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艺术研究

2018-04-01潘英苗韶关市曲江开放大学曲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广东韶关5121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指挥者手势音乐作品

潘英苗(韶关市曲江开放大学 曲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广东 韶关 512100)

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组成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大自然中最和谐的音响,是任何乐器都无法取代的。合唱艺术从产生至今,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其发展普及的程度和深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优越性。指挥者对技术与艺术手段的驾驭是实现完美艺术表现的重要保证,其肢体语言是推动合唱团音乐表现的手段。本文主要对合唱肢体语言进行大致分类,研究指挥肢体语言的具体作用,探索其中的艺术之美,希望为我国合唱指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一、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肢体语言,就是运用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是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在演出实践中,指挥者主要运用姿体、手势来表达实际的音乐,同时也用眼神、眉毛、嘴、而部表情、额部和下巴等来表达内在情感,并通过这种表达同合唱队员进行着深刻的沟通与交流,指引着合唱队员的音乐表演。合唱指挥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一名成功的合唱指挥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指挥技巧和激情的肢体语言。可以说,指挥者是通过恰当的指挥技巧,以及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展示合唱作品内涵、表现指挥者内心真实意图的表情和行为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激起合唱队员抒发艺术情感的愿望,促使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将合唱艺术完美地传递给观众的音乐活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指挥者必须忠实于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艺术理解、想象、联想,并通过肢体语言协调、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二、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

根据不同的部位,合唱肢体语言大致可以分为手势、面部和身体三类,其艺术表现力各有侧重。

1.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由手指、手掌、手腕、小臂、大臂等上肢部位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在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中,手势语言是其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并能够给人以真实、细致和直接的感受。指挥的思想活动,主要靠指挥的手势语言来传达;指挥准确、漂亮的手势语言,同样会带给合唱队员非常好的演唱提示和视觉享受。在指挥过程中,指挥者的手型应该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姿势,各手指自然弯曲,尽可能地让每个手指的关节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手腕的姿势,以及大小手臂的协调与配合。手腕应略低于手掌,手腕一般保持不动或可做有控制的稍微活动,不可懈怠,以防止拍点不清楚的情况出现。另外,大小手臂语言表现的音乐情感较手部语言更加清楚、明显,更富有力度。当指挥需要表现跨越幅度较大音乐时,小臂动作语言可以做为其中的过渡,而当需要表达较为强烈的情感时,则需要大臂语言。

在使用手势语言时要注意处理好放松与紧张的关系,只有松弛适才能在技术的学习上达到更快、更好的效果。指挥者还应当注意手部、大小臂所放的位置。一般说来,对于宽广、低沉的乐章也可以放在肚腹前不低于腰低位,在高音和激昂的时候亦可向上擎起高过眉高位。手的活动空间以曲子风格有异,动作以明确和得力为佳,通常不必过大,假设胸前有一个圆,在那个活动空间里足够划出清晰的线条,大臂和肩作为稳固的支撑,不可随着节拍乱晃,在情绪舒缓柔情的乐章,动作要灵活并舒展,在演唱慢而且十分夸张的乐章时才可以大幅张开,以突出气质。手势语言必须由左右手分工合作——通常是以右手为主掌握主旋律,左手为辅给予提示,动静结合细致地来表现音乐语言,才能真正不断使指挥的手势语言丰富和完善起来。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语言是指挥者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器官,如眉、眼、鼻、嘴、腮、额、下巴、发须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指挥心中所要求的各种复杂变化的音乐思想。也是最直接、最灵敏、最生动的一种肢体语言表现形式。在指挥肢体语言当中,面部表情是一种细微的肢体语言,甚至眼睑的开阖、眉毛的紧蹙、口唇的张闭等等都代表了不同的音乐情绪,这也是指挥肢体语言除了手势以外的一种及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各种复杂的人类情感都可由不同的面部表情准确切充分的表达出来。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调动演唱者情绪的有力工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要注意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必须是音乐作品自身的情感,合格的指挥者要将个人主观的情绪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融汇进来。为了更好地使用面部表情这一肢体语言,指挥者做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在深刻的了解词、曲作者的写作中心思想的基础之上,指挥者对艺术进行再创造加工而形成一定的艺术构想,并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因此,一个合格的指挥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较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合唱指挥者才能成为一个整体的音乐形象撰写者、音乐氛围的煽动者,成为整个合唱乐队的灵魂和指引者。

3.身体语言

除指挥者的手部、大小手臂以及面部之外,身体躯干部位在表现音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身体躯干部位的姿势大致可以分为站姿与坐姿,良好的站姿或坐姿是指挥者能够带领乐队完成表演的重要保证。指挥者在站立时要大方、自然,将一种积极的姿态传递给合唱队员。当然,在演出过程中,指挥者也并不是僵立不动的,可以随着音乐表演的不同声部而选择向左侧倾斜或向右侧倾斜,甚至也可以身体前倾,缩短了指挥和队员的即离,表现指挥者与合唱队员的亲和。另外,身体前倾等夸张动作,也是为了更好地提示和纠正合唱队的某些音乐行为,如在合唱声部进出的时候,指挥可以用身体倾向某个声部,提示该声部提前做好准备,还可以提醒某个声部注意该声部的单独收掉。不过,指挥者要注意,虽然需要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来表现相应的身体语言,但在演出过程中最好不要随意移动身体,这样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破坏整个演出画面。

另外,虽然不是十分常见,但指挥者也可以坐着进行指挥。基本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坐凳子的三分之一,最多不要超过一半。双腿自然平放,两腿稍稍分开,以两脚和臀部为基础的三点为支撑,要足以保证上身的姿态与站立的姿态相一致为前提。如果是女性指挥者,一定要注意保持两个膝盖稍并起来但又不能僵,绝不能太分开,更不可将自己的一腿压在另一腿上,如果穿着裙子,一定要小合盖住,最好不穿短裙。

三、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美学特质

合唱指挥是一门艺术,指挥的肢体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之美。

首先,律动美。指挥者在进行指挥职能时是“鲜活”的,如同一只在天地之间飞翔的鸟儿,或是一个在音乐中徜徉的舞者。指挥者能够根据音乐语言所要表达的、富有规律的、较为协调的节奏、节拍而进行身体动作,从而通过丰富的手势语言、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充分准确地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肢体语言具有律动之美的特征。

其次,形象美。人类有着普遍性的内在生命情感状态,肢体语言力图表现的是对这种情感状态的高度概括抽象,因而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普遍的、典型的,对于欣赏这一语言的合唱队员及听众来说,指挥者的肢体语言是形象的、可以被理解的。在合唱表演中,指挥者站在合唱队队员前面,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指挥者的动作时而轻灵,音乐形象是温柔细腻的;动作时而舒缓,音乐形象是宽厚温婉的;动作时而激烈,音乐形象则又是刚劲有力的。总之,在指挥者的指挥表演中,听众和合唱队员都看到了音乐作品所希望呈现的音乐形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再次,情感美。音乐艺术最为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它的情感性。换言之,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亮点与支撑。合唱指挥作为合唱队的灵魂,其存在的重要作用就是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感更清楚的挖掘揭示出来。人的情感寓于中,必然形于外,当指挥者深刻领悟到了乐曲的音乐情感后,就会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肢体动作的快、慢、缓、急都蕴含了某一种深刻的情感,富于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协调美。协调是美的属性之一,在合唱指挥表演中,合格指挥者的肢体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其动作也是协调的。例如,当指挥者在表现某种夸张激烈的音乐情感时,他的大小手臂是挥动着的,而他的面部表情也应该是夸张的、激动的。如果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夸张的、激烈的,但只采用手部的肢体语言,就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进而影响指挥的情感表达。同样的,指挥者的肢体语言同音乐作品也要相协调,如果是刚劲有力的歌曲,而指挥的动作却拖沓绵软,自然是不合时宜的。

四、结语

合唱是一种高雅艺术。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指导者、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也是沟通作曲家与歌手、听众之间的桥梁。肢体语言能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更强烈、丰满、确切地表达合唱指挥的意图。指挥者应当正确使用指挥肢体语言,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采用果断、简练、美观的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内容、音乐织体、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的丰富变化,体现出指挥肢体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律动、形象、情感以及协调之美,更好的服务于合唱艺术。

猜你喜欢

指挥者手势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挑战!神秘手势
V字手势的由来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探究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胜利的手势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合唱指挥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指挥要点探析
一位富有创见的指挥者——邓华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