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04-01齐卫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齐卫平 柴 奕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也因此而成为一个富有厚重感的重大概念。“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战线工作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思想,深刻把握其思想涵义,认真落实其实践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是从民族工作的角度提出的,但对拓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应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作出努力。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全局性

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加以强调,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从文本看,共同体意识萌发于外交实践。有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2011年9月促进中欧合作论坛上,我国就已经提出了 “命运共同体”思想。2011年9月的 《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2]。党的十八大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外交思想和实践的鲜明特征。

“共同体”的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使用频率很高,从起初侧重国际关系的角度,到后来提出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人与自然共同体”等,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形成了一个重要认识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具体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上看,它表达的是中华民族 (56个民族)的结合,指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团结关系。但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共同体”不等于整体,共同体是多个个体凝聚而成的团结体,在肯定个体存在意义的基础上强调整体团结关系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 “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来形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意思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石榴,只有各民族紧密结合,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这个果实才是饱满的、成熟的。从这一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法是在肯定各民族独特性的基础上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重点是要认识清楚各民族之间紧密结合的团结关系。这是我们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必须明确的观念。

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放置在统一战线的话语体系中,涵义是明确的,指向是清晰的。应当用全局性的眼光来进一步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

首先,要从全局性的角度定义中华民族的具体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概念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我们通常讲中华民族是指中国56个民族,但确切地说还应当包括65万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公民,以及加入中国籍的外裔中国人等。还应当明确:中华民族绝不仅仅是生活在大陆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等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任何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概念都不能将这部分同胞忽视掉。除客观层面的含义外,在五千年的历史河流冲刷下沉淀而成的今日的中华民族,更具有文化符号的象征含义,见证着历史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腾飞。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可以理解为所有认同中华文化,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的成员的共同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共同体”的一分子。

其次,要用全局性的眼光看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升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32这一论断虽然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提出来的,但仅仅停留在民族工作的认识水平上是不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诚然,民族工作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主要抓手,但仅依靠民族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内是凝聚力量的团结体,对外是彰显国家形象的组织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民主党派、港澳台工作、海外工作、宗教工作等与民族工作同向发力,才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完成好这一事业。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今年是纪念 ‘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真理、传播真知,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侨联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4]这一段论述传递了两个意思,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各族各界人民贡献力量,也就是说中华儿女要凝结为共同体,同向发力,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另一个意思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需要民主党派、侨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凝聚好这一部分力量,为实现伟大梦想添砖加瓦。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贯彻到统战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在全局的范围内有所行动。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用词变化体现了统战工作全局性的要求。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最先在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民族团结问题提出了这一概念,他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随后,在贯彻学习会议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再度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使用了 “铸牢”一词,而不是 “筑牢”。“铸牢”与 “筑牢”读音相同,词义相近,但仔细分辨有很大的区别。“筑”有建筑、制造的意思,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铸”有锤炼和锻造的意思,更有经历磨难方能达到目标的深层含义。放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境下,把原先 “筑牢”改为“铸牢”的话语表达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要形成起来,更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和困难的淬炼,越是在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显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而经历磨难后的中华民族也必定会凝结出更加坚定的共同体意识,使党中央能够带领各族人民、各界同胞再创辉煌。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更是空前重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发挥出强大的团结力与行动力。面对挑战与困难,各族人民、各界同胞更要迎难而上、愈战愈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只有中华民族所有成员都结合共同体的需要把握自身的角色,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事业,凝聚最广泛的爱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任务,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军,始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缘由于此。这是统一战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判每一项统战工作的成效,很重要的就是考量这项工作将“大团结大联合”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统战工作任务,要完成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将其同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共同性”,以求最大程度地将这一意识贯彻到广大中华儿女的思想之中。基于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认识并开展工作。

1.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体现在命运共通,也就是说所有中华儿女的命运是相连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民族国家,之所以没有像苏联一样走向衰败与解体,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虽由多个民族组成,但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同步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在长期的互通有无中交汇融合。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一个集合概念,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少数民族的说法只是从数量上同汉族加以区分,实质上各民族之间早已凝聚为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概念由56个民族的历史、人民、文化共同构成,少了一个民族都不是中华民族。因此,中华民族的命运有着极强的整体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统一战线方针传递的就是命运共通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遭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入侵,在长达十四年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屈服认输、断送国土。为何在逆境中,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力?是因为共同的命运使得不同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同样,新时代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路上,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地域、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决心,也是各族人民的期盼。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更是伟大的政党,伟大民族在伟大政党的领导下形成的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团结体。

2.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价值共同体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行为导向,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能否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在前行发展的道路上是否拥有最广泛的支持力量。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在全民族范围内实现价值认同,价值观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生存成长的文化环境之中。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各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等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所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我们仍要认识到:各具特色的文化都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框架下产生影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港澳台地区因历史经历而形成的特色文化、华人华侨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语境下的概念,中华文化是这些不同文化篇章的集大成者。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最强音,注入了时代精神与发展要求的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习近平指出:“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形成价值共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庞大的民族,人口众多,如果不能有一套统一的价值标准引领中华儿女的行动,庞大的队伍就难以迸发出伟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发挥的正是中华儿女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是伟大的力量,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3.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责任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必定是先行军、攻坚者。伟大梦想不单属于共产党人,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有梦想就要有所行动,有行动就要设定目标。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一场艰巨的改革浪潮中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任务,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各民族人民、各地区同胞都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主体,中华儿女或是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是在世界各地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都在共同谱写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的伟大篇章。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荣誉和成果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上的挑战与责任也是共同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团体乃至任何一位中国公民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任务与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诉说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是历史与现实赋予当代中华儿女的使命,只有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各界人士积极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好各自小群体的小复兴,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责任所在。

4.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行动共同体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行动是思想的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共识的层面,凝聚人心的最终目的是要团结力量,向着共同的目标发力进取,让思想动力转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所在。从这个角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明确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寻找最大公约数。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下,更要在形成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诉求共同点、利益结合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前行的步伐才能够整齐划一。各民族、各区域、社会各界的从业者都必须要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必定会抓中心、抓重点,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均衡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地区、部分人民的相对滞后。此时就更要发挥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力,不能忽视落后的地区和人民,越是发展得好的地区,越要带动相对落后的地区,全体中华儿女脚步一致、行动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持续地大步向前。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结论,这个结论表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更需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得到克服。共同体要求共同行动,行动一致才有共同体的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落实到行动的共同体上。

三、发挥好统一战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回顾党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统一战线事实上一直在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方面作出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中,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斗的全新征程上,将大团结大联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使命。统一战线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一项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党的执政之基。正因如此,统一战线才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也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宝。

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内容,即对原先 “四者联盟”的爱国统一战线表述中的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修改为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这个修改建议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中增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含义,这显然不是对象范围的扩大,而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渗入。它突出了爱国统一战线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此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担当起来的职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战略部署落实到统一战线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

1.统一战线工作要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16“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7]。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统战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要求下,统战工作更要举好党的领导这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空想。为了实现伟大梦想,统战工作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明确政治意识、增强大局意识,配合党中央思想上、政治上的要求开展具体工作。2017年12月26日,第十二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融入统战教培体系;巩固政治共识与文化共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主任务与主抓手[8]。巩固政治共识与文化共识就要将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意识熔铸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中,在此基础上发挥好统战工作的思想引导功能,通过统战教培体系将融入了坚持党的领导思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去,使各界人士、各族人民都明确树立起维护党中央权威、拥护党的领导的思想意识。一句话,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凝聚人心的团结作用,使党的号召力得以体现。

2.统一战线工作要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言献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矛盾为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言献策。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民族发展不均问题集中凸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创新工作机制和有所作为的绝佳机遇。统一战线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进而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因此,我们党将统一战线工作视作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新的社会矛盾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要发挥好联系群众的作用,完成好搭建党和人民沟通桥梁的任务。具体就是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切身要求传递给党和国家。还可以通过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了解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出贡献。这是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更是时代的新要求。

3.统一战线工作要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发挥好凝聚人心的法宝作用

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历史使命下有了新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实现伟大梦想要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新时代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认同。统战工作要助力于完成 “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就要应对好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维护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同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9]。人心齐泰山移,统战工作要带领各族人民确立起对共同历史记忆和共同历史命运有所认同,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有所认同,更要对全体中华儿女同生死、共命运、同发展、共兴旺的思想意识有所认同,统一思想、凝集人心、汇聚力量,以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

4.统一战线工作要围绕坚定 “四个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一思想不是要思想千篇一律,而是要在大是大非问题的原则上达成共识。共同体意识也不是要毫无差别,而是要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保持一致。在当代中国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要达成统一和保持一致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就是达成统一和保持一致。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带来我国结构上的深刻变动和样态转型,社会分层化现象十分明显,体制差异、人群分众、利益多元、思想独立、选择自主,等等。这些现象隐藏着国家边缘化、社会碎片化、群众离心化的危险。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性表现在能够凝聚起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的政治力量,包括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他们社会影响力大、政治参与度高,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更是解决潜在危险问题的关键突破口。目前我们党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要求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政治性,尽可能凝聚、挖掘党外的政治力量,杜绝潜在危险的发生。因此,要在全民族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对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越的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的文化自信。围绕 “四个自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是统一战线工作政治性的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和各界群众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保持一致,才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能量。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8-01-06(01).

[2]陈须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J].当代世界,2016(07):8-1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4]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18-03-05(01).

[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6]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89.

[7]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01).

[8]廉维亮.新时代统战教育培训要从巩固政治文化共识入手[N].人民政协报,2017-12-28(01).

[9]杨卫敏.习近平总书记统一战线重要思想论纲[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5):3-19.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