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与融合
2018-03-31陈磊
陈磊
摘 要:电影《老炮儿》通过六爷为代表的老炮儿与年轻一代间的冲突与斗争,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在社会价值观转向多元的当下,导演引领我们在影片中探索一条传统与现代平衡与融合的中间道路。
关键词:《老炮儿》 传统与现代 冲撞与融
2015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举行全球第一场公映,12月在国内首映的电影《老炮儿》,以其植根传统、反观当下的深度叙事和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获国内外媒体高度赞扬,获得不错的票房佳绩,为国产电影注入了一股新能量,刷新了新口碑。
《老炮儿》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在于影片提出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冲撞与融合的命题。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日益遭遇现代文明的侵蚀和碾压,伦理、道义、功利等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在社会价值观转向多元的今天,我们该何去何从?是固守传统还是拥抱现代文明?导演管虎对此作了深刻而理性的反思,引领我们在影片中探索一条传统与现代平衡与融合的中间道路。
一、六爷——传统的化身
卡西尔比在《人论》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的活动就是符号活动,即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由于人是符号动物,因此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是符号文化。人类文化的各种形式包括神话、语言、艺术和科学等无不是符号的不同形式。人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无不是人的符号世界。”①影片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地点——民俗、民风、民情浓厚的北京四合院,人物京味儿十足的方言,这些均带有传统文化符码性质。六爷、灯罩儿、闷三儿、洋火儿、霞姨等老炮儿无疑是老北京的符号,代表了重义轻利和忠孝礼信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晓波、小飞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背离甚至抛弃传统,代表着现代文明和秩序。“这部电影的主题,首先是涉及人的尊严问题。就叙事而言,最外层的一种矛盾是两个世界、两个江湖、两种秩序的对撞。”②当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同一时空遭遇时,它们之间的冲突与对抗自然无可避免。
“老炮儿”,北京俚语,北京人又叫“老泡儿”,“意指在监狱中不停进出、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类社会阶层,过去老百姓口中的老泡儿,常指性格暴烈、行为混蛋的混混……今天引申的老炮儿,更多的指向是在某一行业曾经辉煌过的中老年人,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尊和技艺,受人尊重”③。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以儒道互补为内核,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注重忠孝仁爱、礼义恕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求“泛爱众”,爱一切人,做到与一切人友善。当心中有爱,并将之扩大到父母、亲人乃至天下人时,由此便生发出了“忠”“孝”“礼”“义”“信”“悌”等价值规范。“老炮儿”六爷代表着传统,他有一班兄弟,不乏贩夫走卒、成功商人、地痞流氓等三教九流之徒。六爷过着吃油条煎饼,住四合院,提笼遛鸟,劝架讲和的悠闲生活。胡同是他的江湖,连城管也要礼让三分。更重要的是六爷身上体现出坚守传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義精神。“盗亦有道”,六爷讲规矩、重情义,有着做人的底线和信仰,这些久已缺失的传统价值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六爷的生活信条与准则——理或规矩。换言之,在“六爷”眼里,小到问路、兄弟义气、父子关系,大到正义节操、“茬架”、反腐,一切皆有规矩。“理”或“规矩”在“六爷”这儿其实正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化身。
首先,六爷讲“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六爷的身上体现了“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礼的思想。影片开头一对骑自行车情侣无礼问路遭六爷拒绝,还质问他们:出门前,家里大人没教你怎么叫人呐?情侣道歉后六爷才告诉他们正确的路线。他每次出门都会主动为胡同口老前辈二爷点烟。赴小飞之约的那个清晨,六爷还不忘最后一次为二爷点烟,因为风大点不着,他自己先点上后再送到二爷嘴里,这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畏,也是尊重和礼节。正基于此,和晓波喝酒时他会训导儿子:“杯子低点,没大没小。”
其次,六爷讲“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仗义执言的重义轻利思想在六爷身上同样体现得较为典型。“灯罩儿”无照经营遭城管暴力执法,车辆被扣又打了耳光,“六爷”据理力争、慷慨解囊为他讨回了公道,挣得了颜面,并亲自动手为“灯罩儿”攒一新车;“闷三儿”代驾打人被拘,他宁可向霞姨借钱也要交罚款赎人;向洋火筹借救儿子的赎金时,发现洋火浑身散发出暴发户般的金钱味和优越感,他拒绝接受援助:“有劲吗?你。你要这样咱以后就别见了。……别给哥几个这点情分全都给弄拧巴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六爷出于正义,明知自己“就是一小老百姓”,有危险,却决然将那张小飞父亲在瑞士银行的巨额对账单寄给了中纪委。影片结尾,六爷为不连累兄弟慷慨赴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是对儒家舍生取义的最好诠释。
第三,六爷讲“仁”。六爷古道热肠,处处讲“仁”,为别人考虑,也乐于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在规矩上,看见小偷将钱包丢弃进垃圾桶里,他坚持要小偷将身份证件寄还失主。“钱也拿了,那身份证儿你给人寄回去行吗?举手之劳,谁都不容易。”在自己囊中羞涩、处境艰难的境况下宁愿信其有,捐助200元路费钱给街头求助的建工学院学生郑虹。让人备感温暖的是郑虹后来守约寄还200元钱给六爷,仁爱之心和正能量因此得以传递。轻生者跳楼,他怒斥围观、怂恿的人:“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是吧?当他妈真人秀在这儿看呢!”晓波被打,闷三儿带一帮年轻人怒砸车行准备与小飞他们血拼的时候,被六爷及时拦阻了。“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因为他知道一旦矛盾激化后将让更多无辜的人卷入并酿成流血惨案。
第四,六爷守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飞的爱车被晓波划了一个长口,索赔10万元。六爷东拼西凑,将房子抵押给霞姨,三天后如约将10万元交给小飞。冰湖上六爷身着军大衣,手握军刀拖着残躯在蓝色天空的背景下奔跑的场面令人动容。“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明知一去不复回,依然遵守江湖规矩和道义,只身赴约,视死如归。
二、传统——沉沦与涅
在日益提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下,传统崩塌、道德失衡,积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呈现其保守、狭隘和不合时宜的一面。“老炮儿”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动乱无序、逞勇斗狠特殊年代,他们的旧观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体现在六爷身上是:恪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信条,不相信科学(西医),怕动手术;瞧不起女人,大男子主义;重江湖义气……
莫里斯用“能指”与所指指代符号与它所代表的意义,“皮尔斯把符号的所指分解为‘对象(符号指出的直接意义)和‘解释项(符号的引申意义),解释项可以无限延展”④。“韩礼德把‘隐喻解释为‘一个能指有几个所指,也就是说,用一个能指(一个隐喻)能说明几个在意义上有联系的事物。”⑤六爷与霞姨做爱时力不从心,茬架时颐和园冰湖上的覆舟和裂纹,心脏病反复发作直至冰湖上猝死……这些如同诗歌意象般隐喻镜头无不喻示着传统文化及其代表的礼仪观、道义观在现代文明面前呈现出动力不足与悲壮遗憾。
传统在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中出路在何方?张子恩根据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神鞭》重心落在传统的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上。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练的是传自佛门的回心拳,像和尚一样光头。可清兵入关,非留辫子不可,于是创出了独异气绝的辫子功。傻二因辫子功而名噪津门,被尊称为“神辫”。大清朝改中华,时兴剪辫子,傻二意识到个人无法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抗争,并没有抱残守缺,而是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练就了百步穿杨的绝活。“辫剪了,神留着。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
与《神鞭》不同,管虎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文化出路上的另一种选择:激活传统,批判继承,或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伴随六爷离去的也许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反之,六爷竭力维护着传统的价值观代表——理和规矩并未随之终结。鸵鸟的喻象反复出现,代表了六爷,影射着传统的困窘和无奈。鸵鸟由囚禁到逃亡、自由尽情地奔跑在大街上,喻示着被禁锢和抛弃的传统一种渴望突变的情感表达。正如话匣子霞姨对晓波说的:“只不过这会儿该着他们有点儿背,但是搁谁谁都不甘心是不?”当灯罩儿、闷三儿、洋火儿等一批“老炮儿”们潮水般涌向湖面,又意气风发、无怨无悔地横着膀子从看守所里大步迈出时,我们不难推断双方之间曾进行过一场恶战,个人对抗转向集体对峙,也是新旧价值观的较量和博弈,观众欣慰地发现传统精神此刻涅 重生了,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三、现代——与传统的冲撞和融合
“社会转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表现在价值观念系统的转变中,则是新生的价值观念体系不断挑战、质疑和撼动着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⑥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着六爷和晓波、六爷和小飞之间老北京与新北京、两种世界、两个江湖的对峙和博弈。六爷秉承传统价值观,而年轻一代则以自我为中心,玩感情游戏,缺乏责任感,藐视颠覆传统,代际鸿沟自然不可避免。六爷被打住院,洋火承担了全部的住院费用,六爷平日里的义气,“闷三儿”为朋友两肋插刀,霞姨的雪中送炭、不离不弃等老一辈价值观与晓波、小飞、出租屋的小伙等年轻人自私、无情和懦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首先,六爷与晓波的父子关系。“六爷救子”这一主要情节和线索串联起影片中的一粒粒珍珠,代表着传统和象征父权的六爷一直在找寻找着他的儿子,傳统的继承人——晓波。晓波作为传统的叛逆和现代文明的代表出场,他一开始对六爷不是仰慕和屈从,而是逃离和藐视。
晓波回家后父子对饮的那场戏非常精彩,新旧两种文化发生激烈冲撞,经历失控、坍塌与重塑,彼此矛盾激化到高潮、顶峰后逐渐趋于坦诚交流和温情融合。
六爷和晓波之间有如下一段对话:
六爷:我说你们这帮孩子,成天都想什么呢?除了图钱,图女人,还图什么?
晓波:图个乐呗。高兴就好。
六爷:你们高兴了,那别人难受啊。
晓波:那就没我什么事了。
影片结尾呼应开头,重现了问路的情景。“怎么说话呢,不会叫人啊。”弹球模仿六爷的口吻拒绝无礼问路的游客时被晓波阻止,客气而礼貌地为他指路,背景是六爷生前憧憬的“聚义厅酒吧”,胡同、鸟笼、老旧的自行车……“传统精神需要扬弃,只有符合现代精神,老理才值得传承,缺乏现代精神,老理将变得无理。”⑦晓波从叛逆、出走到认同和回归,从互不理解到子承父志,批判地承续了六爷遗留下来的传统精神和人生态度,完成了从“老炮儿”到“小炮儿”的时代蜕变和自我救赎。
其次,“官二代”小飞作为六爷的对立面,一开始与六爷兵戎相见,张狂、嚣张、不靠谱。那辆象征现代文明的高端跑车成为横亘在六爷和小飞之间的一道沟壑,两个世界,两个江湖,两种秩序。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深入,信奉“新规矩”的小飞逐渐被这个瞧不上的“老头”改变了。因为六爷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规矩、道义和担当:“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敌友关系向亦敌亦友的方向发生着微妙的转变。影片结尾小飞白发变回黑发,称呼由“老头”变成“六爷”,尤其是“冰湖之战”时,站在敌对和嘲讽者阵营中的小飞凝望着六爷举刀慢慢蜷缩、倒在冰面上,不禁流下两行眼泪。至此,小飞也完成了从嘲弄到尊崇、传承六爷的信仰和人生观、义利观过程。六爷举刀在冰湖上奔跑更像是一个文化上的仪式,传统与现代在此刻达成了共融共通。
现代化的进程往往以牺牲传统为代价,陷入一种道德的悖论。世风日下、礼崩乐坏下我们终将沦落为孤篷漂泊、喧嚣浮躁的一代。如何传承且坚守传统,让精神文化之根融入当代人的血液中,是使命,更是一份担当。也许这正是电影《老炮儿》的存在价值与引起观众广泛共鸣之所在吧。
{1}⑤ 郭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② 赵斌:《一部电影的诞生——管虎《老炮儿》创作访谈》,《创作札记》2015年第6期,第36页。
③ 老炮儿:百度百科[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E8%80%81%E7%82%AE%E5%84%BF/16766572。
④ 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4页。
⑥ 王光伟: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电影文学》2016年第19期,第74页。
⑦ 张吉山:《〈老炮儿〉的主题与表达》《文学教育》2016年第6期,第146页。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语文教学团队”(课题编号:2015jxtd057)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6jyxm1017)
作 者:陈 磊,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