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练习使数学课堂更高效
2018-03-31余素娣
余素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敢于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层次练习。
一、 课前分层练习,让预习变成高效“前奏”
布置有效的课前练习进行预习,会让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时间更充分,使课堂更精彩。数学课前分层练习设计这一环节,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不同的课前练习,照顾个体差异,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时,我对本课“连减运算”知识点的预习安排,采取星级来布置课前分层练习任务的。教材例1的内容是:一艘船可乘90人,秋游学生有两队,甲队45人,乙队有25人,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位?我的分层星级任务如下:星:预习课本第4页例1,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上标记。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尝试用连减的计算方法求出船上有多少个空位?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列式求出船上有多少个空位?
这样的分层预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而且在设计题型的开放性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拓宽解题思路。
二、 课中分层练习,让学习变成高效“战斗”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练习时安排课中分层练习版块可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消”。此版块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有层次性的设计。可采取闯关的模式来完成,关卡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闯关,第一关是必闯的基础关,后面的关卡难度逐渐增大,闯一关加1分,谁闯的关卡越多,谁累积的积分就越多,然后根据积分进行奖励。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课中分层练习的:
第一关:①人民币的单位有()、()、();②1角=()分;1元=()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张1角;也可以换()2角;还可以换()张5角。
第二关:1张5元+2张2元=()元;5元-3张1元=()元;2张1元+4张5角=()元;8张5角-1张2元=()元。
第三关:①买1支钢笔要8元,可以怎样付钱?(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②我有10元,买1支这样的钢笔,可以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闯关分层练习设计,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 课后分层练习,让温习变的高效“回味”
因学生个体差异,课中知识的知识掌握面、掌握深度也相应存在不同程度,课后分层练习设计得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效率。如要让温习效率最大化,可以尝试课后练习分层设计。把练习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形式。必做题是全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关的练习,是必须要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是难度较高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做或不做(选做题做对的学生一次作业可奖励两颗星,星攒到一定数量也有奖励)。
数学教学中,在实施课前分层练习、课中分层练习、课后分层练习时,布置的练习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知识点必须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选择难易相结合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来设计层次练习。在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时,要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照顾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为学生“量体裁衣”。把练习题进行多层次设计,目的是使练习的量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