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与农村小微企业环境治理
——以定县铁网企业污水治理为例
2018-04-01刘凌
刘 凌
一、导论
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创新是环境社会学颇为关注的研究主题。当前,与社会组织和环境治理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为主题。这类研究大部分旨在从宏观制度或中观机制层面,论证构建纳入社会组织的多主体环境治理机制或模式对于改善治理格局、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以及提升环境治理效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①张建伟、谈珊:《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多元共治模式研究》,《学习论坛》,2018(6);王名、邢宇宙:《多元共治视角下我国环境治理体制重构探析》,《思想战线》,2016(4);谢菊、刘磊:《环境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环境保护》,2013(23);刘新宇:《环境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社会科学》,2012(8)。。同时,有研究阐述了复合主体环境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②周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以祁连山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8(2);伍海兰、赵娜:《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构建研究——以W市P镇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朱狄敏:《社会复合主体与环境公共治理的走向——嘉兴模式的经验启示》,《环境保护》,2014(13)。。另一类“以行业协会(或商会)参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这类研究表明行业协会作为市场领域内的专业组织,具有信息、人才、组织等优势,通过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纽带关系,成为对行业和市场秩序有重要影响,并在地方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第三方力量①蔡斯敏:《现代社会治理下的行业协会行动逻辑研究——基于中关村地区X组织的案例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但现阶段政社关系不畅、地方行业协会自身发展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②马国芳、陈兰芳、马骥:《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地方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探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6)。因此,在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脱钩改革中,需明确主体职能边界和任务。③宋林霖:《借脱钩改革东风促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8)。整体而言,我国学术界关于行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宏观和应然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参与治理的途径和过程、参与效果及其评价等微观和实然研究则较少。④⑤周俊、郁建兴:《行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基于温州商会的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3)。
角色理论是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层理论,也是国内研究广泛借鉴的理论视角。其中,以林顿和默顿等学者为代表,所提出的角色理论观点被称为结构角色理论。该理论认为,角色相关者会基于自身价值和利益诉求对角色承担者提出各自的角色期待,当这些角色期待相互冲突或超出承受能力时,角色承担者将无法发挥最大效能且其稳定性会受影响;如果这些结构性致因普遍存在,社会系统就难以高效运行甚至无法运转;事实上,可能由于存在诸如角色相关者涉入强度⑥角色相关者涉入强度是指,某一角色相关者对当事人期待越强烈,其期望就会在角色占有者那里占据核心地位,而当事人则通过区别对待各类角色相关者的期望来缓解压力,保证角色的稳定。、权力、观察角色行为的可能性等差别机制,角色矛盾得以缓和、社会系统的稳定性会得到保障。⑦张杨波:《西方角色理论研究的社会学传统——以罗伯特·默顿为例》,《国外理论动态》,2014(9);比德尔(B. J. Biddle):《角色理论的最近发展情况》,《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8(11)。尽管该理论逻辑严谨且富有创新性,但其缺少实践观察支持,也未提出确保角色和社会系统稳定性的具体方案。
为此,本研究拟借鉴结构角色理论,以河北定县农村铁网行业协会参与企业环境治理的实践为例,通过呈现行业协会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参与角色的获得、角色扮演、角色切换等行为,呈现其缓和角色矛盾、满足角色期待的方式及其局限性,以期补益当前实践研究和理论分析的不足。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笔者在河北定县所开展的田野调查。从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笔者曾长期在定县铁网企业最集中的李镇和高镇⑧基于社会调研的伦理,本着为研究对象保密的原则,笔者对本文涉及的乡镇、村、企业、企业主等主体的真实命名进行匿名处理。开展以农村小微企业环境治理为主题的田野调查,对相关企业主、行业协会成员、政府工作人员、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等进行了系统访谈。
二、污水治理困境及行业协会成立
为更好地呈现行业协会在铁网企业污水治理过程中的角色行为过程,有必要介绍定县政府对铁网业环境治理升级改造的社会背景,包括铁网业的发展现状、污水治理困境,以及铁网行业协会成立的缘由。因为这是行业协会获得参与环境治理角色的经过,及其角色行为发生的社会场景,并体现了政企对行业协会的角色期待。
(一)铁网业的发展现状
铁网加工业现已发展成为定县高、李两镇的主导产业。截至2016年末,区域内已建成铁网企业100多家(李镇60多家、高镇40多家),其中,年产规模达两千万以上的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有53家(李镇36家、高镇17家),辐射带动周围农村的个体加工户(或称家庭作坊)1300多户(李镇800多户、高镇500多户),至少为1.6万名(李镇约8500人、高镇约8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初步统计,铁网行业年产值总计超过70亿元(李镇40多亿元、高镇30多亿元),现已成为以铁网为主,刀具、铸造、电焊条、制钉等多种金属制品为辅的五金制品加工基地,其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①资料来源于两镇政府所提供的以下内部资料:《李镇钢网产业概况(2016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镇申报表(2014年)》、《打造产业集群、成就丝网名镇:河北省金属丝网制造产业名镇申报材料(2015年)》、《河北省定县高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2016年)》。
可见,铁网加工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繁荣镇域经济、拓展外贸市场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这是铁网行业协会成立的产业发展背景。
(二)铁网业污水处理困境
铁网行业协会获得参与环境治理角色的情境背景是,由于铁网企业污染处理不达标,其面临强制性环保整改。2013年6月,定县政府启动对铁网加工业的环保升级改造计划②资料来源于定县环保局门户网站,网址为http://www.dzhbw.gov.cn/,改造内容包括:一是,镀锌厂的酸雾处理升级,由原来集气罩收集酸雾塔处理方式,改为水帘式全封闭处理方式,提升酸雾收集、处理效果。二是,燃煤工厂的煤烟处理改造,由原来的燃煤提供热源(配备湿式脱硫除尘器),改为使用天燃气提供热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镀锌厂的污水处理升级,由原来在各企业分散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或循环使用,改为企业自已处理后或循环使用或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所有企业均被强制停产,进行环保整改。在各项改造中,污水处理最为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污水分散处理方式存在处理效果差、设备更新难、无法实现有效监管等弊端。在升级改造前,高、李两镇近40家排放的镀锌废水的企业,均采取在工厂内污水处理站分散净化、分别排放的治理方式。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陈旧,处理技术简单,处理效果较差,普遍存在不达标或不能长期、稳定达标的情况。而大部分企业难以承担更新现有环保设施的费用③多位受访企业主表示,大部分排污企业难以自主承担配置整套污水净化设备及其运营成本。据估计,除去设备安装的改建费、污水处理所需的各种原料购置费,全套污水处理设备购置成本约两三百万元,这是一个中等规模铁网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大额的环保投入,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通过设备更换提升污水处理水平的办法并不可行。与此同时,涉污工厂布局分散,定县环保系统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政府难以对每家企业、每天的污水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监管。
第二,两镇企业共同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④为实现环保改造目标,企业需要考虑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耗资大、周期长、沟通难,因此,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阻力大。2014年,中央政府投资在李镇建成了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厂⑤2013年,定县为李镇申请到国家投资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根据项目规划,该项目投资资金为2500万元,及至2014年末,李镇建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委托河北保定市尧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开展污水处理试运行工作。,但是,由于该污染处理厂不具备处理工业污水的条件⑥工业污水成分与生活污水差别大,生活污水的COD通常在300以下,pH值在7~9之间,氨氮、铁、总氢等含量基本达标,而镀锌厂污水的COD达10000左右,pH值都在6以下,氨氮、铁、总氢等含量都超标。,且为公共服务设施不可无偿用于企业污水处理。根据企业排污量估算,如果参照政府投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标准,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所需投资将达数千万元。与此同时,据乡镇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按正常程序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从申请、招标、环评、审批,到施工、建成、试运行、验收,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此外,涉及污水处理整改的企业布局分散①由于高、李两镇铁网产业集群是未经规划、自发形成的相对集聚状态。,企业通向污水处理厂的输送管道铺设,将涉及高、李两镇镇政府、企业与五个村庄近百户村民的用地沟通。
第三,企业治污意愿和能力均参差不齐。从受访企业的情况来看,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技术低、设备旧、利润薄、不稳定等特点。②刘凌:《农村小微企业环境友好行为衍生机制研究——以河北定州铁网企业为例》,《社会建设》,2017(6)。环保改造意味着企业要将环境成本进一步内部化,直接挤压其利润空间。对于规模以上、有环保能力的企业来说,为尽快恢复生产,其在治污意愿上相对更积极;但对小规模企业而言,渐增的环境成本已临近或超出其可负担的成本临界点,其对治污升级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因此,在治污意愿和能力上有差异的各企业,需达到同一治理达标标准,这成为政府推进环保升级的现实阻力。
第四,政府与企业间一对多的沟通方式繁琐、低效。停产整改涉及百余家企业,基层政府环保系统的人力有限,与企业逐一沟通或者集中传达整改要求或商议整改方案,不仅过程繁琐,而且沟通效果不佳。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是经济理性思维,而政府是行政理性思维,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一对多的政企沟通不仅难以解决前文提及的各种困难,而且思维方式不同带来的沟通成本问题会演化成环保整改的直接阻碍。
综上所述,改进分散处理方式或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均面临实践困难,这与企业治污意愿和能力差异、以及政企思维方式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共同构建了污水治理整改的困局。这是铁网行业协会角色行为的基本社会情境,而破解这一局面正是其角色行为的主要目标,也是政企对其首要角色期待。
(三)铁网行业协会成立
定县铁网行业协会2015年在定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铁网行业的成立过程即是其参与环境治理角色的获得过程。首先,环保事件是非正式行业协会成立的契机。据协会会长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为妥当处理2003年因污水治理引发的一次环保事件③2003年,与铁网产业集群邻近的顾村有一村民因癌症病发去世。该村的村民认定,其病因是长期饮用受铁网工厂污染的地下水所致,并以此为由状告铁网企业,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改善村民饮水条件、改进污水治理情况。为此,定县政府关停了所有涉污企业,这影响了整个铁网行业的正常生产。,并使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企业主口头表态,成立了行业协会④在该阶段,行业协会未正式注册,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会长由会员推举当时生产规模最大的铁网企业业主担任,会员企业仅是口头表态加入协会。。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行业协会代表涉事企业与政府、村民沟通,成功承担调解角色,这为正式注册行业协会奠定了基础。
其次,环保改造压力下正式行业协会成立。据协会会长和乡镇工作人员介绍,强制性环保升级改造与行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注册正式行业协会有助于企业搭建与政府对话的平台,以推进整改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同时,上文提到单个企业与政府沟通缺乏效率,面对自上而下的环保行政压力和自下而上的管理压力,基层政府也希望提升沟通效率、尽快完成铁网业污水治理整改。为此,正式行业协会在基层政府和铁网企业的企盼中注册成立,秉持自愿入会原则,高、李两镇70多家企业成为会员。
三、角色切换:行业协会参与污水治理的方式
当铁网加工业面临污水治理改造的困局时,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的期待中注册成立,并因此获得参与环境治理的角色。本文以铁网企业污水治理升级改造实践为线索,分改造前、中、后三个阶段,呈现行业协会参与其中的角色行为过程。
(一)在污水治理改造前争取企业的生产保障
如前文所述,政府以强制停产的方式敦促企业进行污水治理升级改造,但对铁网企业来说,更为急迫的是如何在停产整改期间如期完成已接订单,以及如何减少因停产带来的客户损失、原材料损耗等。为此,行业协会从“企业代理者”角度出发,做了如下努力:第一,帮助企业明析污水治理整改期的内外形势。在外部,政府强制企业停产的目的是完成污水治理改造,而非取缔排污企业。因此,行业协会有在政府面前争取保障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内部,污水处理改造是一个长期过程,若在此期间,企业可恢复不涉及污水排放的生产工艺,如拔丝、织网、涂塑等,其损失不至于危及其生存。也就是说,在不影响污水治理改造的情况下,行业协会有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的可能。
第二,代表企业主,向乡镇政府表达先恢复部分生产工艺的诉求。从高、李两镇镇政府的角度来说,保障铁网产业的发展,可继续发挥该产业的社会经济作用,夯实其在市、省、乃至全国乡镇中的地位。①笔者调研期间,高、李两镇正参加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评选。在这一点上,镇政府的决策立场与行业协会是一致的。因此,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行业协会赢得了定县政府对此的许可。值得注意的是,这显著缓和了铁网企业与基层政府在环保执法过程中的对立关系,行业协会加快推进污水治理的行动也因此受到了鼓励。
(二)在污水治理改造时协调政企推进整改方案
第一,在政企间双向沟通,促成两镇企业达成整改方案。企业对时间和资金成本敏感,因此,在整改方案选择上,更偏向于共同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方案一)或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方案二)两种方案。但因企业分属两镇政府管辖,行业协会需分别与两镇政府协商以确定整改方案。在商议过程中,两镇企业所偏向的方案均被否决:一则,李镇政府认为方案一未充分利用既有生活污水处理厂,会使该镇企业承担更高时间和资金成本;二则,高镇政府认为李镇政府为减少污水处理潜在的责任风险②李镇政府对辖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厂负有管理职责,方案二为两镇企业排放的污水集中到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李镇将承担更高的污水处理责任风险。,拒绝方案二。在调和两镇政府意见分歧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充分表达了企业的方案偏向及其理由,但它并不能左右方案的选择。最终,两镇政府决定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整改。具体来说,高镇企业实行“集资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的方案;李镇企业采取“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厂”两步走方案,即第一步,升级工厂污水处理站,并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使其达到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水标准③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要求企业排送的污水pH值为6~9。;第二步,在生活污水处理厂内新建一个工业污水应急池④应急池的作用在于接收工厂排送的污水,检测是否达到入水口标准,以避免因工厂污水处理站处理不达标而影响污水处理厂内的活性泥。,再将污水进行最终处理。
第二,分别协助政企,克服整改中的困难。在高镇企业整改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工程建设受到定县相关科局①镇政府和企业均未愿具体指明是哪些市局。的“阻挠”②阻挠,是指对工程推进形成阻力。在案例中,市局从程序合法性上对工程提出质疑,其要求检测的理由是正当的,但是,工程质量检测结果与镇政府邀请第三方作的检测结果完全不同,其要求拆除、重建的理由与事实不符,由此,阻碍了工程顺利推进。本文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局对工程的阻挠的。。简言之,企业为节约成本未按流程招标具有承建资质的公司参与建设,市科局知晓后,要求对已建工程进行检测。市科局检测后,判定工程不合格③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市科局邀请省级检测单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承压度仅10~11米(合格为15米),这表明地基容易渗漏,会造成污水二次污染。,并以此为由,要求高镇企业拆除已建项目,依招标流程重建④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代表和污水处理厂法人,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等负责。。按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说法,建设流程和承建单位虽不合规,但是,工程严格按标准建设,其质量经得起检测。为此,镇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向市政府申请重新检测,再测结果显示工程质量达标⑤镇政府和企业邀请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承压度均大于15米,且平均达16米。,从而驳回市科局对工程的处置。工程阻力解除的关键在于行业协会为了产业的长远发展,敦促企业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同时,镇政府充分信任企业和行业协会,全力支持其应对外部阻力。
相对来说,行业协会参与李镇污水处理整改的过程较为简单,主要体现在代表涉污企业会同镇政府、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维机构商议企业污水站和污水处理厂改建问题。由于,前者资金由企业自主承担,后者为市政府资金支持,在整改中,商议的重点是如何降低污水初处理环节的风险,因为两步走方案未能完全解决分散处理存在的监督困难和处理风险控制问题。为此,一方面,根据镇政府要求,行业协会组织企业签署污水处理自律承诺书,制定污水站改建细则(包括基建构成、建设标准、污水初处理标准、监测仪配置等),并由协会敦促企业逐一落实;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对企业排入的污水进行检测,以建立对初处理不达标的情况的预警。此外,为切实降低企业的整改成本,行业协会与污水处理的原料和设备供应商洽谈,帮助企业获得低价采购机会。
(三)在污水治理改造后积极维护环保成果
2017年,高、李两镇企业的污水治理改造相继完成,企业陆续恢复生产。至此,行业协会基本完成了参与铁网产业污水治理整改的角色任务,并实现了会员企业和基层政府对它的角色期待。但是,行业协会的角色功能并不止步于此。
污水治理改造后,行业协会从内外两方面着手,积极维护铁网产业环保改进的成果。在内部,行业协会完善章程、改进组织架构,并进一步明确其“服务会员企业、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其中,“敦促企业保持污染防治达标”成为协会的重要职责。在外部,行业协会组织的环保纠察队积极协助基层政府防止或处理外地污染生产线转入高、李两镇的相关事宜。据协会副会长说,由于定县铁网企业的环保升级改造先于邻近的无极、深泽等地,当邻近地区对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性环保整改时,有污染生产线转移至高、李两镇。按协会会长的说法:“咱们厂子进行环保升级既付出资金,又付出了时间,现在好不容易能恢复生产了,咱不能叫他们这些小污染厂破坏了(改造成果)。”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行业协会在铁网企业污水治理整改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参与实践,包括争取企业生产保障、协助和推进整改、维护整改成果等,呈现了行业协会的“企业代理人”和“政府代理人”双重角色分别与企业和政府的互动过程。行业协会的参与功能表现为:以规模化方式减少企业的治污成本,以协会规范促进企业环境行为自律性,并通过缓和政企分歧提高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效率。
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第一,角色切换使行业协会面临的双重代理人内在的角色冲突得到缓解。具言之,一方面,协会作为“企业代理人”了解政府环保规制政策的真实目标和具体要求,充分表达企业的发展诉愿,并与政府共同协商污染治理方案。另一方面,协会作为“政府代理人”向企业传达治污政策,并能设身处地地帮会员企业分析环保与否的各种利弊得失,增进企业对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理解和认知,推进污水治理整改,使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行业协会在两种代理人之间的角色切换,不仅帮助政府提升涉污企业整改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获得政府对行业环保的支持,减少了企业在整改期间的生产损失。同时,灵活的角色切换有效缓和了行业协会双重代理人的角色身份对立和内在角色规范冲突,使其更好地实现双重角色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在污水治理改造中,行业协会角色切换能力并非内生的,而是外部情境赋予的。因为协会会长、副会长是由企业会员推举,并在基层政府的建议下产生的,构成其角色切换能力的核心是他们在铁网产业中的引领地位(规模以上企业),及其在基层政府的政治身份(部分担任人大代表职务)。同时,行业协会角色切换能力集中体现于其谙熟与基层政府沟通的技巧,并将铁网企业汇聚在产业长远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上,前者使其能较迂回地实现企业的诉求,后者确保企业按要求进行治理改造。
第二,行业协会的角色切换增进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如前文所述,铁网加工作为高、李两镇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两镇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但强制停产改造直接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行业协会通过角色切换实现双向沟通,获得镇政府的支持,为企业争取到在整改期继续恢复部分非涉污生产工艺的机会。这既缓和政企在环境治理上的角色对立,又鼓励了企业推进环保整改的行动,从而增进了镇政府与企业间的互信。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协同合作破解市科局对高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阻挠”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理论上来说,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其角色行为受到社会对该类组织的规范机制的约束,它的角色行为选择不单独以基层政府或会员企业中的任何一方的意志为转移,它是通过在政府和企业角色功能之外的领域发挥效能,实现促进行业发展的角色目标。这是政企共同的角色期待,也是行业协会的角色切换行为赢得二者信任和支持的前提。因此,行业协会参与环境治理的实践表明,角色行为规范制度化背景下的角色切换对于增进角色相关者互信、缓和角色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代理人”,其角色地位相对低于基层政府,因此,难以说服政府采纳企业所倾向的、更优的治理方案。在污水治理改造过程中,企业希望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整改目标,但是,企业的经济理性思维与政府的行政理性思维存在差异,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代理人”并不能与政府处于平等的角色地位,在政府面前其角色是弱化的,政府主导着整改方案决策。相对来说,李镇企业的两步走方案在治理效果和整改成本上①据受访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厂长称,相对于高镇企业而言,李镇企业的污水处理整改成本和初处理成本均高,而且,由于污水处理厂改建因资金不到位被搁置,因此,李镇企业的污水初处理后,仍不能集中处理。,均逊色于高镇的一步走方案。从这一点来说,行业协会相对较低的角色地位局限了其正向参与功能的发挥。
根据结构角色理论,角色既是社会结构赋予的,又受到它的约束,换言之,角色所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力是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在案例中,基层政府具有主导铁网业污水治理的绝对权威,铁网企业作为被治理者和参与主体,无法自主选择治理方案;尽管行业协会通过联合会员企业将分散于企业中的权力整合,增大了与基层政府博弈的力量,但是受限于较低的角色地位,它难以左右治理决策。这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行业协会不能将参与功能发挥到更大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说,通过调整社会结构或影响社会环境以提升行业协会的角色地位,有助于增强其参与功能、改善环境治理。
综上,本研究从实证层面印证了已有研究关于行业协会对环境治理产生积极作用的结论,并进一步表明:行业协会是以角色切换的方式,构建政府和企业间互信关系,实现政企对它的角色期待。不过,行业协会相对较低的角色地位制约了其角色切换能力,局限了其正向参与功能的发挥。由此,提高行业协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对于提升基层环境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