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
——以云南省红河地区彝族支系阿鲁族为例
2018-04-01李婷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李婷 林燕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西北部以及四川等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其主要以小聚居为特点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彝族分为阿鲁、尼苏以及扑拉等支系,其中彝族支系阿鲁族亦称为鲁乌。云南彝族人民长居于山区,其地域的特殊性,使得彝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创造出其独特的服饰文化。
一、彝族服饰文化概述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地区的彝族,人口约为六千,从元明时期就以迁入发展,直至生活至今,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人文生态环境的不同,其彝族众多支系服饰也呈现了不同形态的特点,蕴藏其各支系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各支系之间的服饰各具特色,但同时又统一体现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所创造的服饰文化。
在服饰发展早期,人们还无法运用科学世界观去认知这个世界,认为世间万事都由神所创造,命运由神灵所主宰,认为万物皆有灵,对于神、自然以及图腾信仰都及其崇拜。彝族在历史上由于其宗教信念、地域广阔、自然人文等因素,都构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因此以彝族阿鲁支系为代表,其服饰在款式结构、图案纹样、面料与色彩构成、纹样等方面都呈现其明显的地域特征与标志性。其民族支系之间相互影响,并化成文化交流媒介,使之服饰成为展示彝族文化特色的交流平台。
二、彝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特征
彝族阿鲁支系属于云南省红河地区的一个分支,其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与其它彝族支系服饰相区别。阿鲁族女子服饰主要分成上装与下装两部分,具体有中长上衣与短装、裤子、头饰以及绣花鞋。其上衣多为大襟窄袖,在袖肘部分镶嵌有绣花布装饰。衣服下摆两侧开叉,下摆处前短后长,好如燕尾服的尾巴,装饰有十分精美的绣花图案,是服装的点睛之笔,因下摆长度不一,人们可在劳作时将下摆系于腰间,以方便活动劳作。外套绣花样式的小坎肩,在门襟以及袖笼处有绣花装饰,在坎肩的衽部装饰有银泡,左右对称排列,长约5 厘米左右,而有些服饰则采用刺绣图案代替,再再领口处采用银币作为纽扣装饰。在服装的肩部以及前后都均匀装饰有如彩虹纹样的花边,领口处多绣有太阳花纹样装饰。下装多穿着黑色土布九分裤,呈直筒宽腿状,在裤腿膝盖处拼接装饰约20厘米宽的图案,并裤脚边镶嵌花边,与裤身产生强烈对比。
彝族支系阿鲁族男子服饰与其地区服饰基本相似,主要穿着无领对襟坎肩以及立领窄袖对襟外套。服装主要以黑色土布为主,下身穿着宽腿裤,裤脚边大小不一,有大中小三种不等,摇头以布条活动固定。在盛装时服饰装扮大致相同,主要在服装的门襟、两侧。下摆等地装饰有不同的图案,繁琐复杂以显盛装华丽之感。
头饰,阿鲁族头饰主要由黑色头帕以及勒带构成。其头帕为黑色矩形包头巾,长约八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左右,四周装饰有红色蓝色贴布片,刺绣细条花纹对称装饰,头帕折叠对称后固定与勒带之上。其勒带宽约十厘米左右,勒带上方装饰有银泡,两侧垂下彩色绒线球装饰,并绣有太阳花纹样。阿鲁族年轻女子多爱搭配串珠流苏等,色彩丰富多样化。
围腰,云南省红河地区彝族阿鲁支系围腰大致分为两种样式,第一主要为蓝色打底,再以内大外小层次不一装饰刺绣图案,其形态丰富多样。第二主要采用左右两侧,通过四周压线处理,在围腰的整体色调中,运用刺绣点缀装饰,在精致中寻求统一,彰显乱中有序的精致感。
三、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
云南省红河地区彝族阿鲁支系与其它彝族一样,相信万物皆有灵、崇尚神灵、尊虎、崇武、敬火等,他们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环山而居,所以将对于自然生态的认知,通过变形抽象的艺术手法,通过绣花等工艺表示出来,构成图案纹样,形成特殊的民族特色。彝族阿鲁支系的纹样图案多变,其造型大胆夸张且古朴,风格粗狂。图案纹样主要分为植物类、几何类、动物类与器物类,按照排列形式分可分为连续纹样以及单独纹样,其中植物类多件蕨草纹;几何类中常见的有太阳纹、火镰纹、日月纹、彩虹纹以及波浪纹等;动物类纹样有牛眼纹与羊角纹等;器物类出现的多有窗格纹与石阶纹。彝族阿鲁的图案纹样反映其龙虎图腾的观念,是其生活方式与艺术审美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有吉祥幸福与驱鬼辟邪的寓意。彝族同时被称为火的民族,通过把崇火敬火的文化体现在服装中,在袖口以及肩部等需要拼接处加以运用,同时在拼接处对服装亦起到保护的作用。图案纹样的形成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民族审美思想的表达,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
四、彝族服饰的面料与色彩构成
彝族阿鲁支系服装面料多用自织的土布,再通过蓝靛、树皮或矿物质侵染后最终呈现蓝靛色或黑色等不均的色彩。阿鲁族的服饰色彩一定程度反映其文化内涵,他们崇尚黑色,所以黑蓝色成为他们面料的底色,再再底色上运用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紫色、白色等作为辅色调,其中以红色为主,再围绕其装饰镶嵌各种花边,使其丰富的同时,保持统一庄重感。彝族阿鲁支系人们善于使用色彩鲜亮的饱和色,通过强对比的配色夸张色阶,比如黑与白、蓝与橙、红与绿等对比色,显示出明亮且热情奔放的色彩,偶尔通过中性色加以中和,使得服装视觉上和谐且绚丽多彩。阿鲁服饰色彩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其独特的地理因素所影响,他们崇尚自然,相将自己肉眼所见的色彩运用至服装中,从而形成其极具特色的阿鲁族服饰。
五、彝族服饰工艺
阿鲁族妇女多善于挑花刺绣,早在幼时变逐渐学习绣花、补花以及挑花的工艺,这发扬与继承了阿鲁族的刺绣传统,其主要的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挑花绣、贴布绣、缠绣、钉线绣等。其中挑花绣是阿鲁族最为常见的特色,在服饰的前襟、后背、袖口、下摆、肩部以及裤腿处都加以运用,刺绣手法往往是两者或以上的手法加以综合运用,常用的有挑中带绣或者织绣相结合,形成期独特之处,有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点。其中平绣针法主要一般用于刺绣象形图案中的自然纹样,如红花绿叶等;钉绣主要运用与几何图案上,对于点线面的点缀,使其画面更加丰富多样。阿鲁族工艺手法贯穿服饰,将刺绣工艺得到全面的发挥,同时体现出红河地区彝族支系阿鲁族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其审美涵养,通过精致的刺绣工艺与银泡镶嵌工艺,表达出阿鲁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