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公路建设思考

2018-04-01邢素珍

山东纺织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域公路旅游

邢素珍

(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十三五”是我国改革调整的重要时期,国家旅游局为响应中央政策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以促使旅游业发展进入崭新局面。同时,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相关带薪休假制度的出台,游客的出行方式也由从前的“快走慢游式”向现在的“慢走慢游式”发生转变,因而公路不再只是承载游客到目的地的简单通道,其也成为旅行观光的一部分。但由于国内对旅游公路的研究体系还不完善,使其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本文在阐述全域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对旅游公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其建设实践,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对其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思考,以适应全民休闲时代对旅游公路的发展需求。

一、全域旅游的提出及其内涵

“十三五”期间,国家旅游局率先提出全域旅游这一理念,使其成为供给侧改革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里,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经过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规划布局,对区域内各类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进行全方面、系统化的提升,以推动全域共建、共融、共享式旅游发展。[1]其核心在于由传统的“单一景区式旅游”向“全时全景体验、全业融合发展、全域管理式旅游”转变,促使旅游提质增效、旅游业升级转型。它既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理念,也是一种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区域协调性发展模式。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的概念界定

与旅游或公路的概念相比,旅游公路的提出较为新颖,它是旅游与交通相结合所形成的产物,其历史也只有半个世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外的旅游公路发展历时较长且趋于成熟,不仅与其有关的各种政策制度、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等,还研究出了一些经典的旅游公路线路和产品、相关企业也应运而生。[2]例如:美国政府设立过遴选并资助旅游公路的专属部门;其他学者提出过公路体验机会谱、旅游规模满意度指数等相关概念。然而在我国,旅游公路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事物,其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近几年才掀起了旅游公路规划、建设的高潮,并逐渐成为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北京交大的余青指出旅游公路是道路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的途径;彭云、杨景淞等学者分析过其生态文化内涵、旅游服务区设计等;鞠宪章、万海波等学者从产业链、产业融合的角度对其开发提出了建议并进行过实证研究。虽然旅游公路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国内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也不成系统,以至使旅游公路的建设远没跟上现代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势头。[3]

有鉴于此,本文借助全域旅游背景下时空全域、产业全域、要素全域、管理全域等特征,将旅游公路定义为:由旅游和交通运输两种主导业态中各要素有效结合所形成的新形态,指通往各个旅游区或连接旅游区内各景点的公路,既帮游客完成空间位移,又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迎合旅游市场发展的公路服务设施。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的建设实践

(一)传统的中国公路与旅游产业

过去的中国公路是从交通与运输两个功能来实现其价值的,它具备公益、社会、服务等属性。而旅游产业发展则是依托资源,通过关于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融合形成旅游产品,供人们享受、体验与消费,具有经济、驱动、功能等属性。从这方面来讲,二者的切合点就在于:要把公路单一的交通功能强化并转化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体验、服务消费功能,以形成旅游公路资源化、体验化、服务化等特质,从而使传统中国公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二)旅游公路建设初级阶段

我国旅游公路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相对于国外发展较晚。由于公路自身建设落后,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无法到达或通达性较差等问题,交通成为滞约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旅游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的理念指导下,各省市在二十世纪后期加大了对公路的建设力度以改善交通环境,尽管如此,当时的旅游公路仍更倾向于通道的概念,大挖大填、景观融合度差、人工雕琢痕迹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其审美和服务的特性。

(三)旅游公路建设示范阶段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行开始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游客出行的审美度和舒适度也直接影响了其对旅游经历的满意程度,因而我国旅游公路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2003年交通部指定川九路为交通环保示范公路,它是国内第一条具有景观价值的路段,其示范效应是非常显著的。从2004至2007年,交通部又陆续公布了52条典型示范公路以全面提高公路设计与勘察质量,包括小磨路、张家界景区公路等。同时,为规范建设工作,交通部印发文件对示范公路的路线、路基、桥隧、工程、环保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在政府的引导与监督下,各省市都将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十二五”乃至后期规划的重点,如山西开建沿黄扶贫旅游公路、海南将打造中国第一条省级干线旅游公路体系等,既而出现了更多示范工程,掀起了旅游公路的建设热潮,使其建设质量也得以显著提高,审美和服务功能迅速增强。尽管如此,国内旅游公路建设仍只是停留在示范阶段,其还需在设计理念、技术标准、路景相融、文化彰显及交通服务管理等方面改进提高。

(四)全域旅游对旅游公路建设提出新要求

全域旅游背景下,通过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共享多元信息服务,打造出精品线路,实现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路线和线位的选择要体现公路的旅游价值,既能做到环保,又能通过支线将沿线的资源相串联衔接;第二,合理利用原有的景观风貌,保证旅游公路沿线的天然禀赋不被损坏;第三,合理布局安全设施,考虑美学影响;第四,尽可能把旅游服务设施与周边景区、村镇联合设置;第五,应用大数据实现旅游交通信息多元化,健全标识系统;第六,建立由地级政府带头、交通和旅游部门参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旅游公路建制,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效结合。[4]

四、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的建设思考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发展战略,其核心不只局限于空间上的跨域,更关键的是要从“旅游自循环”向“旅游+”模式转变,搭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实现跨界融合治理,促进旅游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发展[5]。本文通过梳理以往旅游公路的建设实践,并运用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作为指导,从时空全域、产业全域、要素全域和管理全域几个方面对其建设提出思考。

(一)时空全域

全域旅游的理念是突破围墙式景区思维,连接板块与板块间的旅游资源,创建处处有景观、处处可游玩、处处是体验的旅游环境,这一发展模式需要旅游公路在线型空间上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旅游互动、空间关联。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建设应注重节点、带状、域面的综合协调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目的地以旅游为吸引物打造独立景区的孤立发展方式,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加强各景点的关联度,打造一站式换乘的便捷方式,树立旅游公路的跨空间形象。其次,应压缩景点淡旺季的时空效应,旺季加强管理、淡季策划营销。最后,也要兼顾沿线城镇建设、自驾房车露营地及绿道等服务设施建设,以便游客停留体验地域景观与人文特色,从而实现旅游跨时跨域发展,在推进全域旅游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产业全域

产业全域是指以传统景区建设为主向的产业经过融合后促使产业链得到延伸转变,提高综合效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建设首先应尽多连接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以及县乡公路,完善优化路网结构,发挥交通动脉作用。其次,这条现代化公路也应打破沿线各景点的空间距离,实现旅游产业与交通产业的有效融合。同时,由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因而旅游公路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其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旅游业为中心,结合工业、农业、商贸等传统产业进行资源再挖掘再整合,优化要素配置,延长全产业链条,形成跨行业产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着力以产业融合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开辟旅游发展新空间。

(三)要素全域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公路发展不仅要注重时空跨域和产业融合,还需要整合沿线所有相关要素,使其向带状空间集聚,如旅游发展所需的吸引物要素、服务设施要素、资本技术要素等,丰富空间内容以为游客提供更佳体验。同时,协调好公路内部景观要素(如公路线形、路面、路边基坡、中心分隔带、排水安全设施、构造物等)与公路外部景观要素(如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服务中心、文娱设施等)的联系与互动。最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把特色酒店、旅游企业、资金技术等相关要素向带状空间加以补充,实现全域旅游背景下要素的综合利用,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四)管理全域

传统旅游发展政策、管理方案的实施大多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进行分区管理,行政边界打破了旅游区联动发展,旅游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各部门缺少交流与合作,因此基于空间跨度较大而造成的旅游公路管理问题处理效率低下。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路的发展更趋向于实现以地理单元为界限的管理办法。

在明确全域发展理念并制定分区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公共治理体系。首先,政府应从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着手,体系上建立纵向的“市级—区县级—镇级”编制,横向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国家旅游局、环保部、住建部、林业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成立旅游交通管理协调机构,开展旅游公路的建设与管理工作[6]。其次,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旅游公路沿线引入旅游驿站、服务区等,由企业来进行运营和管理。最后,推动区域共享,让社会公众协同参与治理。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助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梳理了旅游公路的概念、建设实践,以及新时期下的发展趋势。旅游公路作为全域旅游的重大突破口,虽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其大多为应用研究,基础理论不成系统,多为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经验,这将不利于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因此,健全旅游公路理论体系,并加强系统性的研究迫在眉睫,例如:在建设规划方面,关于沿线景观设计、标识系统设计、营地建设等研究有待加强;在市场营销方面,应从人口统计特征、游客偏好、游客行为、服务保障等层面着手,进行有效的营销管理。加快旅游公路这类线型旅游空间的开发建设,不仅是全域旅游的必经途径,也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国家旅游局网站,2016-2-9.

[2]Dick Ettema,Tommy Garling.The road to happiness:Measuring Dutch car drivers’satisfaction with travel[J].Transport Policy,2013:171-178.

[3]尹建坤.对旅游公路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8).

[4]宁夏交通运输厅.关于组织开展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S].交规划发[24],2017-11-10.

[5]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3-4.

[6]樊信友.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探析[N].中国旅游报,2008-9-17.

猜你喜欢

全域公路旅游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公路断想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