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探讨
2018-04-01闫东东
闫东东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改革开发40年来,中国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的高级阶段。“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如何让我国的经济再进行一次新的飞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在就业、税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但对于民企的发展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我国主流金融生态中传统金融模式问题的逐渐暴露,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成为传统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补充,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发展也为民营企业融资嵌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在间接融资的基础上立足于资本市场,探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
二、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和融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首先由于商业银行体制健全,资金充足,所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最先想到的是间接融资,而商业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的要求条件比较苛刻,要提供可靠的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抵押品,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小,抵押资产少,会计体系也不完善,导致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很大。其次是间接融资,由于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中小民营企业想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路也遇到了瓶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受阻,中小民营企业只有转向民间融资和企业内源融资,但是由于民间融资成本比较高,企业最后大多数都转向内源融资,所以募集的企业发展资金非常有限,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使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获得融通资金数量很不平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我国 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然而他们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截止2015年末,非国有企业从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仅占当年信贷总额的31.2%, 而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仅占18%,小微企业只有3.3%的比例。与他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不相适应。
三、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原因
(一)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
1.金融抑制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严重的信贷歧视
金融抑制扭曲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严重的信贷歧视,非国有经济部门在正规金融市场上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首先:政府对金融特别是银行信贷投放普遍存在行政干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源,面临严峻的融资约束现象。其次:地方政府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就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动机对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政治干预,从而使得地方国有或大型企业获取更多银行信贷。而国有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挤占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受到了歧视性待遇,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且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大型国有部门通常有政府兜底,于是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失灵加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信贷歧视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取信贷的难度以及数量,同时信贷歧视也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
2.商业银行缺乏中小民营企业配套的信贷评价体系
具有垄断势力国有或大型的商业银行,它的贷款评价体系一般都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设定的,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评价指标没有有效可行的标准来参考,而是生搬硬套,把对大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全不加修正而套用到中小民营企业的身上,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所以面对大型企业的信贷评价指标,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达到大型银行的指标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是极其困难的;对于后来兴起的中小银行,因为资金实力相对大银行较弱,成立时间短,信贷经验也不是很丰富,面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没有可靠的信贷指标体系,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也是小心翼翼,以免造成资产的流失,从而阻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3.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覆盖率的严格监管
流动性覆盖率的考核要求,需要银行持有优质资产保证满足监管条件,并且规模巨大,这很可能对银行体系可用抵押品数量形成“挤出”效应。而抵押品是银行在缺乏信贷资金流动性的时候,可以把高信用债券等抵押品向中央银行抵押贷款,把获得的贷款用于临时的贷款缺口,从而增加盈利,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并且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达到100以上,所以基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的监管要求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趋紧,尤其是在信贷资金趋紧的情况下还要对风险比较高的民营企业进行信贷放款。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弱势和风险点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受限,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民营企业抵押担保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除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客户要取得贷款必须以物品、价值品抵押以及强大的信用主体的保证为条件。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自身的信用能力有待建立,而且我国担保机构发展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很多担保机构刚刚成立,没有过多久就面临着倒闭。并且政府作为一个行政机构,没有及时出台一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致使民营企业既缺乏担保机构的依托又缺乏政府的帮扶和支持。这样,一般的民营小企业缺乏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等都增加了他们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
2.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前提是要对企业进行征信调查,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来往的信息比较杂乱,自己也没有对业务的往来加强管理,导致经济业务做完一笔,就不在对有关信用信息做保留和整理,以待将来在进行信贷融资的时候作为自己取得信贷评定的依据,而且市场经济系统也没有保留企业的业务往来的数据,导致银行对贷款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判断其真实信用水平,从而影响企业信贷融资。
3.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健全的监督机制,民营企业主要领导对财务会计实务的操作介入比较明显,经常导致财务数据丢失或财务数据不全,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而银行对于是不是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经营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由于财务数据出现问题,银行的信贷人员对于持有的财务数据严重质疑,所以无法据此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和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常拒绝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
四、“新时代”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出路
(一)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直接融资途径
目前虽然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但已经初具规模,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融资规模达944亿元。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信贷融资的市场需求,中小民营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的困境,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优化现有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领域的运行效率,如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缺乏零售金融机构、缺乏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短版,弥补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严重不足,从而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
(二)贷款的风险保险补偿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可抵押的资产,生产前景也不明朗,相当一部分信誉问题也很严重,在此背景下,银行面对这些资质较差的民营企业,风险是不可测的,但如果企业发展好了,又是一个潜在的盈利客户,此时如果银行想要企业未来发展有好的收益,又不愿意面对如此大的风险。银行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担保保险,在民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时可以从保险公司按约定比例获得信用担保保险补偿,保险人可以向企业继续追偿,即化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又扩大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
(三)加强建设区域股权市场
改革开发之初,由于顶层设计的原因,直接融资市场只有在个别的大都市才有,并且是为服务大企业和国有企业而出现的,“新时代”条件下,要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大都市的直接融资市场,应该设立各个省市直辖市的直接融资市场,比如设立各个省市直辖市的区域股权市场,使各个区域的股权市场和各板块服务于本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为本地的个人投资者或投资公司所熟悉,这样有利于个人投资者或投资公司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也有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既有利于优质企业融资,也有利于淘汰竞争力差的企业,从而优化市场。
(四)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征信体系
政府应该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区块链底层技术系统服务商、供应链企业、物流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以及投融资机构进行中小民营企业区块链征信系统的试点,如果试点成功,中小民营企业的所有在银行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易记录和业务往来可以依靠区块链的程序算法自动记录相关经济和业务往来信用相关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信息透明、不可篡改、使用成本低。有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可靠的征信系统,有条件贷款的企业或者有能力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就不会因为银行掌握征信信息的缺乏而造成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同时资本市场审核部门对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企业的审核也会节约时间成本,并且可根据区块链系统得到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从而提高直接融资市场企业的质量,也有利于鼓励想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争取尽快达到直接融资市场的标准。
(五)银行贷款部门对抵押品应该由实物资产抵押向虚拟资产的抵押转变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抵押或者实物抵押资产不足,而商业银行贷款为了防止贷款的坏账,以防风险。需要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实物抵押品来弥补贷款坏账的风险。但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缺乏实物抵押资产,所以银行应该转变思想,当抵押资产不足时,可以用无形资产抵押,比如企业的专利,或者股权质押。这样就可以顺应政府支持民企发展的思想,又可以避免缺乏抵押资产而带来的风险。
(六)提倡政府主导,银行支持的“科技型贷款”
政府应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和银行的合作机制,对一些中小企业规模小,有一定科技研发能力,而有发展后劲的企业,与银行一起合作支持,对银行贷款进行补贴,加强对具有科研成果和科技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不仅可以引领企业创新的动力,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将来发展好的企业,银行也可以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