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2018-04-01罗可心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作品知识点

罗可心(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前言:

近年来,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高校音乐教育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向多元化发展态势转变,传统的单一音乐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更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有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做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多元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1.1 创新音乐教学思想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比较少,而音乐是一项互动性十分强的艺术形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为此需要高校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民族音乐为教学目标,加强师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性。

1.2 开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手段是当下实现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和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不断创新传统民族音乐的表达形式,在民族音乐中融入现代化因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在创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保留民族音乐的精髓和特色,结合现代音乐发展理念和表现手法,对民族音乐进行改革,实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和重视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的建设,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在我国现代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

1.3 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外来音乐文化时,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要找准教学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正确认识西方音乐文化的优势和缺点,从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情和民族音乐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我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2、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2.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本土化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是在西方国土上形成的,引入我国有一定年限了,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融入和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在融合中要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具有多民族的特定文化环境,音乐教育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不同的特点,保留其特有的特殊性和民族性,找准定位,找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点,确定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哪些是本土音乐所应保留和传承的,比如说音乐形式、音乐内容或者音乐思想。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框架里充分发挥本土的民歌优势,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刘三姐”音乐文化教育,将本土的音乐文化以大型文化节目的方式推出国门,实现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交流。

2.2 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化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完善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课程和师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树立首先要解决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问题,其次是对音乐教育的思想性融入。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种思想意识教育。我国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和丰富的音乐资源,这对于公共的音乐艺术教学时期,对大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热情培养有积极作用。

2.3 课内——课外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相对其他课程而言,音乐课程的课时比较少。音乐课程设置一般是每周两课时,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完成不了预期的音乐素质教育和延续作用,达不到理想的音乐教育目的。因此,可以通过延伸音乐活动来弥补这一缺失。课内——课外模式是以现代化的互联网教学为教学手段,如MOOC、微视频和微信教学等都是该模式的一种实践。课内——课外模式的教学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来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软件形式,包括讲解和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赏析等。一个教学视频的时间不宜太长,10 分钟至 15 分钟是最好的,这个时间也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通过课内——课外模式的视频知识点片段可以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师生互动,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通过事先将知识点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堂进行前就能进行知识点预习,那么课堂时间就直接用于有疑问的知识解答和经典的音乐作品欣赏。而没有完成知识点理解和消化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通过观看知识点视频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对于经典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这种短视频方式进行分享,给予学生一个自由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和查阅音乐文化知识点的平台。这种课内——课外教学模式将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降低了音乐教育的课堂仪式感,但是拉近了学生与音乐欣赏之间的距离,让经典音乐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

2.4 学习——实践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教育相比较,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更强,音乐作品是用来欣赏的,但是要体验到音乐的文化魅力还是要进行实践,这种实践是演唱音乐作品、创作音乐作品、感悟音乐内涵等。学习——实践模式的教学多是采用音乐教学中视听练耳的教学方法,学习阶段多以听音乐、欣赏音乐为主,在不断听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体悟和情感,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演唱或表演出来。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举行唱歌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小组麦霸赛等。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会不一样,而表达这种个人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演绎,每一次不同的音乐作品演绎都是一次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定型阶段,音乐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作用,尤其是通过实践获得的音乐体验,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理解,这种实践性的体验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真正地实现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增强,各大高校进一步改革自身教育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所以,各大院校必须充分应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做好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工作。如今,我国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工作上刚刚起步,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高校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更大的热情,各个高校之间也要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完善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提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作品知识点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