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2018-04-01闫立超
闫立超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的初步开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的广泛开展阶段;21世纪以后的深入开展阶段。梳理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历程,应当从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的总体规划、方式方法和载体,增强学习先进典型的意识以及增强史来贺精神学习和研究的学理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的豫北城市——新乡,有一个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乡的大地上接连不断地涌现出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郑永和、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梁修昌、许福卿、范清荣……每一个先进典型人物都是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是这个先进群体中的核心和领军人物。[1]5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史来贺同志带领刘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穷乡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原首富村”,并形成了史来贺精神。史来贺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2]16-24“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3]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4]。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是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对于凝聚人心、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史来贺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样,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研究史来贺精神,回顾、反思近60年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历程就尤为必要。
一、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基本历程
史来贺是20世纪50年代就被党和政府树立起来的全国英雄模范人物。自此,学习刘庄、学习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的活动,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党和政府组织的有领导、有组织的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活动;二是民间自发开展的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活动。近60年来,在新乡市委、河南省委开展的历次学先进活动中,刘庄及史来贺始终都是一面旗帜。我们可以把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的初步开展阶段。1957年刘庄棉花大获丰收,史来贺作为全国植棉能手参加了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握着史来贺的手说:“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给全国树立个榜样。”[5]1958年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农村粮食大幅度减产,“有的农村发生杀牲口、砍树、藏粮等现象;有的地方遭灾歉收后仍高报产量,导致征了过头粮,发生饿死人的事情”[6],但是地处豫北大地的刘庄却连续实现粮棉大丰收。“1963年4月23日,《河南日报》在第一版发表题为《从全局出发的人——史来贺》长篇通讯,并配发《从全局出发的光辉榜样》的社论。介绍了新乡县刘庄大队中共党支部书记史来贺从全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胸怀与事迹。同年7月18日,又发表题为《一直保持劳动者本色》的通讯,赞颂史来贺勤奋劳动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7]“1963年新乡地委作出向史来贺和刘庄学习的决定,号召学习刘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奉献为民,集体生产搞得好。文革十年,史来贺坚持抓生产,发展工副业,因为政治不合拍,有领导、有组织地学史来贺、学刘庄活动中断,但是在广大群众中自发学史来贺、学刘庄却从未间断过。”[8]94这一时期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活动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有官方组织的学习活动,也有民间组织的活动,受“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影响,民间开展的学史来贺、学刘庄活动多于官方组织的学习活动。其二,这一时期的学习活动没有明确提出“史来贺精神”概念,总是将学习史来贺与学习刘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结合在一起。其三,这一时期开展的学习史来贺活动,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为当时的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的,“社会治理方式就是通过树立典型,围绕政治目的不定期地开展学典型运动,来进行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9]。
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广泛开展阶段。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0]655。史来贺从刘庄实际出发,“实行了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刘庄率先实现了小康”[11]146。新乡地委1982年3月作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刘庄学习的决定》,要求学习刘庄“经常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学习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史来贺同志党性强、作风正、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带头奔四化的彻底革命精神”[12]。在80年代这一阶段,新乡市委高度重视学习刘庄和史来贺活动,“1989年,新乡市委组成研查组,对史来贺先进事迹作出了系统总结和宣传。12月14日,新乡市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为防止学先进活动停留在一般号召上,1990年4月作出《关于学习史来贺,争当优秀党支部书记、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的决定》。1993年10月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开展争创先进乡镇党委活动的意见》,同时树立了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为学习榜样。为了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抓党建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市委又于1996年作出了开展创建党建先进县活动,进一步把县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了实处”[8]95。上述3项活动,构成新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旋律,形成了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相互配套、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率先在全国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活动口号。这一时期开展的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党政部门公开下发文件发起的学习活动较多。其二,产生一批专门研究史来贺同志的研究成果,如由冯治和张敬民所著的《史来贺评传》(华龄出版社,1991年)、河南省委组织部编写的《史来贺与刘庄村——刘庄经验与史来贺事迹选编》(农村读物出版社,1991年)等。其三,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在史来贺精神和先进事迹的影响下,涌现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榜样吴金印、首届“中国十大女杰”刘志华、首届“感动中国人物”张荣锁等。
进入21世纪后,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开始进入深入开展阶段。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考察期间,江泽民围绕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0]881200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的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10]882史来贺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在新乡市委组织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刘庄被树立为全市学习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在学教活动中,市委组织1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各县区巡回演讲,史来贺亲自到原阳县传授经验。2002年,河南省委决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双强’建设活动。新乡市委把刘庄作为‘双强’建设示范村,用史来贺精神推动‘双强’活动的开展”[1]7。
2003年4月23日,史来贺同志逝世,掀起了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新高潮。新乡市委于2003年8月31日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提出在全市党员干部中进一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史来贺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品格;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11]144-148此后,开展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的规格也不断提升。2003年9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他50多年如一日,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习他50多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学习他50多年如一日,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13]2003年9月17日,按照中组部、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新乡市委在省会郑州联合召开学习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目的是把学习史来贺同志的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在史来贺同志逝世十周年之时,2013年4月19日,中共新乡市委在刘庄村召开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座谈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先进群体代表和党员群众近百人,共同追忆史来贺先进事迹,学习弘扬史来贺精神”[14]。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8月,习近平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1]6此后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发表文章开展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其中尤以朱夏炎、王钢的长篇文章《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影响最大。这一时期开展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活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其一,明确提出“史来贺精神”这一概念,党和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增多,活动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其二,开展的学习活动逐渐升格,从以新乡市为主,扩大至全省乃至全国,习近平也发出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指示等。其三,开展的活动更加深入,并具有了较为深入的学理性探讨,从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转向研究史来贺精神,于2014年4月成立了史来贺精神研究会,并将史来贺精神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巩固阵地,求实创业,集体共富”[15];涌现很多史来贺精神研究成果,赵智奎主编的《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之路》一书从史来贺精神的形成和定位、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集体经济、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民主政治建设、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党的建设、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之路的启示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史来贺精神。其四,2015年5月,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研究会成立,此后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转向了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如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群星灿烂耀神州——河南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研究》一书,从不同角度对近年来新乡地区涌现的10位先进人物及其事迹进行了论述、研究和剖析。王钢所著的《“星云团”之光——走进新乡先进群体》追溯了新乡先进群体形成的渊源,挖掘了新乡先进群体成长的主导内核和原生动力,探寻了新乡先进群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系统总结了催生新乡先进群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现行机制等,凸显了史来贺在新乡先进群体中的核心地位。
二、对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历程的反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不断受到流行文化、后现代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反观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近60年来的历程,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习活动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运动式的学习活动较多,且多局限于中小学校园;学习活动缺乏感召力;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受社会宏观环境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大学生等年轻一代群体中影响较小,等等。
第一,运动式学习活动为主,缺乏总体的长期规划和常规化的学习机制。史来贺入选“双百”人物,“这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就响遍全国的名字: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是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这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他领导的村庄始终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走在全国农业战线的前列”[16]。史来贺已经成为中国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符号和坐标。“建国后至21世纪初,在历次的全国劳模评选中,他都榜上有名,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毛主席就先后9次接见过他;他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4次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7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4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17];被誉为“五十年红旗不倒”“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这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民族英雄,由此形成的史来贺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和政府应当作出长远的、常规化的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活动规划,使学习史来贺精神融入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然而历览近60年来开展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受社会政治环境和政治运动的影响较为突出,多以官方下发文件的方式开展,或由各新闻宣传单位发表纪念性文章,以运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长期性、常规性的学习活动较少。
第二,受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意识有所淡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稳定的道德秩序带来强烈的冲击,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民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有所淡化。在社会思想意识层面,价值多元化特征与人物报道一元化的矛盾以及偶像文化逐渐取代榜样文化;在社会现状层面,转型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公德淡漠、职业道德失范等现象使公众对道德榜样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知行脱节现象普遍存在。[18]人们远离了崇高,遗弃了英雄,更加重视眼前的现实利益,追求自我功利性价值的实现,对利益的需求超过了对道德的需求。[19]社会心态的变化给弘扬史来贺精神带来较大的阻力和负面效应,也对整个社会的榜样教育造成很大冲击。面对新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依靠党委和政府下发文件发起的运动式的学习英雄模范活动效果甚微,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当前开展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我们不仅要应对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还要直面当前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三,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活动,而专门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开展的活动并不多见。无论是学习史来贺精神教育活动,还是党报党刊发出的宣传号召,主要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广大党员干部。例如,1989年《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共产党员的榜样——向史来贺同志学习》,写道:“如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像史来贺那样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党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一定会更加兴旺。”[20]中共河南省委作出《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和新乡市委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都是将参加学习的活动主体限定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体。其他党政机关在特定领域开展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较为鲜见。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也较为少见。目前可见的学习活动是教育部2011年开展的“以‘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命名班集体”活动,要求“各地各校都要把学习‘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作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营造浓厚氛围,形成长效机制”[21]。在此次活动中,新乡县刘庄学校五年级(1)班被命名为“史来贺班”。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的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还包括在新乡市区范围内的中小学开展的以学习史来贺精神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以史来贺命名的少先队英雄中队活动。
第四,在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方面,存在活动表面化、形式化、模式化,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动形式和载体等问题。长期以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单一依靠党政机关的行政力量推进,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下发文件、开会组织理论学习等灌输方式。这种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进、一厢情愿的、片面的灌输式宣传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活动必须适应政治的发展、经济形态的变化、受众价值观与态度的变化,才能发挥凝聚作用。这种“传统的榜样教育很强调教育的指导性、干预性、传递性等功能,主张将榜样教育纳入德育的一部分,采取自上而下、一步到位的宣传做法,这样做是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22]。这种学习史来贺精神的教育方法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一代学习史来贺精神的需求。尤其后喻文化带来的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和新兴媒体的兴起,也使得这种模式化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难把握史来贺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做到“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23]。
第五,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活动长期单一地由政府主导,受政治因素影响大,来自民间的推动力量弱。以行政力量为主导推进开展的学习活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过多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行的学习形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容易压抑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降低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我们的先进典型教育不尽如人意,并不是典型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格不能说服人,也不完全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对头,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受教育者对现实生活中教育者的人格不信任、不服气。[24]人们在学习史来贺精神时,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形象就是教育者即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自身人格的高尚与否,往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史来贺精神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也成为影响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中,最好的榜样教育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否则,再动听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宣传也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在实践中,领导干部的积极示范作用却未能有效发挥。[25]史来贺同志是一位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弄潮儿,他首先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一名有血有肉、个性丰满的共产党员,他的光辉事迹不仅局限于政府宣传树立起来的单一形象。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要重视民间研究者和民间活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中去,提升学习活动的实效。
第六,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还缺乏深厚扎实的学理性研究。学理性研究是保证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长盛不衰的基础。当前,史来贺精神研究的许多领域还有待深入,如史来贺精神形成的历史动因、新时代推进史来贺精神与时俱进等。史来贺精神研究的成果形式也主要限于新闻通讯、个人传记、报告文学,而学术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仍然比较少。从史来贺精神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队伍来看,主要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党的宣传部门工作者等,缺乏学术科研机构、学者的参与。从史来贺精神研究内容来看,重先进事迹而轻精神研究。
三、对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展望
回顾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通过对近60年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历程的回顾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提供借鉴。
第一,对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作出长远细致的总体规划,实现学习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实践体系,并将这种长期持久的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化工作坚持下去。作出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长远规划,是为了克服运动式学习活动“来时一阵风,去时一阵雨”的弊端,医治学习活动简单化、形式化、应付化、表面化的痼疾。建立这种制度是保证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从理论宣讲到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践形态的现实需要。就学习主体来说,应实现从少先队员到成年人的全覆盖;从地域范围来说,不能仅限于新乡市与河南省的区域范围,应将这种精神传播到全国乃至使其走出国界;从时间跨度来说,要像学习雷锋精神一样,将史来贺精神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使学习史来贺精神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中常学常新,不间断地丰富和发展史来贺精神。
第二,利用新兴媒体,创新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的形式、方法和载体。史来贺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力不够,虽然与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负面影响有关,但是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和载体等与时代和青少年学习特点相脱节,也是重要成因。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当前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4]经济全球化浪潮使第三次技术革命迅速普及,网络文化迎合了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点,新兴媒体成为传播流行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化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涌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挑战。依托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流行文化,同时也制造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26]加上后喻文化的影响,长辈和成年人在青少年面前所具有的知识方面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甚至“必须和年轻人共同学习,了解如何走未来之路。如果无视他们的新的知识(对世界来说是新的,对我们来说也同样是新的知识),那些受过教育、经验丰富的长者们在寻找新世界的答案时势必会感到困难重重”[27]。因此,我们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形势,探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方法和载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使史来贺精神真正地进课堂、进头脑。例如,将学习史来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以学习史来贺精神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以学习史来贺精神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创建“史来贺英雄中队”,等等,“必须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28]。
第三,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要学习他的精神实质,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史来贺的先进事迹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但是史来贺精神是历久弥新的。因此,我们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要学习其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不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史来贺精神的本质是什么?相关表述有多种,有“二十一字诀”表述、“二十八字诀”表述、综合描述型表述、一句话型表述等。[2]41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史来贺精神可以分为作为共产党员的“史来贺精神”、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史来贺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史来贺精神”、作为儿子和父亲的“史来贺精神”等四个层面。[2]41-42史来贺精神研究会对史来贺精神内涵的界定是:“坚定信念,巩固阵地,求实创业,集体共富。”[15]虽然关于史来贺精神有众多表述,但是共同认可的最本质的内涵是: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这是史来贺精神之所以“五十年红旗不倒”、成为民族精神产物的根本原因所在。[2]16学习史来贺精神,除了抓住其本质内涵之外,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史来贺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史来贺生活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时至今日,学习史来贺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精神,必须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际来进行,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进行。
第四,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要结合刘庄的创业发展史来进行。史来贺“五十年红旗不倒”与其一生身不离刘庄密不可分,刘庄是史来贺精神产生的沃土,史来贺精神是在其与刘庄的父老乡亲艰辛创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的,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的新时期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在中原大地的刘庄村这块热土上孕育和成长起来的。[2]7研究史来贺精神,离不开史来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轨迹,更离不开史来贺生于斯和长于斯的刘庄村。[2]7因此,创造史来贺精神的主体不仅是作为共产党员优秀代表的史来贺,也包括在刘庄创业、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刘庄村的人民群众。这与史来贺的群众观是一致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史来贺一生坚持“人不离刘庄、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29]史来贺精神与史来贺和刘庄是融为一体的。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必须与刘庄的创业发展史联系起来,与刘庄的集体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刘庄的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与刘庄的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与刘庄的领导班子和党的建设联系起来,这是解读、研究史来贺精神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史来贺同志在刘庄创业发展中的英明领导,如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化险阻为平夷,也要防止将史来贺同志神化,搞个人崇拜。
第五,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需要引入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增强史来贺精神研究的学理性。增强理论性研究,能够使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活动更有说服力,也能提升人民群众对史来贺精神的认同度;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不是意识形态的说教,而是一种理论思维的学习和科学价值观的引导。入选“双百”人物的史来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只读过一年私塾,但是其思想认识却具有很高的理论高度。史来贺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深造的经历,但是其长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朴实而深刻的领会。史来贺精神与同时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孟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挖掘史来贺精神的理论内涵仅仅依靠新闻工作者和党的宣传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尤其是社科系统和高校系统的学者加入,这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史来贺精神的必然趋势,也是继承史来贺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哲学等多个理论角度对史来贺精神展开研究,如当前已经初步展开的史来贺精神口述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