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丹艺术论》嘱词部分的艺术思想刍议

2018-04-01陈园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罗丹家具内心

陈园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在刘海栗看来,纵观西方雕塑发展历程,罗丹的作品代表西方雕塑史上第三个高峰,迄今还未形成全面超越罗丹的第四个高峰[1]。其中,《罗丹艺术论》中的《嘱词》是罗丹的精神遗嘱,它深刻反映了罗丹对艺术关键问题的理解,展现了其所坚持的探寻艺术真谛的信仰。

一、艺术理想:忠于内心

“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大师罢。”[2]罗丹认为,艺术家们对先贤们要满怀崇敬。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与人格在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向前人学习,从他们的身上和作品中,艺术家们可以汲取到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与知识。在初学艺术时,年轻的学徒们常被老师要求瞻仰和临摹大师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出和大师完全相同的作品,而是为了从大师的作品中揣摩领会艺术中的精华。尊敬他们,尊敬传统,而非一味盲从。罗丹的这种嘱咐在于提醒年轻学子们要学会辨别艺术中的精华和糟粕,正如在罗丹看来,艺术没有对错,只争美丑。模仿出和大师一样的作品并不是成功,能够体现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模仿虽然能达到技巧的高度相似,但无法复制心灵与情感上的契合,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追求现实中的真实,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样的风景,在莫奈的画作和范宽的画作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象。但是,这难以说明这两幅作品哪一个是不真实的,因为这些作品的每一个笔触或皴、点都表达出艺术家真实的情感。艺术的真,在于内在神色的真实,真实艺术作品美的前提与基础。艺术用形象反映生活,所反映的是生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而这正是罗丹所推崇的“真”与“美”。

这种关于透入外形、触及内在“真”的理解,同样可以延伸到对设计艺术的理解上。譬如洛可可时期的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作品,大多拥有纤巧、繁复的装饰,强调追求表面、感官层次的刺激,人在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室内空间时,往往有压抑与沉重的感受。这样的艺术风格尽管风行一时,但在今日已经很难见到。与之同时期的中国明式家具,可谓举世闻名。明式家具体现了中国家具的典型精湛工艺、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收藏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从今日看来,明式家具中蕴含了许多人体工程学、功能主义等现代设计理念,这也影响了北欧风格的家具设计[3]。设计这些家具的明代工匠们,通过追寻、感悟对人的日常生活与使用的“真”心,展现出朴素的极大智慧。但是,这个“真”是有界限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为“真”一直在变化发展,怎样才能领悟“真”,就需要艺术者们不断进行艺术体验感悟和提升自己艺术修养。

遵从内心,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的作品才能动人心魄。因为这表达了真实,富有创作者的情感,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所以,罗丹对艺术理想的思索,告诫艺术创作者们需要有一颗表达真诚情感的内心,而非一味迎合大众的喜好。

二、艺术源泉:挚爱自然

罗丹认为,“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美,往往是自己生命内在神往。美存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角落,美无处不在。这与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罗丹所说的“自然”,并非单纯的自然界。现实生活中的人、自然和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正是在这些源泉的基础上创造的。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艺术。从荆关董巨的山水画、弥勒的《拾穗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中,均可以看到自然、人以及社会的美。但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美的属性是不一样的,有美的事物,也有不美的事物,而这些现实中的“丑”也可以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例如在罗丹自己的雕塑名作《美丽的欧米歇尔》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老妓的坚韧人格。罗丹自己解释说:“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也是艺术的源泉,在艺术中也能变得非常美”[4]。

发现生活中的“美”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意义。艺术家们应该去体验生命力释放的快乐。罗丹认为最美的题材,便是人们最熟知稔念的对象,无需追求与众不同的题材。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各有各种之美,存一颗善心,发现自然之美。热爱并以自然为师,忠于内心,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三、艺术信念:美的信仰

此外,罗丹在《嘱词》中提出美应是所有人的信仰与追求。在人生的困苦中,美有使人反省、有渴望、有探索、有神往、有对悲痛的怜悯,也有对幸福喜悦的期待。

美,应该是有趣的、欢乐的。艺术家们肩负着崇高的使命,而非追名逐利。“要做艺术家,先得做起人来”,这是罗丹对我们真切的教诲。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去刻意地追求技巧,但不追求技巧并不意味着没有技巧。罗丹的嘱词旨在告诫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学习中,首先要有技才能有艺,同时要有耐心,拒绝外界的干扰。当自己懒惰的时候,不能用没有灵感这样的借口,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我们的工作,并且要坚持不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探索艺术世界。另外,艺术家在创作的同时,还创造了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美,这是更高层面的美。在现实中虽然存在着很多美的事物,但是它们的美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显现的,或者说,一些平常人们觉得不美的事物,如平困人民的生活等。但是,有道德追求的艺术家把他们的画笔转向工人、农民,描绘他们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化现实丑为艺术美,从而使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美”也是“美”,并且可以与更多的人共同分享。

但是,艺术家如果没有胸怀美的信仰,感悟美的心灵,如何才能发现这些隐藏的美呢?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导论中指出“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艺术在不同的时空中,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5]。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面对伟大的艺术品,似乎每看一次都会不同的感悟。创造这些永恒艺术品的艺术家,这需要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怀揣美的梦想,他们经历困苦在不断创新和探索才下能创作出这些伟大的作品。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家们,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艺术不断发展,而那些永恒的艺术作品才得以留存。

说到艺术与美,总是离不开艺术创作。艺术是一种寂寞的发现。好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创作者个人执着的痴迷,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的那种忘我的情境。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赞美也会有批评。要善于辨别,坚定初心,在这些批评与赞美中认清自我。

罗丹在嘱词中以他恳切的语言,循循引导青年艺术学子们懂得欣赏艺术,懂得对内心致敬,懂得对美致敬。

注释:

[1](法)罗丹述.罗丹艺术论[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5

[2]同上,11

[3]吴晨, 任文营, 杨海波.明式家具与北欧设计[J].包装工程, 2007, 28(7):169-171.

[4]同①,16

[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186

猜你喜欢

罗丹家具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四居室平面图》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