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明成祖在东南亚地区构建的华夷秩序

2018-04-01成雁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爪哇华夷东南亚地区

成雁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华夷秩序的产生及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发展

华夷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之一。华夷之说从产生之日起就彰显了华夏族对四方夷狄的优越感。在传统华夷观思想指导下逐渐催生了表示中原王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华夷秩序。“这种华夷秩序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国封建君主为核心,四夷君王接受中国封建君主的册封并向他朝贡,从而在双方君王之间结成准君臣关系,并由此形成中外国家之间的册封与朝贡关系。”①

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活动,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当时位于东南亚地区的都元国、邑卢没国、黄支国等,“自武帝以来,皆献见。”②这种献见模式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封贡体系,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总归迈出了一步。三国时期,孙权曾派遣朱应和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史载:“扶南、林邑,诸王谴使贡。”从此开始了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封贡往来。隋唐时期,中国国势强盛,文化繁荣,中国与东南亚华夷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公元7世纪,隋炀帝派常骏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东北部),赤土王子随行回访,亦受到隋朝礼遇。有唐一代,单单、盘盘、罗越等国经常遣使修好。”③到了宋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越南、渤泥国、菲律宾、马来半岛诸国都进入了华夷秩序圈。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武力占领东南亚地区,这一时期的华夷秩序不可同日而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积极致力于改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定下了十五不征之国,其中东南亚国家中的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等国都囊括在内,明与东南亚地区的华夷秩序恢复发展。到成祖时期,通过郑和下西洋活动,明在东南亚地区全面建立起华夷秩序。

二、明成祖构建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外交政策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承并发展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外交政策,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联系。成祖在东南亚地区构建的华夷秩序,主要通过郑和下西洋这一外交活动实现,具体政策为:

第一、遣使诏谕,与东南亚国家广建联系。朱棣即位后,即派遣使者向东南亚诸国宣告其即位消息,鼓励东南亚诸国前来朝贡。永乐元年八月,明成祖派遣行人吕让、丘智出使安南;派遣按察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出使爪哇、苏门答腊,九月,派遣中官马彬等出使爪哇,苏门答腊诸国。十月,派遣中官尹庆等出使满剌加诸国,赐其国王金织纹绮等珍物④。为了进一步维持与东南亚国家的长期友好关系,成祖时派郑和六下西洋,到达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包括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旧港、真腊、暹罗、满剌加等国,占郑和游历亚非国家的三分之一,郑和使团对这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赏赐,鼓励他们到明朝朝贡。自此,明成祖对东南亚地区的华夷秩序普遍建立起来。

第二、调节东南亚诸国间的矛盾,维护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局面。成祖统治时,东南亚诸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郑和使团的使命之一就是维护东南亚地区秩序平衡。如当时爪哇侵犯三佛齐,三佛齐向明朝寻求保护,郑和使团在出使西洋过程中多次与爪哇东西二王交涉,恩威并使,维护了爪哇与三佛齐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在处理占城与安南的问题上,明廷在安南黎氏政权不断侵犯占城人民利益,并染指中国领地,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向安南发兵推翻了黎氏政权并在此设置交趾布政司进行管理。综上可见明成祖在构建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时,十分注重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局势。

第三、明成祖始终坚持以宽大为怀的精神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郑和使团第一次出航经过爪哇岛时,史载“时朝廷遣使往诸藩国,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市易,为西王所杀者一百七十人……。”⑤在西王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主动向明廷谢罪时,明成祖表现出宽大的胸襟:“朕以尔能悔过,姑止兵不进,即输黄金六万两偿死者之命,且赎尔罪。”⑥爪哇王凑一万两黄金来谢罪,明成祖认为其已有悔过之意,其余钱财不与计较。在处理东南亚诸国矛盾问题上,明成祖从不标榜以武力解决纠纷,总是先采取诏谕调解的方式,只有在和平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诉诸武力,表现出对东南亚国家的宽大胸襟和理智处事的态度,正是这种宽大为怀的外交原则,这一时期明廷对东南亚地区的华夷秩序才得以稳定发展。

此外,明成祖在发展与东南亚诸国朝贡贸易关系时,始终坚持厚往薄来的经济原则,重义轻利,对朝贡使团的回赐极尽奢华,一方面彰显了明朝作为宗主国的大国风范,另一方面又依靠这种经济贸易中的不对等性来维持东南亚诸国对明朝的长期朝贡关系。总之,明成祖通过上述外交政策极大程度上建立健全并发展巩固了东南亚地区的华夷秩序。

三、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衰落

明朝对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经营始终以雄厚的经济力量与强大的政权为支撑,其实质是打着经济旗帜的政治羁縻手段,随着明中后期财政匮乏与统治阶层的腐败,明廷在东南亚地区经营的华夷秩序也逐渐走向衰落。这一衰落过程又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结合,主动性是指明政府主动放弃与一些国家已经结成的华夷秩序,如成化十六年,明廷明确拒绝了苏门答腊国马力麻物使团请求赐予冠带的要求,此后两国再无信使往来。被动性是指西方列强的入侵,扰乱了明廷在东南亚地区构建的华夷秩序。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满剌加,明朝丢失了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阻碍了明与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的联系。

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也是导致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衰落的原因之一。明与东南亚诸国进行的朝贡贸易中主要是以进口海外的香料、奇珍异宝、日用杂品等,而出口主要为丝绸、茶叶、手工艺品等,并没有文化输出,甚至经史书籍还一度成为中外朝贡贸易市场中的违禁品,对中华文明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的发展。

此外,民间海上贸易的兴起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极大程度上冲击了东南亚华夷秩序。终明一朝,虽然严格禁止民间海外贸易,但总有铤而走险的商贩通过各种途径冲破政府桎梏,民间海上贸易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官方亏损式的朝贡形式,到明中后期,明廷再无经济实力支持开销巨大的海交活动,东南亚地区华夷秩序走向了衰落。

明成祖时期构建的东南亚华夷秩序虽然存在忽视国家经济利益的问题,但终究这种华夷秩序促进了明朝与东南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中国人民与东南亚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今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注释:

[1]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5:83.

[2][3]何芳川.“华夷秩序”论[M].北京大学学报,1998(6).

[4]《明太宗实录》:卷22、卷23、卷24.

[5][6]《明太宗实录》卷71.

猜你喜欢

爪哇华夷东南亚地区
爪哇金丝燕:被燕窝拖累的小燕子
华夷一家:长城的经贸与和平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唐代华夷关系理想图景下的“天下法”解析
日本AGC旗下印尼PVC装置将扩产
读图
想象的异邦:非我族类与华夷之别
爪哇蜡染艺术里的中国元素探析
近代“日本式华夷秩序”的转型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