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茂:军营无悔

2018-04-02文·图/胡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南疆边防军营

文·图/胡 铮

南疆的初冬,比往年稍稍冷了一些。这几天,一向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王茂心情有些低落,即将与16年军旅生涯作别,他心里有万般不舍。可是他好像又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加班到凌晨,天不亮就又起来忙活,他要把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幅油画“习主席视察新疆军区民族六连“,赶在退伍前完成。

王茂,新疆喀什军分区独立营一连的一名战士。提起王茂,认识他的人都赞不绝口:“憨厚老实,工作积极,待人热情,甘于奉献……“

16年前的冬日清晨,雪花漫天飞舞,空气冰冷冰冷,王茂的心却是滚烫滚烫。他背上行囊,告别亲人,从辽宁鞍山的一个小村庄来到了离家5000多公里外的南疆军营。

因从小对绘画情有独钟,又喜欢“琢磨“家用电器,新兵下连后不久,王茂就凭着自身特长,被选调到机关俱乐部工作。

任职以来,王茂不仅花费大量精力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机器操弄得很娴熟,还用业余时间钻研各种电器的维修。最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用他的话说,“只要是带电的,我都能玩转“。

2003年9月,作为上等兵的王茂参加了上级组织的电影放映机操作维修培训。培训时他还带去了单位一套年久失修的电影机,等培训结束,王茂带着自己修好的电影机回来了。他说:“每修好一件器材就有一种成就感,这也加深了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一直是王茂军旅生涯的座右铭。

他把服务基层官兵当作事业干。军分区下辖一个边防团,每年要组织上高原巡修文化装备。边防连队分布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面对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他从不畏惧。相反,他的服务更加周到。“高原官兵常年驻守这里,卫国戍边不言苦,我这才几天没喝饱氧,算个啥!能为高原官兵服务,把文化器材修好,给他们带去快乐,比啥都强。“王茂如是说。

每次巡修前,王茂都要事先和边防连队联系好,将损坏的文化装备列个清单,分门别类准备好维修器材和所需零件。“边防连队远离市区,缺任何一个小部件都要找人带上山,文化装备坏了就成了摆设,我上去一次就争取全部修好。“

每次来到边防连队,不只是文化器材,凡是碰到损坏的电器,王茂都要试着修一修。从洗衣机、电冰箱,到兵器室的报警系统,再到发电机、加油机,甚至趴窝的汽车,王茂把能修的都要过一遍。走一趟边防,少则一周,多则十天半个月,人累瘦了,王茂的笑容却更灿烂了。

工作以来,王茂经历了文化装备的一次次更新换代,原先的胶片放映机已淘汰,功能单一的俱乐部已升级改造成“3D“影院,但无论装备如何换代,王茂总能紧跟发展步伐,不断学习研究新设备。前不久,他对军分区购买的3D眼镜做了一次小小的改造,解决了近视官兵看3D电影难的问题,受到官兵们的点赞。

这些年来,油画一直是王茂坚持的爱好,他最擅长的就是人物像。为了真实反映一代代戍边官兵热爱南疆、奉献南疆、扎根南疆的感人故事,王茂始终把画笔聚焦边防官兵,创作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油画作品,深受官兵喜爱,同时也给他们送去了“精神食粮“,成为官兵乐守边防的动力。

有思想、有内涵、有特色、有质量,一直是王茂油画作品的显著特点。2015年11月,他创作的油画《巡逻路上》,描绘的是边防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高原踏雪巡逻的场景,入展新疆军区 “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昆仑军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受到了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

16年,王茂早已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这一次“离家“,与16年前相比,更多了些伤感与不舍。临别前的日子,王茂每天除了画画,便是流连于营区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凝神于自己画过的油画,甚至会注视着自己修过的器材出神。现在,老兵王茂已经离开了部队,但是谁知道,哪天他的画作里不会再次出现他魂牵梦绕的南疆军营呢?回首军营往事,王茂也的确做到了座右铭对自己的期许:“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猜你喜欢

南疆边防军营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南疆木棉红似火
金鸡山上守边防
南疆最美是春天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军营游
南疆水城(外一章)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南疆干部
军营里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