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化新闻:新媒体环境下地市报的立足之本

2018-04-01董芳

视听 2018年3期
关键词:本土化传统媒体受众

□董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便捷的新闻信息的同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一举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资源的垄断,也日渐蚕食着传统媒体特别是地市报的生存空间。

新媒体环境下,地市报如何成功转型,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共赢,不仅是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更是地市报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选择。面对新媒体以及中央、省级大报的双重夹击,地市报想要走出困境、逆境突围,更好地实现发展,必须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立足本土,深耕地方,坚持“内容为王”,做深做精做透本土化新闻,以“地利”抢得竞争先机,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

一、新媒体冲击下地市报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移动化、视频化、互动性、分众性、信息的海量化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纸媒受到的冲击有目共睹:新闻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读者群大量流失、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锐减、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地方媒体,地市报更是在中央、省级大报和新媒体的双重挤压下,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一)传播力日渐减弱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递方面占据很强的垄断地位,但新媒体的出现,使这种垄断地位被迅速打破。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手段多样,除了文字、图片等传播手段外,还可以运用音频、视频、动漫、H4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加之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移动化等特点,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新媒体的社交化、互动化特性,也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相互交流看法、感受。新媒体的这些优势,恰恰是地市报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短板”所在。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地市报的读者群开始大量流失,传播力、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

(二)广告收入锐减

新媒体时代,媒体生态更为复杂,传播主体更为多元,受众分化更加明显,媒体竞争更加激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在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的同时,也为跟踪用户、分析用户,进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提供了可能。这一切,极大地冲击着地市报的广告市场,加之中央、省级大报也在竞相争抢这块“蛋糕”,致使地市报的广告收入逐年锐减。

(三)发行量急剧下降

新媒体更新速度快、发布成本低,方便受众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信息,且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分众化特征,新媒体出现后,很快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人们关注传统媒体的时间大幅减少,导致地市报的受众群急剧萎缩,发行量呈断崖式下降。

二、本土化新闻是地市报应对竞争的利器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即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新闻,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地市报的一个突出优势,恰恰就表现在本土化新闻方面。与国家、省级大报相比,地市一级纸媒在新闻资源上不占“天时”,但占“地利”。所谓“地利”,就是读者的地域接近性,实质上也就是新闻的接近性。这是维系地市报发展的生命线。

新技术的运用,也为新闻的接近性提供了数据支持。过去,我们在搞读者问卷调查时,想知道一篇稿件究竟有多少人阅读,通常只能获得一个大概的结果,而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问卷调查更为精准、更为有效。比如,一篇推送的新闻,到底有多少人浏览过,多少人点击过,又有多少人转发过,每个人在这篇新闻中停留了多长时间……这些数据都能精确地统计出来。据大同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统计,凡是大同市内发生的新闻,在推送新闻时,标题如果冠上“大同”二字的话,其点击量、转发量会出现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接近性仍未过时,人们还是更为关心本地区、本区域内发生的新闻和信息,更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凡是与受众地理位置、心理距离接近的新闻,读者就更为关注,更感兴趣,反之,读者兴趣则很淡漠。

而作为报纸构成的另一大板块,地市报时事新闻的稿源主要来自新华社和部分主流新闻网站,从独家性和资讯的丰富性来看,地市报的时事新闻自然比不过中央媒体和省级大报,在很大程度上等于炒大报的“剩饭”;在时效性上,更是无法与以快见长的新媒体相抗衡。相对于大报和新媒体,地市报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时事新闻,而是本土新闻。

因此,新媒体时代,地市报要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内容、视角和观点,适度压缩时事新闻的报道版面,主打本土化新闻,在接近性上做文章,以地域特色求生存,形成在本地区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牢牢抓住受众,增强受众与报纸的黏性,从而在夹缝中赢得生机。

三、加快报网融合步伐,借鉴新媒体的用户思维,做深做精做透地方新闻

(一)从采、写、编、发等环节发力,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可读性是报纸的根本,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可读性,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新媒体比,地市报具有专业的采编优势、信息的资源优势和媒体的品牌优势,要扬长避短,形成差异化竞争,寻求更大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就是要从采、写、编、发等环节发力,讲好本土故事,做好本土新闻。

1.在采访环节,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民情、民意,反映民求、民愿,站在读者的角度,以平民化的视角,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用受众易于接受的风格,报道他们的身边人、身边事,以必读、耐读、深读的本土新闻,当好喉舌,架好桥梁,服务百姓,推动发展。

2.在写作环节,要利用地方纸媒接地气,能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注重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故事性和可读性,增强本土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本土新闻做得更精彩。

3.在编辑环节,要发挥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加强新闻的策划和整合,强化新闻报道的深度,以“深”取胜,以广见长,让读者一报在手,就能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版面编排中,要仔细研判读者的新闻需求和读报习惯,充分运用同题集中、新闻链接等手段,对新闻稿件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加工,深耕信息内容,使每个版面都能重点突出,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有深度、高品质的新闻产品,满足读者对本土新闻信息的需求。

4.在信息发布环节,要努力争抢时效,积极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抢抓新闻,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时效优势,第一时间在自己的“两微一端”上予以发布,让采写的新闻最快“落地”。

(二)借鉴新媒体用户思维,将内容的本地化、深度化与服务化相结合,增强报纸的实用性

当今的新媒体讲究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特别强调以受众思维生产新媒体产品。正是这种用户思维,倒逼着传统媒体不断融合提速,打造其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地市报也要充分学习借鉴新媒体的用户思维,加快报网融合步伐,研究掌握用户的所思所求,以优质、贴近的内容赢得受众。这是地市报做好本土化新闻、增强报纸实用性的基础。

1.突出报纸的服务功能,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将内容的本地化、深度化与服务化相结合,对服务类资讯精耕细作,做网媒巨头们提供不了的信息服务,为受众提供具体、可用、有针对性的生活资讯,增强报纸与用户的黏性。

2.针对新媒体信息海量、内容鱼龙混杂的特点,充分发挥纸媒的社会公信力,对网络上的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发声,及时有效压缩杂音、噪音,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为受众提供权威帮助和实用指导。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2.张志安,刘杰.媒介融合的年度观察及展望[J].新闻战线,2015(03):36-38.

猜你喜欢

本土化传统媒体受众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