等植入校园,除了可以提升品牌能见度,更能够提前吸引,取得人才。
专班推行标准化管理:
(1)精选组建专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制定选拔标准,校企联合招生,招生暨招工。
(2)专班迎新仪式:每届专班举行“东南汽车专班宣言”,学生庄严宣誓企业价值观并共同签名,以强化学员的认同感。
(3)全程激励管理:每学期评选并颁发“专班奖学金”,冠以荣获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东南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实习期间评选“东南新星”等激励管理,增强学员对企业的向心力。
4.2 共建课程体系
除了教育部规定必须学习的项目外,建议企业可以提前将未来上岗前的应知应会点,以及未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课程提前植入到第二第三学年来上,或是选派工程师或讲师团队,定期并提前与学校协商,共建三年课程体系,相互分享教学资源。
东南汽车共建课程体系通过线上课程、线下面授模式开展,侧重以植入专业技术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激发对企业的认同等课程内容,总体安排60余门课程,总时长16 200 min.
4.3 共建师资队伍
利用学校假期或老师驻厂管理期间,企业开办师资培训班,针对东南汽车制程、汽车质量、整车检修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全程由企业的培训师亲自领军教学,老师将所学知识制作课件后返校传授予学生。学员不仅了解到企业对员工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老师在技能实操方面得到了训练和提升。由于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在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员之间的教学交流,也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校际教学交流,提供良好平台,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4.4 共建实训中心
(1)共建汽车维修实训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4S店的运营模式和建设方案,共建维修实训基地,企业定期办理技术人员培训班。在这样的实训基地里,专业师傅亲自面向老师传授实操技能,针对汽车维修进行补强实训。
(2)共建汽车制造实训中心。在学校里建设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有诸多困难,为此,可以考虑由学校、企业与职业教育中心共建汽车制造实训中心,主要是简易汽车制造线或称试制线。该试制线,模拟汽车整车制造工艺,充分实现“厂中校,校中厂”的极具实操性的实训模式,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上岗的培训周期。
例如东南汽车公司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州职业教育中心共建的“汽车制造实训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校企双方总投入费用预估700万元,计划2018年建设完成。届时,该试制线可面向企业合作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及对外开展培训班,企业派专业工程师支持试制线培训。
5 结束语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从2010年开始试行“四共建”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合企业发展且多方互赢的合作模式,获得了企业自己需要的人才,有力支撑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我们将在今后的运行中不断完善“四共建”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