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让高中政治课“活”起来
2018-03-31李慧
李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它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一个个探究型问题,让学生或自己或分组,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看似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上得灵活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变学政治为用政治。
一、强化参与体验功能,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不少学生将政治课当成可有可无的枯燥课程,他们处于被动的为高考学习的状态,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千篇一律的陈旧教法,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大重要原因。以往的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高中生无法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限制其思维与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可以在开阔学生视界的同时,强化信息储备,使学生的禁锢思维得到解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大大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窘迫局面。用丰富逼真的画面,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实现政治教学,这些都是教师口述讲课无法比拟的。
马克思·范梅南教育家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明确指出,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真实感受是最好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其自身独有的内在意义。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学生提出疑问:我们的政府真的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吗?为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笔者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湛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材料并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甚至辩论,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了湛江交通的便利有序,卫生设施的完善优化以及经济的崛起等;进而从身边事、家乡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湛江历届政府率领人民艰苦奋斗,实现崛起的创业历程;课堂中针对学生提到的有关湛江公交车拒载老人问题,增设了一个“拨打政府热线电话12345”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通过与政府相关人员通话表达自己的建议要求,得到了政府相关人员的肯定答复。同时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市行政服务中心,实地感受公务人员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真实的状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在实践中升华学生的政治认同,真可谓“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二、集中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是人类活动中最富于智慧的活动,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快乐的课堂形式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热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升华。
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运用,可以找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或是文字图片,或是动画视频,在制成多媒体课件后,将抽象无味的内容转化成形象有趣的可视化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感知后,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定的空间想象,在兴趣与热情的基础上,把原本抽象的理论性政治内容,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内化知识。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来,实现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成效。在讲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通过图片、音乐、文字整合技术设置两个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一:2015年强台风“彩虹”在湛江市區登陆,麻章区29岁村民李晓明在家中看到对面破旧瓦房在大风中摇摇欲坠,甚至有一面围墙已经被风吹倒。而瓦房内独自在家的90多岁老婆婆正蜷缩在屋角,拼命地喊“救命”。眼看那间旧屋将塌,老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假如你是李晓明,你会选择救老婆婆吗?
让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答案来到情境二:李晓明毫不犹豫地冒着狂风暴雨冲出家门,跑进对面房子里去救老婆婆。可不幸的是,一铁皮架突然从天而降狠狠砸中他的左小腿,由于伤势过重,李晓明的左小腿被截肢。
情境探究:因为救人而致残,你认为值不值?因为救人而致残,你还会选择去救人吗?请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通过信息技术设置生活情境的课堂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道德两难问题:考场上帮与不帮?公交车上让与不让?看到小偷,说与不说?有人摔倒,扶或不扶?从而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当不敢扶、扶不起经常上“头条” 的时候,你能保证自己摔倒时就是那个被帮扶的幸运者吗?怎样才能使帮与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行云流水般地撬动学生内心那根兴趣之弦,情境看似平凡,却能撬动学生思维的原点,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化抽象为形象,优化高中政治教学
不可否认,政治知识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部分抽象的知识点很难讲清,学生也无法准确理解。随着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深化应用,可以用具体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快速理解和掌握。当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无形之中便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在讲解“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鸡和鸭的孵化过程”进行同步对比,鸡蛋只能孵出小鸡,而鸭蛋也只能孵出鸭子,原因就是二者本质的内因不同。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决定着事物发展运动的方向。接着再问学生:是否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来呢?学生们在视频中自然习得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下鸡蛋才能孵化成小鸡,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的条件,就没法将小鸡孵化。随之学生会得出关于外因的结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界条件,它基于内因来加速和延缓事物的发展,却无力改变事物的基本发展方向。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课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高中政治教学得以优化,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在生动形象画面中更易理解书本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知识,可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四、搭建情感交流平台,提升德育水平
作为一门思想与政治的综合性教学科目,高中政治教学大多以故事和事例为载体,来传播相应的理念或理论。一些情感道德的内化往往是学生内在的心理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恰好借此成为学生情感与德育教育的关键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政治教学的核心。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播放合适的动画图片和音像资料,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感官感知参与的同时完成学习体验和交流,在探讨与思考中,完成政治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德育教育水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不断努力。
2016年11月10日,笔者作为学校第五批“共产党员示范岗”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在课堂结尾时,为了升华课堂,更好地贯彻本节课的智育和德育的教学效果,通过回肠荡气的音乐和丹心一片图励志的承诺创设情境。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手,作出郑重承诺:我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承诺: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学生作出承诺后,教师寄语:我希望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路该怎样走,人该怎样活。提高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不仅这节课,课后,还有一辈子,让我们在帮助别人中快乐自己,在知识升华中提升自己。这样的课堂结尾可以升华学生情感,使课堂达到德育之效。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