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舞蹈生态学的视角谈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2018-04-01查尔雅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舞蹈民族

查尔雅(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特异性分析

柯尔克孜族作为距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的古老西北民族,其舞蹈文化蕴含并诠释了柯尔克孜族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该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活态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舞蹈与该民族的民俗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着该民族深厚沉长的民俗文化,寄予了该民族舞蹈丰饶的养料,丰富了柯尔克孜族舞蹈内容与形式的发展。

1、舞蹈形式与表现内容

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柯尔克孜族人自古以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其舞蹈部分作为反映牧业生产、歌颂爱情、歌唱大自然,体现该民族的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载体,与生产劳动、婚丧礼仪、信仰仪式等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相依相伴,如模拟日常生活生产生活中劳动的柯尔克孜挤奶舞、织花毡舞,模拟动物的柯尔克孜马舞,模拟乐器库姆孜弹拨动作的“库姆孜舞”,婚礼上对新人致以真挚祝愿和歌颂爱情美好的风俗性舞蹈“加尔阔尔玉修”等。作为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与柯尔克孜族人民风雨同舟、悲欢与共,真诚地追随着柯尔克孜族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步。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在不断西迁的环境适应与文化融合中,它始终伴随着每一位柯尔克孜族人的人生历程。笔者在此简要的对柯尔克孜族舞蹈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做出概述。

《库木孜舞》是由库木孜弹唱时的即兴表演发展而来的一种歌舞形式,表演者手持库木孜,伴奏乐器也是库木孜,主要形式是边弹边唱边舞蹈,动作主要语汇是将库木孜放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弹拨,与人体配合形成不同的造型,或拿库木孜当道具模拟日常生产动作,妙趣横生。主要动作有“抱弹”、“背弹”、“肩弹”、“坐地腿上弹”等。表演人数不限,场地不限。《加尔阔尔玉修》又称:“会面舞”,是一种在婚礼仪式中跳的、带有交谊性的舞蹈。表演时,宾客围成一个圆圈,新郎新娘在圈的中心舞蹈,跳舞时,新郎的一只手会紧抓的新娘的辫子,寓意新娘的辫子仅仅系在新郎的心上,两人永远不分离。新郎新娘跳完后,圈子上的宾客由一名男士先出来,手持手绢绕城条状,去拍打圈内的女青年背部,被打的人必须出来与之共舞,循环往复,直到夜幕降临,舞蹈动作类似西方的交谊舞。《挤奶舞》、《擀花毡舞》都是对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动作模拟,是以柯尔克孜族妇女日常劳动生活为题材的民间舞蹈,草原上每当欢聚时,妇女们往往以模拟平时生活中的挤奶、酿制酸奶和剪羊毛、擀毡、制作花毡等劳动过程来展示个人才能,并一再从中体验劳动的甘苦和取得成果后的喜悦。在舞蹈时,向他人传递着劳动技能的含义。这类模拟性的舞蹈一般由一人或对人表演,没有具体的队形调度。但由于是劳动者亲自表演,故形象生动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马舞》、《鹰舞》、《鹿舞》均也是模拟动物的表演性舞蹈,由于柯尔克孜族系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对动物的崇拜珍视与其他草原民族一样,这些模拟动物的舞蹈一般由单人或多人表演,均是表现模拟动物的动态神韵,也寄予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这些动物身上拥有特质的赞许。形式简约、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2、柯尔克孜族舞蹈赖以生存的生态分析

资华筠在北京舞蹈学院周年校庆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学术论坛》上,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有一个完整的阐述:“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和发展,与这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的舞种,是相对聚居的民族所拥有,在民间自然传衍着,所以我们通常所称为的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具有民族文化特异性、民族风格鲜明的形态特征,为特定的舞体(群体)所拥有,并且基本上是在民众中自然传衍的这样几个条件”。[1]柯尔克孜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支“奇葩”,其舞蹈的形态的产生与发展流变可以说是依附于该民族所生存的环境生态与时代传衍下的文化生态之中。

(1)环境生态分析

新疆现如今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该地所属的乌恰、阿合奇两县的主体与阿图什市北部、阿克陶县西部山区的地区均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克州,位于祖国最西部,面积为70900 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500 公里,南北宽约140 公里,西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东邻阿克苏地区的乌什、柯坪两县,南部与喀什地区的巴楚、莎车、塔什库尔干诸县交错相接。又由于该地西北部深入昆仑山、天山的崇山峻岭之中,90%以上为山区,被称为“万山之州”。克州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三面环山,距离海洋遥远,相对高差大,所以气候较其他地方而言差异较大。形成了光照充足、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气温多变的特征。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地理位置偏远、生活环境较为恶劣。逐水草而居,游牧于崇山峻岭之中,牧场有夏冬之分,冬季大雪封山,牧民在较温暖的低山窝中放牧,度过严寒的冬季。夏季冰雪融化、牧民则进入气候凉爽、水草较丰的深山夏牧之中放牧。无论夏冬,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都极为艰苦,使得该族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造诣,造就了异于他族的舞蹈艺术审美情趣,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就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舞蹈文化内涵。

二、现如今柯尔克孜族舞蹈面临的现实困惑

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自治区"定居兴牧"政策的落实,传统柯尔克孜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正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型的阵痛,并充分显现于群众和舞蹈从业者在文化发展选择上的有所困惑,一方面人们急切地希望融入文化转型的浪潮中,获取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在转型的浪潮中陷入一种“自我认知”的迷茫,希望在迷茫中寻找自身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保证族群的核心价值。舞蹈就在“转型”与“认同”的拉锯中陷入了尴尬之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呈现一定的衰减,例如自发组织行为减少,二是蕴含在传统舞蹈中丰富的文化基因正随着舞蹈生存空间的改变而逐渐流失或变异。

1.传统在现代遭遇“淘濯”

在新中国成立后,柯尔克孜族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身做主后的柯尔克孜族人民做了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实行了区域自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进步。首先千百年来居民由牧民生活逐步实现了定居,由单一以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成了多种经济并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牧农工商全面发展。农牧经济逐步像集体化、商业化、专业化发展,科学养畜、科学种田逐步为柯尔克孜族牧民所接受,改善了生活生产条件。原有的民俗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被“破坏”,使得作为表现载体的舞蹈变得“无根可寻”,长此以往,舞蹈作为民俗生活的集中体现,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基因也将随着生存空间的改变而逐渐流失或变异。

2.表现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断裂

笔者在对克州进行采风调研时发现,现有的文工团已经不再以柯尔克孜族民俗舞蹈作为表演剧目进行演出,传统保留剧目也不在下乡演出的节目单中,这让笔者惊觉柯尔克孜族传统舞蹈艺术身在“出走”状态,现有作品表现内容与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的断裂,使得柯尔克孜族舞蹈的创作显现上弱化了其本身的文化内涵与深远意义。

3.主体认知上的“忽略”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有质的飞跃,群体在现代生活的潜移默化下也已经对本民族的“优质舞蹈文化”有所忽略,人们一边在对新鲜事物进行熟悉、一边对新兴科技下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感到欣喜。陷入了“自我迷失”的一种状态。对传统舞蹈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同呈现一定的衰减,例如自发组织行为减少等,久而久之,便导致了主体群众在认知其重要性上对其有所“忽略”。

三、关于传承与发展柯尔克孜族舞蹈设想

作为我国56 个民族百花园中的一个绮丽瑰宝,对于该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站在舞蹈从业者的角度上对此问题进行思考,以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核心,在借鉴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试着应对问题的构想,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柯尔克孜族舞蹈特色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提高该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1.优质基因的提取

艺术院校应该将“柯尔克孜族舞蹈”纳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当中进行传承,在教材提炼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保留富有该民族特色的舞蹈“优质基因”。而对于“优质基因”的提炼,我们并非要在其文化价值之上分出大小对其进行保留,而是追求尽可能的保存文化的“独特之处”,以此为基础发展延续下去。对于在民间村落自然传衍的柯尔克孜族舞蹈而言,其保有者已经饱受现代冲击和城镇化进程的诱惑,我们不能站在文化保护的制高点,要求他们不要融入现代化生活之中。这些有时则需要我们这些“局外人”去尝试对其“根”性的保护。对于柯尔克孜族舞蹈“优质基因”的提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扫描式过滤”,筛选出“舞蹈生态学”意义的“典型舞畴、舞畴序列”亦或是“元素教学”。将具有“根性”的物质从形态层面提炼出各舞种最具基础性、代表性的“优质基因”,探索其“万变不离其宗”的多种可能,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该民族舞蹈的播布区域、源流趋向、功能演进做横纵的比较研究。横向上从认识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特异性入手,促使该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认同、传播和弘扬。纵向上,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舞蹈动作与深层文化内涵相结合,彼此之间互证互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领悟舞蹈动作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独特风格与审美特质。

2.避免异化的贴近普罗大众“创新”

舞蹈作为众多艺术形式中最古老的身体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如果单纯的靠民间自发的传衍,就会造成其“自生自灭”的情况出现。提高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传播性、与该民族人民对于本民族舞蹈文化的自觉,有时候又需要靠另一种手段——“再生性创作”来维系与解决问题。时至今日,舞蹈不再是作为田间、牧场只供本民族人民欣赏的艺术,而是作为适应与经济基础相呼应的上层建筑的发展、供人们认识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名片”。

作为舞蹈人,我们在必须提高创作创新思维意识,在创作尊重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避免大无畏“创新”与“异化”现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寻与时代同步的契合点,多层次地发展柯尔克孜族舞蹈。研究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田野实践,扎根民间与艺人学习,深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异性,将舞蹈置于所在的生态环境之中去认知、去研究,避免大无畏的无根创新。要深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从而创作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的柯尔克孜族舞蹈作品。

总结:

柯尔克孜族舞蹈作为该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现象,其作为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或多或少的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下被现代化进程所影响而被淘濯,对于该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设想,必须建立在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前期的坚实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培养该民族舞蹈研究专业人才,将该民族舞蹈纳入教学课程之中,创造出存有该民族特色的“优质基因”的和符合现代普罗大众审美的优秀作品,促使与其相关的高精尖人才思考如何科学化有序传承柯尔克孜族舞蹈的同时发展其创新性与时代紧贴,为人民服务,让柯尔克孜族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舞蹈文化长河得以更好的绵延昌盛。

注释:

[1]许锐《传统与变异 传承与创新》2006.5

[2]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2014.10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多元民族
家乡的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