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现状探析
2018-04-01路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路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塔塔尔族民间舞蹈
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区域,各民族同胞世代能歌善舞,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铸就了别具的歌舞艺术。以“崇尚教育”著称的塔塔尔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且人口少而散居的民族,人口散居于乌鲁木齐、伊宁、塔城、昌吉地区、阿勒泰地区等各民族文化交融地区,受哈萨克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俄罗斯族文化的熏陶,到处洋溢着各民族其乐融融、载歌载舞的和谐画面,无论在田间,还是舞台,塔塔尔族人都可以即兴起舞。含蓄多姿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经过漫长的演变呈现出原生性民俗特征和悠久历史下形成的独特文化;也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使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形成了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兼容并蓄新疆各兄弟民族舞蹈文化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古代塔塔尔族人民常以唱歌跳舞来表现游牧的闲暇时光、狩猎的英勇情景和丰收的喜悦心情,表现塔塔尔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唐朝时期,阴山鞑靼就与中原唐王朝建立了臣属关系;宋朝时,这种臣属关系更为密切,鞑靼部曾派遣歌舞艺妓随使团前往临安,演出了传统的《鞑靼舞》[1]。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是以头部、腿部、脚尖、跳跃、旋转运用为主,女孩常用手绢为道具;女孩手型为兰花指,男孩则是虎口张开。通过男子点脚尖、跺步移动(没有响声)、勾脚点地吸腿跳和两手插腰腿部带动上下跳跃,女子昂首挺拔、擦勾脚尖、俏皮含蓄走跟步等动作配合,使舞蹈色彩欢快浓郁。通常男子上下蹲跳技巧展示,女子拈捐飞速旋转相衬至舞蹈片段达到高潮,届时演员们伴以热情奔放的口哨、掌声助推高潮的热烈。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一般可分为劳作歌舞、节庆歌舞、婚礼歌舞和模拟歌舞等。
劳作歌舞有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演唱和相对应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塔塔尔族劳作的整个过程,体现塔塔尔人勤劳和智慧的民间舞蹈《阿伊沃拉克》(镰刀舞)、《农耕舞》等。
节庆歌舞主要是在节日期间表演的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以姑娘“艾皮帕”姓名命名的《艾皮帕》舞蹈;闲暇时光,青年男女相聚风景优美的树林、广场等地唱歌跳舞代表《阿特那比由》(周末舞);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中表演的《撒班托依》(撒班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节庆舞之一,展现出团结和谐的传统美德,尽享丰收喜悦之情[2]。
婚礼歌舞中男女青年通常集体对唱,内容多为男女青年互相挑逗,唱新婚新人恋爱的甜蜜与结出的硕果,以及对新郎、新娘的赞颂祝福,。
模拟舞有《白天鹅的翅膀》等。民族歌舞的形成离不开对大自然的艺术模拟,模拟动物、劳动生活及狩猎场景的民间舞蹈,经过提炼和美化,使模拟对象更加形象化,并灌注入的情感,体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生存现状
笔者于2017年6月7日、7月20日对新疆塔城市(民间艺人、撒班节传承人、撒班节全程实录、非遗保护中心、青年塔塔尔族舞蹈演员)、7月27日对昌吉地区大泉塔塔尔乡(撒班节全程实录、青年塔塔尔族舞蹈演员、节日舞蹈编导)、8月1日对乌鲁木齐(婚礼仪式、家庭成员)三地田野调查发现,如今流传于塔塔尔族民族聚集地的民间舞蹈形式呈现出不同趋势。塔城地区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主要是以周末聚会、婚礼民俗、传统节日(撒班节)等节庆中舞蹈为载体的方式传承演变。以维系保护传承塔塔尔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节日“撒班节”为例:在节日中所表演的塔塔尔族歌舞中,维吾尔、俄罗斯、蒙古等民族的歌舞比比皆是,甚至仪式舞蹈中舞蹈名称用俄语命名。笔者在进行乌鲁木齐调研时发现,由于人口少、特殊地理环境因素,大部分塔塔尔族本民族之间的婚俗已不能满足,大多与当地其他少数民组建新家庭,以至于婚礼歌舞中一些地区民族歌舞成分的出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歌舞形式),而且大多数以歌为主,舞蹈也只是简单的踢踏舞步为陪衬或自娱交谊舞,相对于过去塔塔尔族传统节庆中民间舞蹈表演的规模和数量大大减少。因此,流传于新疆不同地区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无论在节庆歌舞还是在婚礼歌舞中舞蹈本体、表现形式、动作元素等方面均呈现出异同。新疆昌吉地区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为全国唯一以塔塔尔命名的主体民族乡,该乡“黑沟村”主要由塔塔尔和哈萨克两个主体民族组成。调查发现,该地区塔塔尔族人的日常生活、交流语言、生活习惯等文化习俗都与哈萨克族有诸多相似之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也只保留一些简单踢踏舞。塔城也是塔塔尔族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塔塔尔族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区。据塔城地区塔塔尔族协会再屯娜会长介绍,塔塔尔族在节庆中跳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仅有《阿特那比由》(周末舞)也称《快乐的塔塔尔踢踏舞》、《撒班托依》、《艾皮帕》等几个具有代表性作品,但也有些民间舞蹈的动作也由于受相邻其他民族舞蹈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其婚礼民俗中婚礼歌舞也逐渐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在与塔城地区文化馆非遗中心负责人的交流中获悉,由政府部门出面,14年的时候新疆电视台四套,专门做了一个塔塔尔族艾皮帕舞蹈的专题,由当时塔塔尔族协会再屯娜会长带两名本民族舞蹈演员(一男一女)主讲,通过多方渠道问询全国各地塔塔尔族文化人后,将这个舞蹈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展示给全国观众面前,让更多人熟知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灿烂文化,同时也让塔塔尔族本族人对本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更加重视。笔者多次对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从调查案例可以看出,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处于不利的境地。
三、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现状原因分析
(一)、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生存空间
(1)散居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生产和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逐渐构成不同地区的民族种族、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我国著名艺术家资华筠先生在《舞蹈生态学》中所言:“人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舞蹈作为人类的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传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资先生这一观点重点提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地区舞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为例:“撒班节”也称“犁铧节(塔塔尔语)”在每年春耕农忙之后的间歇休息期间隆重举行,为纪念“撒班”这一新式农具的发明,期盼五谷丰登的秋收。一般在每年6月-7月间举行,无固定时间。据塔城地区“撒班节”传承人再屯娜介绍:“撒班节”由于多种因素导致1988年至1989年连续举办两年后18年未举办,直到2007年恢复,此次节日的举办充分唤醒起所有塔城地区的塔塔尔民族的自觉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2017年7月22日,笔者全程参加了塔城地区切克提风景区白杨林度假村举办的“撒班节”,节日中展示了塔塔尔族传统服饰、传统饮食、音乐舞蹈、体育竞技等传统节日项目。其中,有来自于乌鲁木齐、伊犁、阿勒泰、昌吉等地区的共计300多参与者。2017年7月28日,在昌吉大泉塔塔尔乡塔塔尔部落景区举办的“撒班节”上,来自于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等地州塔塔尔族代表和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王泳舸教授与教师等30余名嘉宾参加了文艺展演与民族传统娱乐活动等诸多民俗活动。不同地区的塔塔尔族人千里迢迢赶到相距一二百公里(远至七八百公里)举办地参加塔塔尔族共同传统节日——“撒班节”,诸多的不便亦是显而易见。因此,散居的地理环境像是一道天然屏障,让族群之间相互联系、频繁接触、交流传承、保护民间舞蹈原生性上难上加难,直接阻隔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纯文化土壤。(2)多元的民族文化。中国塔塔尔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境内,享有“歌舞之乡”的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区域。由于历史环境、民族区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今塔塔尔族在各种因素条件下出现了多元文化性的趋势,尤其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涵化,独具特色的多元各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传统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在特定的历史与族源关系,频繁接触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基础上,塔塔尔族在不断演变过程中民间音乐、舞蹈上有许多与新疆其它各民族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3)信息时代、网络化、城市多元化也在影响塔塔尔族传统文化。当代塔塔尔族青年们接触到的新型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电子网络、多媒体艺术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更是应接不暇;因此,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显然己不再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娱乐需求功能变少了,传承、发展空间也在渐弱,导致很多塔塔尔族青年人对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学习兴趣不高。
(二)、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自身空间
(1)民间传承断代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民族文化,塔塔尔族青年人更热衷于追求时尚前沿的舞蹈种类,极大影响青年人对本民族传统舞蹈学习的动力;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未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传承只停留在民间层面,缺乏相关保护措施;塔塔尔族特别注重教育,大部分学生还在攻读高中、硕士或留学,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加之就业压力的影响,塔塔尔族青年人忙于工作,并没有大量时间来进行专业舞蹈学习与家族传承,保护传承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只能继于年事已高的老者身上;又因塔塔尔族舞蹈动作多为腿脚部位的变化,欢快的节奏加上快速变幻的腿脚部使表演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体力支撑,而如今跳舞的塔塔尔族大多为年龄偏大的老者,不能再进行舞蹈实践,塔塔尔族青年人对本民族传统舞蹈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最终导致塔塔尔族传统舞蹈后继无人,传承断代结局。(2)协会舞蹈团体、舞蹈理论丛书缺失。相对于其他民族协会来说,塔塔尔族各地区协会均未设立塔塔尔族舞蹈团。在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也处于滞后状态,至今没有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专业教材体系或是关于塔塔尔族舞蹈丛书,更缺乏对其传统舞蹈动作进行系统的提炼教学教材,这就是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教育空间
(1)塔塔尔族聚集区中小学音乐课未设立相应塔塔尔族舞蹈课程。大泉塔塔尔族乡是全国唯一塔塔尔民族乡。乡里的塔塔尔族学校是汇聚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一所学校,从幼儿园至小学,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逢年过节都会编排塔塔尔族舞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是覆盖北疆地区公办式艺术学校(曾专门为培养塔城地区歌舞人才开始塔城班),北疆地区大多数专业学习舞蹈的孩子都会学选择这所学校进行中专六年制的舞蹈学习,该校中为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在三年级会相应开设塔塔尔族表演训练组合。以上两所中小学均为塔塔尔族青少年聚集地,但都均为设立塔塔尔族舞蹈艺术课程。(2)艺术类高校没有相应塔塔尔族舞蹈系统教材。新疆艺术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艺术类高校,在舞蹈教学领域也并没有系统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教材,也是一种民间舞蹈教育传播途径中的缺失,以至于很多学生并不会跳更不了解塔塔尔族舞蹈文化。
(四)、塔塔尔族舞蹈重视程度较弱
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经过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申报,在2008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疑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的一项帮助保留传统节日同时保留了塔塔尔族传统民间舞蹈的喜讯。然而,当代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举行各项仪式中,并未完整地保留传统节日中塔塔尔族舞蹈形式。笔者多次走访塔城、昌吉等地的“撒班节”发现,节日中传统塔塔尔族舞蹈形式在慢慢流逝,取而代之的是地区市级歌舞团演员表演的固定现代编创的舞蹈作品,虽然编创者为塔塔尔族(奇台文工团为哈萨克族编导),可是在其舞蹈表演形式中已经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走访中询问塔塔尔族长者提及塔塔尔族在当代撒班节中传承时,塔城地区塔塔尔族协会哈米提·达吾列提巴耶夫顾问:如今撒班节中的舞蹈与以前节日中的舞蹈大不相同,既没有全民参与的热闹气氛,也缺乏传统舞蹈的精髓,现只追求有歌有舞即可,并不认证是否符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节日中传承的含义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中指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4]就塔塔尔民族传统文化而言,伴随弘扬塔塔尔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传统节日“撒班节”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文化研究机构、社会群体和民间群众的重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也必将受到高度重视。在“非遗”保护的措施基础上明确目标,用理性的思维借鉴其它民族民间舞蹈保护成功经验,结合本民族自身舞蹈文化特点,合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青年一代的舞蹈研究生,将继往开来升入挖掘、整理、研究现存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力争为塔塔尔族传统文化尽微薄之力。
注释:
[1]周建华,郭永瑛.《塔塔尔族》.民族出版社.1993年.66页
[2]再屯娜·卡里穆瓦.《塔塔尔族撒班节》.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20页
[3]资华筠.《舞蹈生态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9月.
[4]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