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影响下的神怪片创作
2018-04-01张钰
□张钰
近年来,本土神怪大片的主题内容不仅勾联于传统,大多取材自中国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以及传奇故事等,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之中融入现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是对好莱坞相关类型大片模式、经验与方法的借取与化用。尤其是2017年,随着好莱坞超常规类型大片的潮流,《长城》《悟空传》《鲛珠传》《奇门遁甲》等影片在契合民族精神内核的同时,开始再度进行好莱坞类型领域和特效技术上的借鉴与探索。
一、主题交融——群体命运与个体彰显
神怪片的主题情节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奇观、诡异为主,两相冲突的富有视听冲击力和吸引力的神奇故事的营造,但是在其间也折射出某些具有指向性和关涉性的内涵。相较于视觉呈现上的奇观打造,中美合拍片《长城》实质上更像是一次中国电影产业转型背景下与好莱坞电影体系深入结合的探索,其意义在于试图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中国集体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微妙平衡,以小见大地将中国文化中潜在的民族精神通过类型电影融入其中。
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曾提到,“因为那些神、那些宗教只关乎个人的生死、身心、利害,而不是‘天道’、‘天命’关系着整个群体(国家、民族),这恰恰是原始巫术活动的要点:是为了群体生存而非个体命运。”①在《长城》中,统帅林梅和她的无影禁军的世界里,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相互协作、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不受侵犯。正如影片所说的“无私,无畏,无影,无名,是为无影禁军”,五色禁军之间相互配合,有着各自的武器技能和作战策略。对于威廉来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为生存和个人而战,二人所代表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威廉在随后与无影禁军一起对抗饕餮的过程中,见证了无影禁军的精锐和勇敢,并被集体主义文化和这群战士之间的信任和牺牲所感动,他发现了有比个人利益更伟大的目标值得为之战斗。电影主题是标准的好莱坞故事模板,关乎威廉、彭勇等人自身的成长与转变,同时影片也在强调集体的作用,抵御饕餮并非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和配合的过程。
在西方中,“‘天主’是唯一的神,即使强调不能有人的外在形象,却总有拟人的意志,语言和教义,它全知全能,发号施令,创造世界,超越经验,统治一切。它是超人类经验的实体或本质存在。”②而中国的“‘天道’则不然,它虽拥有不可预测难以违抗的功能、神力,却从不脱离人世经验和历史事件,而成为某种客观理性但又饱含人类情感的律令主宰”③。如《悟空传》最后结局字幕出现的“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与小说《西游记》中所建构的秩序化的神怪世界有所不同,《悟空传》充分体现出人物对天命的质疑和抗争。影片中充满工业质感的天机仪权衡三界,统御万灵。上圣天尊所在的天机处掌管三界,她认为一切不受控制的生命都是妖魔,所有的次序等级以及“天命”皆不可违背。但孙悟空的“离经叛道”和对“至高权威”的挑战不仅体现在他身上,也体现在所有角色之中。无论是阿紫、杨戬还是天蓬,他们都经历了对权威的反抗和对“神灵”的否定。但他们只是反抗天命,并没有打破“神”的秩序。
二、造型风格的杂糅
互联网时代的观影受众生活在游戏、网络、动漫、二次元等环境中,追求新鲜化和奇观化,对于超现实的虚拟世界有着更多的亲近性。因此神怪片在创作之中更加注重风格的杂糅与特效技术的支撑,使影片的故事呈现更加贴近当下观众。
《长城》在整个制作环节,都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配置,是首部使用阿莱(ARRI)的ALXEA65最大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影片,将大荧幕的视觉体验升级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但即便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体制之下,张艺谋导演还是在其首部IMAX 3D电影中注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民族精神及中国文化元素。电影将背景设置在中国繁华强盛的宋代时期,除了长城外,无论是剑战、鼓阵,还是守军战士冲锋陷阵和葬礼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仪式感,此外还融入了神话怪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孔明灯等中国元素,刀、剑、弓、弩、箭、盾等兵器上雕刻的纹饰设计都极具中国古典美。国外特效公司在最初针对怪物饕餮的设计稿就多达一千多版,其原型来自于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制作团队在怪物设计上划分了完整的饕餮体系,使其身体部位有着具体的行动功能和攻击方式,也使人们充分发挥对于中国上古神兽光怪陆离的想象力。
《鲛珠传》的导演杨磊在接受采访时说,影片制作的全流程都严格遵循了好莱坞工业化制作标准,想要在“九州体系”为背景、东方奇幻为主体下打造出符合好莱坞标准的作品。同时导演考虑到天马行空的剧情和不同种族的世界观,在场景设计和服装造型上也添加了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想象力元素。影片共有近两千个特效镜头,主要由视效团队Base FX(曾参与《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特效制作)和VHQ(曾参与《狼图腾》)完成,呈现的天空城、夜沼地穴、镇虎司等场景让人惊艳。人族的城堡、服饰有着哥特风格,皇室造型类似欧洲宫廷,羽人的造型也有着“魔戒”中的半兽人意味,但这样的“西式”造型模仿下的中国元素就只剩下人物框架,如羽人、鲛人、人族等角色设定。作为本土神怪片,这样中西混搭的结果便是风格凌乱、怪异,脱离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
三、创作西化中的文化缺失
当下神怪片与好莱坞无论是在类型领域和特效技术上的借鉴与探索,还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输出”,都仍存在问题。在好莱坞的影响下,神怪片的类型发展实现了多样化实践和本土化的努力,已初具类型格局,但还不够均衡和完善。在向好莱坞的类型生产模式的借鉴过程中,神怪片的“本土化”和“接地气”的过程逐渐得到观众的认可,但一些作品也暴露出了脱离传统、过度西化等问题。
《鲛珠传》的背景源于网络小说“九州”IP,导演借鉴融合了西方的魔幻、打怪、爱情等类型或亚类型,在拍摄手法与剧本创作的基调上完全“西化”,但过度的类型杂糅使影片失去了原有的本色。除了在特效技术层面与国外特效团队合作,使影片的特效呈现无与伦比,其故事结构、审美造型和人物设定都全面模仿好莱坞,这样的设定使影片脱离了“本土”文化,像是披着魔幻外衣但没有深入民族特色的电影。人物之间的行动原因和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显得过于模糊,老套的笑点也使演员的演技尴尬不已,一些了然无趣的爱情俗套大篇幅展开,使观众无法投入角色的处境与情感。
《奇门遁甲》讲述的是外星妖物侵袭,江湖上精通“奇门遁甲”之术的“雾隐门”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斩妖除魔。“奇门遁甲”作为中国传统的玄学道术,完全可以拍出不同于好莱坞体系、自成一派的神怪电影。在特效技术的支撑下,“金、木、水、火、土”作为影片中五大门派各自的看家绝学,使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奇幻想象力。但整个故事偏向好莱坞模式的叙事方式和造型元素,混乱的感情线并没有推动故事的走向,剧情七零八落,最终票房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
四、结语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传奇叙事文本中挖掘主题,到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唯美浪漫、富有质感的奇观影像,神怪片的快速发展是新媒体语境下对中国神话传说的创造、传承和演变。在好莱坞超常规类型大片的影响下,神怪片在主题、造型风格、特效技术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类型化发展,但也存在影片文化内涵缺失、过度西化等问题。当下神怪片的发展应不断探索与完善,加强叙事核心与中国神话观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凸显出民族性和中国精神,从而以富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叙事表达走向国际市场。
注释:
①②③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