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人”的隐喻

2018-04-01王晓柯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友人莎士比亚隐喻

王晓柯(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引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在1590-1598年间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堪称是英国文学的一座丰碑,英国诗坛的一朵奇葩。“除了《哈姆雷特》外,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没有比1609年出版的十四行诗更具有调查的人物和争议的话题[1]。”

国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历时较长,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国外学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诗歌中的人物身份论证、版本情况、主要内容、基本思想、写作对象等问题上。对于诗中存在的各种谜团,尽管历代人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考究,至今仍无定论。

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国内目前有学者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人进行了研究,张志慧[15]:68-72从跨文化视角对概念隐喻“人是物体”衍生出来的隐喻表达。阐明了一词多义现象及其对语言的教与学的帮助;霍永会[7]对英语中“人是动物”进行了认知分析及汉译研究;罗芳春,萨如拉[7]:96-100从人的外貌、行为、声音、性格、情感像动物来分析英语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陈晦[5]:81-87从英汉对比的视角系统地考察了“植物是人”概念隐喻在汉英植物名中的投射情况,分析了植物拟人化表现在汉英语言的差异。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文献检索表明,尚无学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人”的概念隐喻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项隐喻如关于人的隐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涉及隐喻整体规律的系统研究鲜有。没有隐喻就没有诗歌,大量的隐喻使用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路易斯(C.Lewis)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9]。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考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人的隐喻,发现诗中关于“人”的隐喻的规律和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莎诗中有关描写人类的语言特征及背后的认知规律,还能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隐喻的认识。

2、概念隐喻理论

传统上把概念隐喻作为修辞研究的范围。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还是昆提良的“替代论”都将隐喻看作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把隐喻作为修辞格向认知研究过渡的是英国哲学家I.A.Richards,他最早提出“相互作用”这一概念,认为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4]。Richards将认知引入了隐喻分析,使隐喻的研究开始朝着认知领域发展。

Lakoff和Johnson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在这本书中,Lak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思想和行动中,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3]。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隐喻首先不是指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人类认识、思维的基本形式。隐喻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指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人类认知现象[10]。

在谈到诗歌隐喻的话题时,Lakoff认为,诗人在诗歌创造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各种修辞手段以外,更多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隐喻。从而赋予表达对象以具体特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感情表征形象化,客观形象感情化,理性意义潜在化,用直接描绘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2]。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隐喻为研究对象,考察“人”隐喻在莎诗中的认知规律及特点,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人”的隐喻

3.1 “人”是植物

莎诗前17首劝婚生子主题鲜明,诗人开门见山从第1首开始就是用植物隐喻手段,述说人在世界上应当承担的责任——结婚生子。在劝说友人结婚生子的阐述中,有关植物的隐喻大量使用,植物的特征从始源域“植物” 映射到目标域“人”,其系统性得以保留。植物的复苏带来了美丽灿烂的春天,也是春天的使者,而友人青春活力是世界的装饰物。诗歌是这样表述的:(1)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1]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Sonnet 1)例(1)的第一段诗歌中出现了玫瑰这一植物,友人如玫瑰般美丽,玫瑰不断繁衍可以延续美丽,而友人的美丽也可以经过繁衍后代传递和留下美。从第二段所示的诗歌可知,植物使春天灿烂美丽,是春天的使者,点缀了春天,而友人是美丽的饰品,使世界美丽。

阻碍及影响

植物不会永远绽放美丽,会遇到农民的镰刀和残酷时间的摧毁;而人不会永远保持美貌,会遭受时间无情的“宰割”。

(2) For never-resting time leads summer on To hideous winter,and confounds him there, Sap checked with frost, and lusty leaves quite gone, Beauty o’er-snowed and bareness every where (Sonnet 5)在Sonnet 5中,诗人运用借代的修辞,以”winter, frost, o’er-snowed”代指时间。结合sonnet12可知,各种植物如紫罗兰,参天大树,夏季的葱绿,终将难挡时间的摧残,失去鲜艳芬芳与娇妍。而友人的美丽也将走入时间的黑夜,貂黑的卷发变成雪白的银丝,美貌“凋零”。

解决方式

面对时间的冷酷无情,植物总有自己的方法来保留美的本质,延续美,而人也不能轻易向时间低头,任凭时间将美丽凋谢而束手无策。(3)For where is she so fair whose uneared womb Disdains the tillage of thy husbandry ?(Sonnet 3)Then let not winter’s ragged hand deface In thee thy summer, ere thou be distilled:(Sonnet 5)As he takes from you, I engraft you new.(Sonnet 15)And many maiden gardens, yet unset, With virtuous wish would bear your living fl owers,(Sonnet 16)

结合例(3)Sonnet 3中,uneared,tillage,husbandry指使子宫受孕诞生子嗣;Sonnet 5中的distilled指如同植物提炼香精一般友人应该提炼自身精华——孩子;Sonnet 16中,maiden gardens和living fl owers分别代表了“未婚女子”和“孩子”由这三部分诗歌可知,诗人规劝友人留住美并传递美的解决方式是通过结婚生子,繁衍子孙。通过结婚生育,将自己的美的基因遗传给孩子从而延续美。Sonnet 15中的engraft有双层含义,其一是为友人寻一妻子,结婚生子将美得以保留;其二是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将友人获得永恒,以诗歌为载体来留住美。

由上述可知,植物的作用、遇到的阻碍及影响、解决方式都映射到十四行诗“友人”身上,人和植物都具有美的本质,而且会遇到时间的阻碍,受到相似的影响结果,为了追求美在冲破阻碍的过程中,要付出努力。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为隐喻的建立和映射提供了依据。

3.2 “人”是建筑

诗中关于“人”的隐喻还有实物类“人”是建筑。

建筑要求强固

(4)And fortify yourself in your decay With means more blessed than my barren rhyme? (Sonnet 16)诗人此处用了fortify这一战争词汇,其中包含的另一个隐喻是“人生是场战争”(LIFE IS A BATTLE),战争中,建筑一定要加强加固方可抵挡敌人的入侵,而“人”在人生这场战争中是建筑,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加强自身。

建筑种类不一,不稳固的建筑被抛弃

(5)Or being wrecked, I am a worthless boat, Нe of tall building and of goodly pride: Then if he thrive and I be cast away (Sonnet 80)

在此首诗歌中,诗人的对手是tall building,而自己是saucy bark(莽撞的小舟),诗歌这里的building不是我们平日所见的建筑,而是在茫茫大海航行时的巨舰,诗中包含的另一个隐喻是“爱是一场旅行”(LOVE IS A JOURNEY)。在这场爱的旅行中,人们是不同类别种类的建筑。诗人的对手这一tall building富丽堂皇,会顺利地完成旅行。而诗人力量有限,最终面临cast away(被丢弃)的命运。

建筑有表面和内里

(6)O, what a mansion have those vices got Which for their habitation chose out thee, Where beauty's veil doth cover every blot(Sonnet 95)Why dost thou pine within and suffer dearth, Painting thy outward walls so costly gay? Why so large cost, having so short a lease.Dost thou upon thy fading mansion spend? (Sonnet 146)

由例(6)诗歌所示可知,从源域建筑投射到目标域人类,来说明不能只有表面的美丽辉煌,要内在摒除罪恶和污点。第95首友人是mansion(大厦,宅邸)允许罪恶住进去(habitation),内在被腐坏。在献给黑女郎的第146首,诗人身体老至就如同时间久远即将“倾颓的大厦”,诗人无需通过打扮或服饰装饰outward wall来掩盖内部的灵魂。这里用outward wall、fading mansion等源域建筑投射到目标域人比喻人如同建筑一样外部可以彩饰,但内在需要精心呵护。

3.3 “人”是财富

财富稀有宝贵,总是被盗贼垂涎三尺,人们总是把宝贵财富珍藏在宝库。

(7)Art left the prey of every vulgar thief.Thee have I not lock'd up in any chest,...For truth proves thievish for a prize so dear.(Sonnet 48)Farewell! thou art too dear for my possessing…And for that riches where is my deserving?(Sonnet 87)例(7)诗人用源域财富来映射目标域友人的珍贵。诗人将友人视为宝物,每当诗人临走之前,都牵挂着会被普通的盗贼(every vulgar thief)把爱人抢掠走(prey),不能把友人锁进宝库(chest), 即使友人在诗人的胸膛,诗人也担心他像财物一样被偷掉,友人是如此宝贵(so dear),连忠实也不可靠(truth proves thievish)。失去友人就如同诗人失去个人最宝贵的财物。而就是因为友人太珍贵(dear),所以在sonnet 87中,诗人无力保有(possessing),不配拥有友人那样的福气和厚礼(riches, great gift),被另外的追求者抢了去,验证了sonnet 48首中的For truth proves thievish for a prize so dear.(对这种宝物,连忠实也并不可靠)。

3.4 “人”是绘画

诗歌中“人是绘画”这一概念隐喻二者投射关系描绘如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高校的在线教育课程。把学校师生都十分喜爱的课程,制作成视频进行保存,为更多的师生服务,同时这些视频资料,经过系统的整理归档,不仅可以用于今后的教学评估,而且可以成为学科课程研究的基本数据库。通过整合这些课程资源,它不仅能被本校的师生利用,还可以让它共享到全社会,形成普惠的教育资源。高校档案馆应该抓住这个新时代创造的机遇,整合学校的有效资源,在收集纸质材料归档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电子档案和声像档案的归档。

创作者及创作手段

画家通过画笔创作出美丽的绘画,友人的画笔是本身自己,通过生儿育女将自己这一美的画作延续。

(8)Which this, Time’s pencil, or my pupil pencil....And you must live, drawn by your own sweet skill.(Sonnet 16)这首诗中有三个画家(painter),时间、诗人和友人自己。友人是幅画,无论时光的画笔(time’s pencil),或是诗人幼稚的笔枝(my pupil pen),都不能使友人外表的美和内心的善得到永生,只有友人的妙笔才能画出(drawn)永恒长寿的自己。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人”是绘画这一隐喻手段,劝说友人结婚生子,只有靠自己的画笔—生儿育女,才能帮助自己获得永生。

性质

画作保留不好就会失真,遭到破坏,染色,不再是原先的样子,而友人随着时间的破坏,脸上会布满皱纹失去美貌。

(9)O, carve not with thy hours my love's fair brow, Nor draw no lines there with thine antique pen.Нim in thy course untained do allow(Sonnet 19)诗人用“人是绘画”概念隐喻表达希望友人的美永远保留的美好愿望。禁止具有破坏力的时间“镌刻”(carve)、“画条纹、皱纹”(draw)友人这幅画,在时间的飞逝中,不要“染色”(untained)了给后世当做美的典型的画作。

Sonnet 21、82、83频繁地使用“painted/painting”一词,参照梁宗岱、屠岸和辜正坤的译本,译者都将其译为“涂脂抹粉、浓脂粉”[8][11][12]等。浅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可能有两点:1)诗人将友人隐喻为一幅画,友人这幅画作本身美丽至极,要求保持画的本真朴素,to your fair no painting set(Sonnet 83)。2)诗中提到了一个对手诗人,他的诗歌善用夸张修辞,用浮夸的笔法故意取悦友人,诗人称对手的诗歌是”gross painting”(浓艳的脂粉)

3.5 人与自然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诗人运用自然万物隐喻为人,通过我们对自然事物的体验和感知经验,帮助深刻理解诗中人物的特质和形象。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春夏秋冬意象贯穿于全诗。关于人是四季的隐喻出现在sonnets 18、104、53和63中。

(12)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orate.”(Sonnet 18)Speak of the spring, and foison of the year: ….The other as your bounty doth appear;(Sonnet 53)

从例(12)的第一部分诗歌可知,诗人有意将源域的夏天投射到目标域友人,因为夏天是可爱温和的,而友人在诗人心中犹如夏天。英国夏天温和而不炎热,是一年中最美丽宜人之季。诗人想把最可贵的夏天映射到友人身上,但转而发现友人和夏天比更胜一筹,即使是夏天也没有友人温和可爱,可见友人在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第二部分诗歌中,友人又是春天,春天的美就如同是友人美丽的形态;春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从友人那里可以收获仁爱的恩泽(bounty)。诗人将源域美丽和收获的春天的特质映射到目标域友人身上,表达对友人的喜爱赞美之情。

3.5.2 “人”是太阳和月亮

在sonnets 33、34和35中出现了人是太阳概念隐喻。Sonnets 35和107出现了人是月亮概念隐喻。

(13)Even so my sun one early morn did shine With alltriumphant splendour on my brow: … The region cloud hath mask'd him from me now.Yet him for this my love no whit disdaineth: Suns of the world may stain when heaven's sun staineth.(Sonnet 33) Clouds and eclipses stain both moon and sun(Sonnet 35)英语中有句谚语“朝阳不能持续一天”[8],虽然太阳金光满面(golden face),有着神圣的容颜(celestial face),但是太阳有不足的地方,遇到乌云云影就会被蒙上污点。诗人将源域的太阳映射到目标域友人身上,友人是诗人世界里照耀一切的太阳,光芒万丈,但友人也只属诗人片刻时光,因为会遇到阻碍他们之间关系的“乌云”,这是在诗人看来友人不完美的地方。尽管友人身上有不足,但在sonnet 35中,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忧伤,没有人不犯错,源域不完美的“太阳”和“月亮”被映射到目标域犯过错的友人。读者通过对“太阳”和“月亮”意象的认识,进行推理和比较,就能从认知领域理解“人是太阳”“人是月亮”的内涵。

4、结语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的隐喻进行了分类和解读分析,发现人是植物,人是建筑,人是财富,人是绘画,人是自然中的四季、太阳、月亮。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有效的手段,更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人们正是从源领域来思考目标领域,通过他们熟悉了解的事物来探索陌生不了解的事物。本文通过“人”隐喻的剖析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诗人的内心和诗人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感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语言魅力,深入理解其中的主题。

注释:

[1]版本说明:本文中所列之语料均出自阿登版莎士比亚(THE ARDEN SHAKESPEARE)作品《阿登版十四行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友人莎士比亚隐喻
莎士比亚(素描)
致友人(组诗)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