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记者在媒介融合时代的优劣分析
2018-04-01王惠霞
□ 王惠霞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催生了大量的新媒体行业,新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国传统的新闻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媒介融合仍处于初步阶段,融合新闻的处理能力仍有待提升。作为我国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之一,广播电视新闻对我国的新闻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但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记者应该找到自身在新环境中的准确地位,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受众群体习惯的改变
媒介融合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我国新闻受众群体的选择面。个性、趣味性及创新性等因素逐渐成为大众在选择新闻源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行业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对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很难撇开受众群体的习惯来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记者的优劣。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受众群体习惯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获取习惯发生了改变
新兴传媒技术的应用使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新闻信息获取渠道上来看,大众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正朝着便捷化的方向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处理设备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的书报而言,互联网新闻载体的“容量”更为可观。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文字+图片+视频”的新闻资源。另一方面,便捷化的新闻获取方式也使得大众的新闻获取习惯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就目前来看,大众更习惯于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获取新闻信息,而非通过电视、书报等传统新闻载体获取新闻信息。
(二)大众更倾向于选择开放、具有个性的新闻平台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已经逐渐由“单向传输”转为“双向传输”。在传统的新闻载体当中,新闻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通告、传播,而新闻内容也大多为国家政事、科技动向及地方见闻等。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评论交流渐渐成为新闻推送中的重要部分。当下主流的互联网新闻平台均设有评论交流模块,大众可抒发自身对新闻事件的见解看法,并就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互联网新闻平台的这一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大众选择的变化。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大众更倾向于选择开放、具有个性的新闻平台。
二、广播新闻记者在媒介融合时代的优势分析
媒介融合时代为广播新闻记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应对这一系列挑战的过程中,广播新闻记者应做到扬长避短。与当下流行的新媒体新闻平台相比,广播新闻平台具有公信力高、传播范围广和受众面广等优势。结合当下我国新闻业的发展现状,广播新闻记者在媒介融合时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资源相对优沃
相对于微博、门户网站和微信等新闻平台的新闻记者而言,广播新闻记者具有更加丰富的新闻资源。在报道“十九大”等重点国家新闻时,广播新闻记者往往能获得第一手的相关资料。此外,在面对广播新闻记者时,采访对象的配合程度往往会更高,拒绝配合及配合态度恶劣的情况更为少见。
(二)广播新闻记者公信力更高
公信力是新闻所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得不到保障时,新闻便失去了最基本的作用。虽然新闻媒体数量和新闻传播途径都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得不到保障。微博、微信等平台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助力。长期以来,广播新闻虽有着古板、封闭的缺点,但其准确性、真实性却尤为突出。因此,与开放的新闻平台相比,广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则更具公信力,其内涵与质量更有保障。
(三)广播新闻记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除新闻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之外,专业素养的缺失也是多媒体自由新闻人的一大弊端。从“标题党”的泛滥便可以窥见,多媒体自由新闻人的专业素养的缺失。“标题党”的泛滥不仅会导致新闻产业的快餐化、空洞化,还与记者的基本职业观相悖。一名合格的新闻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还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真实的报道和严格的撰稿使广播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这亦为广播新闻记者的突出优势之一。
三、广播新闻记者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劣势分析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媒已经具备了高速、准确、新颖和生动等特征。对传统的广播新闻记者而言,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平台、如何增加新闻的点击率、如何找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平衡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相较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者而言,广播新闻记者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平台
多媒体平台是当下新闻产业中的重要工具,依托于多媒体平台,新闻信息可以得到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传统的广播新闻记者更习惯于利用文字、语言进行新闻描述,而非利用视频、图片等工具进行新闻编辑。例如,在报道“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时,广播新闻记者则更倾向于利用采访进行报道。相比之下,“视频+图片+新闻”的形式则更具说服力,受众也更容易掌握整个事件的最新动向。
(二)存在一定的工作惯性
长期的广播新闻工作难免会给广播新闻记者带来一定的工作惯性。从现阶段的广播新闻特征来看,广播新闻记者的思想意识和意见立场都具有一定的官方性。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打官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过于官方的新闻报道往往容易脱离受众根基,从而导致报道的空洞化。另一方面,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对自身的工作认知仍停留在过去的阶段。自我认知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广播新闻记者的固步自封。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广播新闻记者不仅要为广播媒体服务,还要为电视、自媒体平台等提供媒体服务。因此,为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工作需要,广播新闻记者需摒弃固有的工作惯性,力求创新。
(三)与新媒体新闻平台相比广播新闻的舆论冲击力有限
在广播电视新闻时代,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访谈节目使我国的电视新闻舆论冲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新媒体新闻平台的发展,《焦点访谈》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快速、自由的传播方式使得新媒体新闻平台的冲击力稳固提升,“江歌案”“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等新闻舆论热点无不发酵于新媒体新闻平台。而当这类事件成为大众的舆论热点之后,部分传统媒体记者才进行跟踪报道。由此看来,舆论冲击力是影响广播新闻发展的因素之一。
四、突破广播新闻记者困境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记者既存在着新闻资源相对丰富、公信力强、专业素养高等优势,也存在着欠缺利用多媒体平台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工作惯性、舆论冲击力有限等劣势。放眼于当下媒体产业的发展环境,大多数媒体企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迎合这一市场转变,广播新闻记者向“一专多能”的方向进行转型。综合广播新闻记者的优势与劣势,突破广播新闻记者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扬长补短,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广播新闻记者的丰富采访经验与较强的专业素养是其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为突破广播新闻记者现阶段所面对的困境,广播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丰富的采访经验为广播新闻记者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在面对具有一定社会深度的新闻话题时,广播新闻记者即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更具内涵的剖析解读。且从现阶段我国新闻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各种新闻媒介都有一定的发展,但广播电视仍为主要的新闻媒介,这使广播新闻记者的长处得以发挥。但是广播新闻记者切不可有固步自封之态,在面对高考、治安和民生工程等社会热点问题时,亦要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新闻内容变得更为生动饱满。例如,在报道高考的实况时,广播新闻记者可以考虑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突显出考场的紧张氛围。
(二)力求创新,提升新闻自身的创新性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介的创新性是吸引新闻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与自媒体平台的自由撰稿人相比,创新能力有限也是广播新闻记者的突出劣势之一。在传统的广播新闻行业,新闻从撰稿到播报都具有固定的流程可参考。然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记者应当力求突破这一桎梏。为实现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记者可从新闻内容、报道形式等方面入手。例如,除了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消息和科技发现等传统的新闻内容之外,广播新闻记者还可以考虑将一些贴近生活的趣闻、通告等作为新闻的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的融合既为我国的传媒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又对我国新闻媒介行业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作为传统新闻传媒方式之一,广播新闻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却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播新闻记者在融媒时代既具有突出优势又具有明显劣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广播新闻记者应力求创新、扬长补短,跟上时代的步伐。
1.朱志刚.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困境和策略[J].科技传播,2017(24):35-36.
2.杨文治.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7(10):68-69.
3.郭平.数字化时代对广播新闻记者定位论述[J].通讯世界,2016(24):253-254.
4.蓝盛斓.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多媒体融合的挑战[J].新闻传播,2011(04):114.
5.郝靖.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今传媒,2015(07):117-118.
6.马志霞.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记者形象的优化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