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顾城诗歌中的“生”与“死”

2018-04-01朱奕丹衡阳市第一中学湖南衡阳42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顾城诗人诗歌

朱奕丹(衡阳市第一中学,湖南 衡阳 421000)

顾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不管他最后的人生是如何的充满悲情色彩,他的诗歌,他的文字却极能打动人心。郭沫若曾说过诗是一种感觉,顾城的诗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感觉的文字,比如大家最熟知的那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他的诗歌有着孩子般的纯真与浪漫,他仿佛天地间的精灵,对大自然中的一虫一鸟、一花一树都充满了感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天地万物。顾城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的诗歌有朝气蓬勃的“生”,也有晦涩阴暗的“死”,他在诗歌中释放现实的痛苦,期望获得心灵的平和,他希望可以回归自然,重获新生。

一、顾城诗歌中的“生”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想象与依恋,花草树木、天空云朵、太阳月亮等都是顾城笔下最重要的隐喻载体。顾城十三岁就随父亲一起下放农村,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年少的诗人所受的冲击可想而知,他敏感而脆弱,他小心的观察着这个社会的变迁,他不善与人沟通,却与大自然日益亲近,顾城说过他最早写诗,就是为了与大自然对话,他觉得阳光、春天都在爱着他,他要回答它们,是大自然教会了他写诗。所以,他的诗象童话,字里行间妙趣横生,他用孩子纯真的视角,看待他眼中的美丽世界。

《星月的来由》是顾城十三岁时所写的童诗,“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寥寥数语把极为平常的夜空景色变成了生动的、仿若孩童恶作剧般的美景,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仿佛一个旁观者,以自然的本质为原点,映射出少年诗人的灵动与好奇,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星空,弥散着自然的生趣。大家可以想象,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为生计而忙碌,其实很难见到美妙的景色。顾城的诗歌几乎没有对具体事物的描绘,都是他的奇思妙想,是他心中的世界,只有这样童心未泯的人才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平淡、朴实的生活场景转化成瑰丽的、奇幻的盛景,充满着勃勃生机。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一切并没有让顾城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顾城说:“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 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他依然会心怀希望,肆意生长。他在《门前》中还曾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他觉得生命应该是无拘无束,自然生长的,这样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样子。他的诗看似在描绘自然,实则他是在表述对生命的期待与热爱,这份希冀的美好,让广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顾城诗歌中的“死”

顾城算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尤其是他的死亡,他杀妻尔后自杀的行为依理来说应该是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舆论总对他网开一面、不忍责备,世人如何评说,时间总会给予一个公正的答案,我们回到顾城的诗歌,对于死亡的思考一直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从惧怕死亡到厌恶死亡,到后来正视死亡,诗人把死亡看作一个哲学命题,他把生命、自然、死亡三者联系到一起,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条主线。

顾城在《雨》中写到“让死 来麻醉 我翻滚的心灵”,在《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更是写到“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 不会丢下一穗大麦”,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不断冲击着顾城,他感到无可奈何,他的诗歌中逐渐弥漫着一股股绝望的气息。死亡对顾城来说是神秘的,是猝不及防的,它有着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他说“死亡是一个小小的手术 只切除了生命 甚至不留下伤口”,他认为死亡不会放过任何生命,不仅是人类,还有动物、植物等等,大自然的一切都包含其中,不管曾经多么顽强,最终都将被毁灭。

顾城一直在寻找,想找到抵抗死亡的信念,他到自然中寻找,他看到花落成泥,他也看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新生;他到别人的诗中寻找,他看到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接受到死亡就是重生,就是生命新的开始的观点。慢慢的,顾城从畏惧死亡到淡然接受死亡,他说:“我的墓地 不需要花朵 不需要感叹或嘘唏 我只要几棵山杨树 像兄弟般 愉快地站在那里”,在诗中,死亡变得不再可怕,死亡最终回归自然,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它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历程,接受生命就要接受它的一切,包括新生,包括成长,更包括消亡,这才是生命的真谛,这才是生命的全部。后来,顾城在《复有笑容》中写道:“我把枯萎的花放回地上 死后的中午枕石而睡 世界重又安定 人群复有笑容”,诗歌见证了顾城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他开始平静的接受死亡。《最后》,他卸下了一切,卸下了整个世界,走向死亡,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三、结语

顾城,中国新诗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诗人之一,他是矛盾的,他的诗歌一方面盛赞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迷恋死亡的味道;他时而带着孩童般纯真的眼神,温顺的观察这个世界,时而又带着不可逆转的偏执,狠狠的鞭笞这个世界;他的诗有自在灵动、鲜活明媚的自然事物,也有痛苦空虚、荒诞残酷的死亡气息。他希望了解生命的本质,他说大自然是他的老师,他的诗,让读者能够抽离现实,暂时回归自然,带着一颗童心,重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猜你喜欢

顾城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远和近
雨后
远和近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