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开发楹联校本课程探索

2018-03-31张炼煌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苏轼

张炼煌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忽略了楹联的教学,许多中学生缺乏对楹联基本知识的了解。我们学校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把楹联引入课堂,校园,开发楹联校本课程,让中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课堂内容,开阔视野。

一、身边资源——利用楹联

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前身为“三江书院”,学校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是一副充满正能量的佳联。弘扬学校对联中精髓“三畏九思”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并把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养成教育中。挖掘对联价值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助推作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梅州市是中国优秀楹联文化城市。梅州市委市政府连续主办了一轮五届高水平的“客天下”杯征联比赛,引起全球华人的关注。荣获春联总亚军的是一副七言春联:“兔借神舟归月殿;龙携时雨下天宫。”兔年要走了,是如何走的呢?是借着我国的“神舟”火箭回的月宫;龙年要来了,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我国的“天宫”飞船上携着时雨而来。全联紧扣时事,既成功渲染了迎春的气氛,又热情赞颂了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讀者拍案叫绝,过目不忘。

二、精彩语文——融入楹联

在课堂上普及有关对联知识后,更多地在讲课文时融入对联,就可以把对联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用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导入课文:大家知道苏轼是哪里人吗?这副对联里的三词客和四大家又是谁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适时介绍苏轼是四川眉山人,这副对联就是挂在眉山三苏祠的,三苏即父苏洵、弟苏辙、兄苏轼,合称三苏,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上下联都是称赞苏门父子的,而苏门父子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吧。

对联是非常精炼的语言,言简意赅,运用对联概括课文,是一种理清思路、掌握内容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培养简洁表达的好方法。如用“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世上冤,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来概括《窦娥冤》。这样,既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降低门槛——学作楹联

学生听得多了,学得多了,自然而然去尝试作对联。如学生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一篇美妙的写景抒情的范文后,有学生作联:“柳荫月下,照见独步人,胸怀净土;荷塘岸边,记起采莲女,情系江南。”学生不仅从联语中描绘出宁静的夜色,而且还体会出作者当时思想感情。学完《兰亭集序》,同学们跃跃欲试,写下对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赏兰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叙幽情。”“群贤毕至成佳作;少长咸集悟人生。”“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妙趣横生山和水;触景生情乐与悲”等等。

记得在高二(12)班同学自我介绍时,还让他们根据对联基本特点写一些关于他们的嵌名联。同学们有的自己写的已经很符合要求,有的是经过了老师的修改,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班长柳兰:“柳影十二现;兰香天下闻。”海春的“海鸥跃地起;春鹭冲天飞”;祥清的“祥云集三江;清风临书院”;王浩的“王者风范;浩气长存”;志龙的“宝雅书鸿志;长空追青龙”;建浪的“建树天下;浪涌三江”;文芳的:“文才随勤出;芳菲伴寒来。”借以激励自己勤奋努力学习……同学拟写的对联都善巧思,有哲理,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四、提供阵地——开展活动

为了巩固楹联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高学习效率。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征集最喜爱的春联或收集名胜古迹对联,并进行展示。第二,组织讲对联故事竞赛活动。第三,成语妙对。有些成语是两两相对,妙语天成,宛如一副副精妙的对联。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客天下杯”古诗词对句比赛,参加广东省小联手比赛。第五,指导学生写反映学校生活的对联,如寝室对联、课室对联、社团对联等。

“联教润黉园,喜胜友如云,送来好雨;杏坛弘国粹,看繁花似锦,装点中华”。希望课题组共同探索,真正开发好这门校本课程并使其发扬光大。【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268)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孔府的年节楹联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