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动态及趋势

2018-04-01

山西财税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机制

作为公益性很强的特殊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但是政府部门及其组成人员由于存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政府行为还可能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使得政府在干预和扶持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最初的目标。因此,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使政府对农业生产干预正确、有效,从而达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这在当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研究必要性

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等问题,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

基于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农业实施干预政策的效果评价

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具体的农业干预政策内容的同时,也比较关注农业干预政策的执行效果评价。从评价内容上看,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农业补贴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程度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损失(T.Josling,1993)、农业补贴政策的增产、增收效果评价(张淑杰,2012)、农业价格扭曲及影响(MDBale,E Lutz,1981)、农业激励政策的效果评价(AOKrueger,1988)、农业收入政策的生产效应(DavidAHennessy,1998)、政府农业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O.Oenema,2004)、财政支农政策的效率(沈淑霞,2007)以及农业经济中政府职能的综合评价(戴晓春,2003)、政府干预农业的合理区间(刘合光,2004)。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上看,一种是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手段的变化来评判其行为方式。另一种是定量的评价方法,研究者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取不同的定量评价方法,运用适宜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对农业政策效果进行研究(Dimitris Diakosavvas, 2002; OlgaMelyukhina,2002)。包括:采用CGE农业政策分析方法论,分析国内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Kim Leng Yeah,John F.Yanagida, Hiroshi Yamauchi, 1994);采用DEA方法分析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效果(陈薇,2005);采用DEA分析方法,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增产效果评价、增收效果评价(张淑杰,2012),采用效率评估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我国财政支持农业政策及效率(沈淑霞,2007),通过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马爱慧、张安录,2012)。国内外研究者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效果评价的研究为农业干预政策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客观的依据。而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干预的效果将会如何?这需要我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新的研究。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对政府农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诉求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政策干预和农业发展实践的结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命题自2015年12月正式提出以来,学界对此研究领域给予了深度关注。面对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粮食需求,世界各国在提供可持续和高营养的粮食供给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TerryBranstad,2016)。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生产率和抵御能力(FAO,2016)。这表明,从全球范围内看,农业问题仍然需要重点关注。国外研究者主要从宏观角度、开放条件下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提出建议:减少扭曲市场的干预政策,政府随需要促进公平竞争、改善价格透明度,提供监测信息等(LukeHartsuyker,2016;JerzyPlewa,2016),加强国际间合作,形成创新性解决方案(TerryBranstad,2016;JerzyPlewa,2016),整合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农业生产,实施制度性改革来促进更加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新模式的发展(VincentMartin,2016;MartynDunne,2016)。国内学者在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孙金龙,2016;涂圣伟,2016;杨伟民,201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孔祥智,2016;李国祥,2017)的基础上,提出以制度、体制、体系创新为路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陈锡文,2016;张红宇,20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进一步为“怎样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追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指明了方向。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目标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尚有许多具体的研究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完成。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发展趋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应该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路径是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即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改革激发经营者活力,实现产品结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的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非常必要。进一步的研究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目标,重新构建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所形成的评价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为此,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与政府干预政策的关联。对各项农业干预政策指标与对应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在从长期趋势上来研判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果存在农业干预政策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关系,则政府该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二是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执行偏差研究。在假定各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科学合理的前提下,1.政策执行标准要确定。2.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要掌握,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3.采取措施纠正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发现,可能存在农业补贴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骗补现象、土地流转制度执行过程中并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农业生态补贴对农业生态改善的政策效果不强等政策执行偏差,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监督机制改革。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顶层设计。1.依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与政府干预政策的关联分析,对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探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路径。2.依据政策执行偏差研究结果,探究涉农监督管理机制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路径。

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干预效果检验。1.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检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效应。

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与建议。综合上述研究结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相关建议:1.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拟从农业补贴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角度研究;2.农业产品结构方面:拟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收储制度、补贴制度等方面研究;3.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拟从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研究。

总之,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支持保护政策,当前我国存在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现象应该与政府干预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以此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顶层设计,通过这一系统工程将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的体制和机制,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机制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