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西方设计之“丑”的争议

2018-04-01李依蔚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争议注意力大众

李依蔚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一、争议分析(支持)

从美学的观点来看美与丑,“丑”在古典美学中,一直被看作是与美相对立、相对峙的概念,处于被抛弃和规避的地位,“丑”的问题实际上是被否定了。“丑”的真正出场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直至1857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发表,“丑”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登上了艺术舞台,并随西方社会的发展渗透于文学、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丑”不再从属于美,甚至取而代之,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丑在美学中不是一种消极而是一种积极的范畴。

(一)、“丑陋”的设计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0 世纪后半期,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与进步酝酿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人们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了厌倦与怀疑,人们不再愿意承担责任、维持循规蹈矩的生活,宁愿置身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另类文化、边缘文化被迅速吸收,贴近自然、返璞归真成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二)、“丑陋”的设计是后现代主义向传统审美的挑战

20 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观念逐渐形成,并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审美的标尺。设计语言趋于简单化,多以构成的方式,选用抽象、单纯的几何形体来表达。然而,这种高效、统一、精简和正确的法则,造成了对视觉个性化、趣味化的忽视,形成了僵化的视觉模式。平庸、千篇一律抹煞了设计师们的个性,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也导致了大众欣赏品味的单调。

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美,如果我们都试图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那将呈现出一个反面效果。“丑陋”的设计是一种实验性的尝试,设计师试图寻找适合的概念和态度去创造独特,也许不符合主流,但却凸显了个性的存在。

(三)、“丑陋”的设计是注意力经济下商业竞争的策略手段

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不仅是货币资本与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某种信息或产品的注意力。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转向视觉上的争夺。新产品的出现不再是默不作声,而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登场。“丑陋”的设计实则是为了激发大众注意力而采取的营销策略,它所引起的争议、制造的话题,为它所服务的产品和企业赚足了人气。

注意力经济为“丑陋”的设计创造了平台。但是“丑陋”并不意味着无所顾忌,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它也需要受到约束。首先,它不能与现实的伦理法则和积极的人生信仰相冲突;其次,它也不能引起受众的生理恶感。

二、争议分析(反对)

再从美学观点出发,形式丑是指形式因素如大小、比例及其组合违反形式美的规律而导致的外在的不均衡不和谐,包括畸形、毁损、杂乱、粗陋、怪诞等。古希腊人衡量美丑的标准就是:凡是在形式上和谐并能够表现人的自由创造力的对象或者人的实践行为,就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将“秩序”和“匀称”看作美的本质,反之,“无秩序”、“不匀称”和不符合尺度的则是丑的。

传统设计之美是基于功能的等级象征性工艺与装饰。对于装饰,它固然有客观的标准,如形式的完整性、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协调性或统一性、结构的规范性等,这是比较容易分出高下的。但由于装饰在技术上很早就成熟,而真正成为装饰的首要问题是风格,风格的新颖独特而又能被人普遍接受是某个装饰性工艺品将其同类“比”下去的关键,所以它的“美”面临着双重标准的评价:既要新鲜感,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又要有历史的继承性,不至于完全失去与历史的联系。

三、自己的看法

直至今日,对于设计的美与丑仍没有争议出结论。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这话题也是各有各自的看法和理解,但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就是美和丑虽是两个对立的面但是并不绝对矛盾。“美”与“丑”并不重要,在漫长的历史凝练中人类的精神需要多元化的表达,“丑陋”的设计只是这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

艺术更多的时候是处在“美”与“丑”之间。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设计中实际上显示着大小、虚实、疏密的对比之美。大众对“丑”也有一定的忍受限度,一方面不能正面冲击现实伦理法则与积极的人生信仰;另一方面不能引起人的生理恶感。因此我们不应将“美”和“丑”对立起来,而是应给予各自足够的空间,使其和谐相处。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吴炫著.否定主义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琦.丑·审丑·丑学——文艺史上的“丑”的概念演变.2006

[4]王轩 MODERN PUBLISHING.现代出版

[5]张黔 创意与设计 总第三十一期|2014.2

[6]王洪岳.西方现代审丑思潮与中国先锋小说丑学观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7]朱光潜 著.谈美书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争议注意力大众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争议多晶硅扩产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争议光伏扶贫
争议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