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以崇左市壮语广播电视发展为例
2018-04-01陈全斌
□ 陈全斌
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语承载着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民族语广播电视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已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7年5月,全区共有33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了民族语节目。
崇左市是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总人口240多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0%,是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壮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开设广播电视民族语节目,是崇左农村特别是边境地区壮族群众的迫切需求。
目前崇左市包括市本级和六个县、市(除江州区)的广播电视媒体中均开设有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市本级媒体4个,包括崇左广播电台的《壮语新闻》和《崇左故事》,崇左电视台的《崇左壮语新闻》和《崇左呐莱》壮语版,六个县、市媒体共开设壮语节目27个,涉及新闻、社教、综艺等方面,如天等县的《哥积论故》、大新县的《哥斌讲法》等。崇左市在广西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民族语节目的“全覆盖”,节目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一)抓部署、促落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全覆盖”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制约,崇左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以来,崇左市加大推进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力度,市广播电台和市电视台先后于2014年8月6日和11月6日开播了壮语新闻节目,6个县(市)广播、电视媒体均开设了壮语节目,崇左市成为全区第一个市、县广播电视媒体都开播有壮语节目的地级市。
(二)抓投入、求实效,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质量大提升
2011年底,崇左市开播民族语节目的仅有宁明县广播电视媒体1家,开设民族语节目1个。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底,崇左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媒体共开设有31个壮语节目,涉及新闻、社教、综艺等方面,其中广播节目18个,电视节目13个,市本级以及天等、大新、龙州等地广播电视媒体开设的民族语栏目数量较多,内容较为丰富。崇左广播电台2014年8月开办了《壮语新闻》节目,是全区首个开设民族语节目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节目荣获2015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质栏目,并荣获2016年度广西广播电视奖民族语(壮语)节目广播栏目一等奖。崇左电台2015年开办的《崇左故事》和崇左电视台2017年开办的《崇左呐莱》壮语版两个社教节目,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特别是边境地区壮族群众的欢迎,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点赞。
(三)聘人才、买服务,拓宽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渠道
开设民族语节目,资金是保障,人才是关键。从崇左市这几年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才是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最关键的因素,崇左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在开设壮语节目时,除了内部挖掘人才外,还从外单位或社会上聘请会说壮语、音质较好的人员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开展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中,崇左市成立了民族语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并采取“买服务、不养人”的方式,先后译制了《战狼》《天琴》《寻找刘三姐》《举起手来》等多部壮语电影以及部分科教片,在农村基层放映后,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当前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制约和限制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许多地方从事民族语节目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专业能力相对较低,而青年人大多对从事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热情不高,尤其是地、县一级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问题更加突出。
崇左市广大群众长期以来讲的都是“南壮”,由于没有学校培养“南壮”方面的民族语译制与播音主持人才,找到既能懂得讲“壮话”又符合播音主持要求的人才十分困难。目前,崇左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4档壮语节目,每周播出时长360分钟,但相关工作人员只有5人,包括播音主持3人(其中1人为外单位聘请人员),兼职编辑2人。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
民族语节目普遍存在经费匮乏、设施落后问题。作为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崇左建市时间不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崇左市各级民族语广播电视译播工作所需经费大多没有列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民族语节目运作经费大多靠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安排的专项补助经费解决,开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在人员编制、工资、办公经费、设备更新等方面没有保障,严重制约了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
(三)信息量少,节目单一,质量不高
当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民族语节目信息量少、节目单一、形式呆板的状况日益突出,与群众的文化需求有较大差距。以崇左市为例,全市240多万人口,壮族约占90%,是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但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只开办有4档壮语节目,各县级台开办的壮语节目大多是新闻类节目,内容多是汉语节目的简单壮语翻译版,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较少,文艺及影视剧栏目的译制工作由于受到人才、设备、经费的制约还比较滞后,此外,壮语播音水平普遍不高,译制不够准确、到位,过多使用汉语借词和桂柳话表达,信息量和节目形式、质量无法满足广大壮族群众的需求。
三、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各地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提升到政府层面进行推进,否则,仅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就显得相当薄弱;要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逐步开展民族语广播影视译制播放工作;要出台政策,逐步解决各地民族语广播电视机构编制及队伍建设问题;要切实加强民族语广播电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媒介影响力。
(二)大力加强民族语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民族语广播电视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保障,特别是播音、主持、译制、策划和后期编辑方面的人才团队,要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区内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培养民族语广播电视各类专业人才,也可从本地的优秀学生和有关人员当中,挑选好苗子委托相关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培训,不断充实和储备广播电视民族语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加强现有民族语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加大对民族语广播电视的投入
要进一步做好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加大对民族语广播电视采编播、译制、发射等相关设施的投入,增加节目译制制作经费补助,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的瓶颈问题。通过加大投入,使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成为讲好民族地区故事、传播好民族地区声音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成为服务好农村壮族群众的桥梁和平台。
(四)切实提高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要进一步推进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关键是在逐步增加节目档次的同时切实提升节目质量。民族语广播电视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新闻信息量,注意利用现代传播技巧,善于运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聚焦壮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精品节目,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和可看性,努力增强民族语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只有这样,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熊荣元.边疆民族地区民语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山学院学报,2011(2).
2.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