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2018-04-01苏晓岩孟璐高晓晴孟庆阳
□ 苏晓岩 孟璐 高晓晴 孟庆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之瑰宝,更是民族的骄傲。文化是民族的内核,也是维系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调查的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值得传承与发扬的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群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应为当代大学生所了解的部分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方法途径、兴趣爱好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
调查以黑龙江省各高校学生为主体,同时面向全国各省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454人,分别来自东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多个高校,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其中,参与调查的男生161人,女生293人;文史类学生194人,理工类学生164人,艺术类学生48人,其他类48人。
(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并以电子问卷为主。共调查454人,回收问卷454份,回收率为100%。除问卷调查的方法外,还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想法与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从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上来看,66.7%的同学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仍有33.3%的同学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狭隘,认为传统文化只是诸子百家文化、物质文化、诗词歌赋等,这表示有不少同学对传统文化认识片面,需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在大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方面,97.21%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有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责任感。当问到如何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99%的同学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理性的态度,只有约1%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不关心,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并且有83.25%的同学表示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也愿意学习,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态度是好的,多数同学都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责任感,也能够积极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且愿意了解学习。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方面,通过多项选择的方式,显示有70%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通过书籍与互联网媒体来了解传统文化,而选择学校开设课程的只有44.19%,这表现出书籍与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作用更为突出,而学校开设课程仍需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以求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大学生更愿意以哪种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到名胜古迹旅游、参加一些体验学习的活动、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观看宣传片的几个选项的选择率均在60%以上,其中旅行和参加活动的选择比例最高,而选修课程与听讲座的选择率分别为40.23%和33.32%,为几个选项中选择率最低的选项。从中不难发现,大学生更愿意参加能够亲身实践、动手参与,也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而对传统的听教、上课的方式热情不高。
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方面,书法绘画与诗词歌赋的选择率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是服饰与饮食、民间节日与风俗和传统工艺,选择率在40%以上。再次为名胜古迹、神话传说、民族音乐等,约有30%到40%的学生愿意选择。选择率最低的是戏曲、武术,只有20%左右的同学选择。
在对诸子百家文化、风景名胜、神话传说、民间习俗等相关方面的文化常识的考察中,约有50%到60%的同学能够选出对的选项,占调查总人数的多数,这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到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还欠缺基本的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大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掌握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约59%的学生表示只看过其中一两部,10%的学生基本没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缺失表明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文学经典的阅读,文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应将其发扬光大,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1.一方面,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开设课程的教育效果还有待提高。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大学生选择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愿意以哪种方式了解时,选修学校开设课程的选择率都比较低,且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学生的题目正确率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学校在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开设和课程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武术等内容兴趣不高,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戏曲、武术作为我国国粹,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们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符号,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更是我们民族文化流传几千年的见证和结晶,是需要被我们继承发扬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接班人,对国粹文化缺乏兴趣,这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问题。且戏曲、武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相对而言较有难度,难以真正为大众群体所喜闻乐见。专业性强,自学存在一定困难,这也间接导致了戏曲、武术等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困难。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和相关知识的把握仍较为欠缺。从总体上来看,问卷设置的文化常识题目的平均正确率约为60%,虽然多数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这表明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普及,要落实到实处,以起到更为实际的传承效果。
4.缺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体验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听讲座和在教室里上课的方式,大学生更愿意参加能够自己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活动。而在大学生日常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调查中,展览体验的活动又占很小的比例,由此可见,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应该多加举办,让大学生从兴趣出发,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使大学生真正热爱传统文化,并以兴趣促学习、以学习促传承,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书籍和互联网媒体在文化方面的传播作用
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书籍、优秀的专题或文章等,推荐大学生进行阅读并鼓励其相互交流,开展读书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增进学习兴趣。在互联网媒体方面,增加如《中华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节目、《汉字五千年》《本草中国》等优秀纪录片的播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大学生观看,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真正的思想文化传承。
(二)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应开设内容、难度均不同的课程。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差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擅长范围都有不同,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和学习的课程,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要求上,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并严于管理,注重考核,让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能够有正确的认识,端正的学习态度,使传统文化真正为大学生所重视、所热爱;学校还应整合教师资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配置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展览与体验的活动
各高校和社会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展览与体验活动,如读书研讨会、文学知识竞赛、传统工艺的介绍展示、民族音乐演奏会、手工制作体验营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优秀传统文化由一个书本上的名词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视、生动形象的种种具体内容,从而使传统文化真正为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更好地促进传承。
(四)注重创新,结合当代互联网技术,与时代发展接轨
传统文化不是仅需要单一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早已融入大学生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也就必须结合网络,加以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建立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数据库,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料,便于查阅学习。在互联网技术中融入中国元素,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网站、软件、游戏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并转化为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加以发扬光大。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有效的传承文化离不开创新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当代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1.韩延明.大学文化育人之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