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8-03-31简柏洪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心球案例测试

简柏洪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特别是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三句话不顺心就可能会与人闹起来。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或不良行为时,应该找对方法,运用合适的策略,针对不同对象的表现,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先表扬后教育,减少心理抗拒

案例1:黄同学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在一节篮球课里,同学们正在四对四对抗,他觉得陈同学打得不好,就一边开球一边对陈同学说:“你会不会打球的,不会打的那里凉快去那里!”陈同学一下子就不高兴了,于是两人吵了起来。老师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下课单独把黄同学叫到办公室,对黄同学说:“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身体素质又好,又乐于助人,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你呢?就像这一次,我知道你是想帮助陈同学的,为何反而让他生气呢?就是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对,有时候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看到别人做得不够好,还喜欢沖别人喊。我觉得你要是能主动去给陈同学道歉,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家对你的看法。我们现在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如果很多同学不喜欢你,你也不会觉得快乐呀。要是能学会友善的与人交流、沟通,给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你一定会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分析:老师联系到黄同学一贯的表现,指出这其存在问题,引起了黄同学的反思和重视。接着老师又指出这是改善形象、改变说话方式的契机,鼓励他自己解决矛盾。教师能指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益处,往往能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乃至其他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二、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自我领悟

案例2:凌同学是一名迟入学三年的学生,在班上属于那种高大威猛、胆子够大的学生。他经常被老师选上做示范动作给全班同学看,老师也经常这样鼓励他。有一次,老师发现他在没有任何保护的空地上做鱼跃前滚翻,全然不顾老师的安全警示,还声称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不需要老师的保护了。过了两天,凌同学在教室里跟同学练习跳马时,他充当跳马,可是到另外一个同学跳时,他突然闪开,造成练习的同学手臂骨折了。老师找他谈话时说:“在古代有一名医自诩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周边有不少的居民有个发烧感冒的找他,他就开一副草药了事了,时间一长,他逐渐摸索出这种常见病的处方,还得到了人们的夸奖。有一次,一个村民不小心将手臂摔断了,他不进行麻醉就直接开刀给病人治病,结果将病人活活痛死了,后来被告到官府得到了严惩。”凌同学对号入座地说:“老师,怎么我感觉你在说我呀?看来重视保护帮助是对的,这次我深深地得到的教训,我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老师。”

分析:凌同学只单凭胆子大而不重视体育练习的基本原则,缺乏保护和帮助意识,还贸然与别人一起练习危险动作。老师用一则小故事使他醒悟。有时候碍于面子,学生本来知道自己的意见和做法不合老师的要求,也不愿放弃已见。这时候教师顾此言他,对学生心理旁敲,犹如春天的小雨,润物无声。

三、案例警示,学生受触动

案例3:一天,六(1)班的学生在进行实心球测试,老师安排几个身材比较高大的男生在投掷区负责捡实心球,把球送回需要测试的学生手中。突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负责捡球的李同学出于好奇,同时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将实心球投回了投掷点上。还好没有砸到人,老师迅速的让所有学生放下器材退后6米,有些同学被这突然而来的一幕吓蒙了。这时,老师大声地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在进行体育练习中,一定要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就像我们遵守交规则一样,不能随意横过马路,逆向行驶等。今天李同学的这种行为,若是砸到任何一个同学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样事情以前也在我们的比赛场地发生过,真是让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经过这次的教训,同学们在余下的测试当中,都严格按照测试的要求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分析:老师见李同学在投掷测试中反向投掷,便立即制止。为了让其信服,张老师以“反向投掷易造成教学伤害事故”当头棒喝,用生活中、学习中的鲜活事例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错误。

责任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实心球案例测试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幽默大测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摄问”测试
让实心球“飞”起来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