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沙粉底 青春颜色

2018-04-02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联训男兵女兵

文/朱 翔 骆 瑶 本刊记者 王 前

初春的滇中,寒风凛冽。军队动若风发,热流涌动。

“杀!杀!杀!“

拳拳生风,狠劲十足。2月1日,记者在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格斗训练场看到一群年轻的女兵,齐刷刷的短发伴着迅猛出击的动作迎风飞扬,干练而不失清秀。

谈到心爱的秀发由长变短,姑娘们有自己的理解:“女兵自有女兵的美,战士就要有战斗的样子!“

特种射击,跃进搜索、手起枪响,“敌人“应声而倒;擒拿格斗,招式狠猛、攻势凌厉,杀气撼人心魄。

全连97%的女兵是大学生士兵,她们是学习能手,是训练标兵,是理论达人,她们把学理论获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她们用黄沙作粉底,青春的颜色格外动人。

学习,是青春最精准的坐标

在这里,学习是一种追求。她们大多20岁出头,人人拥有理论学习心得摘抄本,还都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小教员“,谈起学习体会信手拈来。

在这里,学习是一种自觉。她们从小事做起、细处学起,融入日常点滴,将学理论固化为一日生活制度,内化为工作生活习惯。

在这里,学习是一种成长。她们倾心学习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真心学学到如影随形,用心做做到感动自己,悉心传传到甘之若饴。

真学,始于简单、成于坚持。女兵齐珍珍是连队的“理论学习达人“。她以最简单的抄、最基础的读、最管用的背,坚持每天学一句、每次记一篇,写满14本笔记本,成为旅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活字典“。

下士郝伟彤刚到连队时,说“让我学理论,不如跑个5公里来的自在“。在连队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她从不学厌学,到想学爱学,再到入脑入心,如今成长为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双料尖子“。

真学,贵在真心真情。次仁旺姆是农奴的后代,这些年来,她家乡的路通了,楼房盖起来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品味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她激动地在日记里写道:党的创新理论阳光照耀到哪里,哪里就盛开美丽的格桑花。

女兵们紧跟信息化网络传播时代特点,创新学习方式形式,让“高大上“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和蔼可亲。智能手机开放使用后,女兵们添加 “钧正平工作室““学习小组““向党看齐“等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成立网上学习小组,分享理论观点和励志美文,共享学习成果。

记者下载女兵们参与制作的“学习主席系列讲话“APP软件,发现APP中有“习主席重要论述摘编““习主席讲故事“等11个板块,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正在玩系列讲话要点“趣味闯关“游戏的女兵曾蓝花得意地告诉记者,她已连闯两关,由“举人“晋升为“进士“,现正向“状元“冲刺。

置身这个群体,随时随地都能感知理论的多彩与芬芳。

女兵们把十九大报告融进漫画集、拼图板、扑克牌,制成手抄本、口袋书、临摹帖,设计制作十九大精神“答题大冲关“学习软件、“智勇大闯关“单机游戏和 “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100题“网上答题系统,开展“日讲一句、周写一文、月评一星“活动,学习效果倍增。

结合学习习主席讲话,她们举办“一站到底“对垒PK,开办“军营演说家“女兵专场,人人登台用官兵自己的语言讲身边的故事,开创了“群众性自我教育新模式“,成为军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得深,才可能悟得透。走进这个女兵群体,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她们学习有深度、思想有厚度。

一次,女兵们与云南省报业集团开展理论学习交流。报社员工轮番登台发言后,目光聚焦到女兵们身上。这群平均年龄不过20岁左右的女孩,对党的创新理论能有多深的理解?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有借不来的芭蕉扇,既要有‘踏石留印’的恒心毅力,也要掌握‘弹钢琴’的工作技巧……“中士杨洪梅辨析“怎样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立即让大家耳目一新,赢得热烈掌声。

无论登台授课、交流发言,还是难题攻关、释疑解惑,随时随地能够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加以阐释解读。深学理论,让女兵们突破思维的天花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达到了不一样的境界。

女兵不是花瓶,打仗还看水平

练报务专业技能,姑娘们常常抱着厚厚的数码簿入梦,练发报手指磨出泡、结成茧;话务训练,她们把难记的内容编成三句半、顺口溜,将上千组号码熟记于心,练就军营版“最强大脑“。艰苦付出收获累累硕果,这群女兵专业比武摘金夺银,建功国际赛场,荣膺“红旗台站“,成为远近闻名的精武集体。

对此,有男兵不服,仰着脖子道:“丫头片子也就耍耍嘴皮、撑撑场面,打仗还得靠男的!“

女兵们没有争辩,而是用行动正名。

架设接力天线,她们扛起上百斤的底座跑战位,甩开膀子抡大锤,撸起袖子升天线,和男兵比速度、比耐力、比技能,每次较量都让男兵刮目相看。

她们开创驾驶装甲战车先例,创新“定点训练法““极限训练法“,破解战车驾驶盲区大难题,旅领导夸赞:“这群女娃有能耐!“

擒拿格斗训练,她们脚踝、手腕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却无人放弃。下士杨敏创造连续放倒5名男兵的格斗传奇,让男兵们刮目相看。

女兵首次成建制亮剑朱日和,在半个多月的“沙漠大考“中,“火凤凰“与“草原狼“相遇,一次次出其不意的行动,让蓝军应接不暇。

谁能想到,这群身手老练的特战女兵并非特战出身。去年4月,她们在调整改革中转隶到新成立的特种作战部队,在全新战位上开始了艰苦的砥砺成长、转身转型。

下士金凤曾是某工兵部队的“训练明星“,爆破专业样样精通,TNT、电雷管、电起爆等练得精熟,多次参加国际联演联训和重大任务。转隶,意味着她的一切荣誉和专业优势通通归零,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想当特种兵,先脱三层皮。“金凤和战友们一道,开始了浴火重生的淬炼。去年转隶至今,女特战队员人人掌握擒拿格斗、渗透侦察、特种破袭的基本功,成为部队转型建设的“排头兵“。

特种兵是用特殊材料打造的。这群女兵在特战转型中钢浇铁铸、淬火历练,“插向敌人心脏的利刃“锋芒闪耀。

去年,吴昌洁作为我军选派的两名参演女队员之一,参加“科瓦里—2017“中澳美三军联合训练。在澳大利亚塔里河进行“激流勇进“课目训练时,右手肩关节意外脱臼。水流湍急,她甚至没能接住岸上人员抛来的救生绳,就被汹涌的巨浪吞噬。

“决不能就这样放弃,决不能给中国军队丢脸!“吴昌洁顽强地用一只手从“鬼门关“游了回来。

“那一次,我才知道人的潜能原来如此巨大!“吴昌洁回忆。

目睹吴昌洁的神勇表现,外军队员也直叹不可思议:“Youaresmall,butyouaresostrong!“(“你身材娇小, 但精神非常强大!”)联训结束,吴昌洁被授予“尊重“奖杯。

血性是剑之刃,是狼之牙。在这个女兵群体中,一个又一个“吴昌洁“在各自岗位、不同任务中书写血性传奇。

穿越火障训练,欧小丽磕破了下巴,鲜血直流,面部轻微灼伤。她边跑边用手捂着下巴,鲜血直往外渗。

这位贵州姑娘强忍剧痛,完成剩余3个课目后才停下来治疗,下巴里里外外缝了16针。欧小丽受伤后没有哭,缝针之后却流了泪。战友好奇,她说:“特种兵在战场上哪能掉眼泪?要哭,也得调成静音。“

从爆破专业到地震救援专业再到通信专业,现在,女兵谢小利又成为了一名特种兵,加入了“中澳美联演联训“集训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出国比武的机会。她的每一次转身都充满挑战,每一次绽放都格外自信。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为了荣誉一无所求,是这群敢打敢拼“霸王花“的座右铭。她们很少穿裙子,因为个个腿练粗了还有伤疤;她们很少敷面膜,因为再好的护肤品也挡不住烈日暴晒和汗水浸泡。

肤不能养,裙不能舞,萌不能秀,女兵们却不在意,以一腔热血谱就“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现代特种兵传奇:

高原联演联训,她们缺氧不缺干劲,创造多项高寒山地条件下训练纪录;抗震救灾,她们天当被地当床,宁苦自己不苦受灾群众;国际联训,她们在极限条件下超越自我,展现中国军人血性风采。今年,又有13名女兵经过层层选拔,参加国际联训和特战尖兵比武备战。

说起女兵们的特战转型之路,连长汪中强伸出手掌,掰着指头数:“全凭这五特——肤色特深、胆气特足、志气特高、劲头特犟、骨头特硬!“

“最美声音”传八方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肩披“十九大精神宣讲分队“红绶带,身着迷彩军装,几个女兵被乡亲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台上。不知不觉,原计划1个半小时的宣讲足足讲了2个多小时。

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她们到驻地宣讲的普通一课。对很多群众来说,这些女兵就像播撒阳光的使者,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作为“特邀政治教员“,女兵张芳到“老山攻坚英雄连“送课上门时,进门就遇到意料之外的尴尬。

这支历史厚重、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在调整改革中由传统步兵改为特战作战分队。这意味着无论是连队还是官兵个人,必须“告别过去、从头再来“。

讲台下,一个个脑袋耷拉着。“当学生,我走夜路都害怕。当工兵,我连续引爆9箱炸药,尘土在空中飘了有半分钟。当通信兵,我和男兵PK抡大锤……“

屏幕上,张芳展示的照片吸引了战士们的目光。张芳用自己入伍前后的照片做对比,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自己的当兵体悟,战士们都抬起了头。

“两年三次换专业,我经历过、失落过,但都走过来了。只要实干苦干,就能创造新辉煌!“张芳话锋一转:“十九大勾画了新时代改革强军的蓝图,我们女兵准备好了,男兵们还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吗?“

这话击中了战士们的心坎,台下掌声一片。

用兵的视角、兵的语言、兵的故事阐释真理、传播理论。在官兵们看来,这些女兵们虽然不像专家教授讲得那么专业,但是“话语生动,听了解渴,心里敞亮“。

为了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十九大精神,女兵们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俗风情,与群众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出题目,所到之处人相融、心相连、理相通。接地气的语言、青年人的视角、女孩子的亲和,让驻地群众倍感亲切。

女兵钟迪是连队公众号“南疆火凤凰“的负责人。刚入伍时,个子小、胆子也小,“班长说话严厉点自己都会哭“。“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她以此作为勉励自己的格言,在国外做生意的父亲爱好书法,写下这10个字寄给连队,对她说:“你在部队努力,我在国外努力,一起建设祖国!“

“理论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与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中士邓慕容认为,只要融入群众、融入生活,理论宣讲就会受欢迎、见效应。

一次,她借休假回家的机会,到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给高三学生讲了一堂课。当时学生们临近大考,一些学生厌学厌考,有的还想放弃。邓慕容聊起战友吴昌洁参加中澳美三军联训时,强忍手臂脱臼剧痛,单手完成训练,敬“左手礼“的故事。

“我们无论干什么,都可能遇到苦累和挑战。想想自己的初心,再多的苦累也不在话下。不要放弃,不要抱怨,坚持下去!“学生们向触动他们内心的“兵姐姐“报以热烈掌声,班主任刘老师握着邓慕容的手说:“太好了!你的一堂课,给我们学生很大鼓励,感谢你!“

群众所疑所好,就是女兵所答所讲。女兵们先后走进120余个少数民族村寨、23所大中专院校和12个民营企业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她们把十九大精神谱成歌曲、编成快板、创成诗歌、写成书法,以最文艺的形式来传播;将自身实践经历编成小品、排成舞蹈搬上舞台来演绎,录成微电影、MV投上屏幕来播放,以生动时尚的方式传播理论,为群众送去“最美声音“。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女兵们以真情传播理论,让理论带着情感的温度传给亲人、传给朋友、传到家乡,人人都是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小广播。★

猜你喜欢

联训男兵女兵
特战女兵
乘风破浪的中国女兵
航拍“蓝色突击-2019”
各国阅兵式上的女兵
编外女兵
最完美的俘虏
一半是男兵,一半是女兵
唉,女兵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