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新动态

2018-03-31许亚萍颜迪李梦远徐振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零售印度

许亚萍 颜迪 李梦远 徐振宇

内容摘要:印度是典型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与发展中国家。本文对印度的农产品分销(主要是农产品批发与零售)和农产品物流等方面新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剖析了印度农产品流通体系演化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印度 农产品流通 流通体系 批发 零售 物流

在过去三十多年间,伴随着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在资本投入、硬件设施、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和政策配套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适当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演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是必要的。通过对中文文献的检索不难发现,我国学界关于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大多针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的印度,相关研究较少。少数文献(施文,1984;郭冬乐、宋则、王诚庆,1997)曾专门研究过印度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近二十年印度农产品流通的新动态却鲜有论及。同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印度农业就业人口仍超过就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着为数极为庞大的农民——其数量可能与中国农民数量不相上下。重点考察印度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新动态,汲取相应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

印度农产品批发体系的新动态

印度农产品批发大致可分为先期的农产品收购与后期的批发销售两个环节。另外,印度国家园艺委员会(National Horticulture Mission,简称NHM)下设的终端市场体系(TMC)是具有印度特色的农产品批发体系,值得重点关注。

(一)农产品收购环节

先期的农产品收购环节,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农产品分级与收购两个子环节。

1.农产品分级。在农产品收购环节,分级非常重要,甚至是农产品收购的重要基础。在印度,农产品分级就是按政府制定的标准把不同品质的农产品予以分别安置。印度政府很早就很重视农产品的分级和标准化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分级办法就是旨在造福全印度的种植者(Harper,2009)的“农业认证标志”(即AGMARK)体系。AGMARK是一个应用于印度农产品的认证标志,目的在于确保当地农产品符合印度市场检验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这一独特的分级办法由1937年颁布的印度农产品法案(修订于1986年)强制执行,同时规定了使用AGMARK标志的条款和条件。现行AGMARK标准涵盖了各种豆类、谷类、精油、植物油、水果蔬菜以及粉丝这样的半成品在内的213种不同商品的质量准则。在国际贸易中,AGMARK尤其重要。AGMARK认证通过遍布印度全境的国有AGMARK实验室负责执行。实验室同时也是一个测试与认证中心。除在位于重要城市那格浦尔(Nagpur)设立AGMARK中心实验室(CAL)外,印度政府还在11个重要的节点城市(Mumbai、 New Delhi、 Chennai、 Kolkata、 Kanpur、Kochi、Guntur、Amritsar、Jaipur、Rajkot、Bhopal)建立了区域实验室。每个区域实验室都配备有测试区域性重点农产品的专业化设备,从而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测试。包括化学分析、微生物分析、农药残留以及黄曲霉素分析在内的多种专业测试,均可以在这些实验室中完成。测试样本包括所有调味品、香料、酥油、黄油、植物油、芥末油、蜂蜜、粮食(小麦)、小麦制品、绿豆粉、大豆种子、孟加拉面粉、生姜、精炼油、油脂、动物肠衣、肉类以及食品。

2.农产品收购。农产品收购试图在印度大量的小规模农户与农产品市场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在印度,除批发商在收购农产品外,一些零售企业试图通过ICT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连接农民与市场,其中涉及新的质量标准以及新的交易方式(比如订单交易)。零售商作为新型收购机构的加入,得以引入新的质量文化以及持续稳定的需求、供给,并使得农民更适应商业化的生产和营销环境(Singh and Singla,2010)

(二)农产品批发销售环节

过去几十年间,印度农产品流通网络不断扩展。1950年印度仅有286家受政府监管的农產品批发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农产品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06年3月,印度的区域性的农产品市场已达7566家。此外,印度还拥有21780个周期性的农村市场,其中15%的市场运作处于政府监管范围内。

印度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缺陷在于:冗长、碎片化的供应链;流通体系中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尤其是生产者获益较低;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难以确保;存在高浪费、低效率等问题。就农产品批发环节而言,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第一,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产地市场在印度境内的分布严重不均。对于农民而言,理想的规范市场应建立在其农产品种植地周围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地方。不同地区农产品市场尤其是产地市场密度相差甚远导致不同地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在旁遮普省(Punjab)仅有面积118平方米的规范农产品市场,而在梅加拉亚邦(Meghalaya),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的面积达11214平方米。第二,拍卖平台的配套设备缺失。封闭式或开放式拍卖平台仅存在于三分之二的规范市场,其中只有四分之一有普通干燥设备,不到十分之一的平台具备冷藏设施,不到三分之一的平台能提供分级设备。第三,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具有非常明显的垄断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较高的市场费用与营销成本,使农民与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蒙受损失的同时还抬高了农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印度农产品营销委员会(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ing Committee,简称APMCs)授权收取介于0.50%-2.0%的农产品售价作为市场费用。另外,农产品营销委员会还会收取粮食价格的1%-2.5%、蔬果价格的4%-8%作为手续费。此外,其他费用如购置税、称重税和搬运费也要计入市场费用及营销成本。在一些州,这些额外的费用支出超出原来费用的15%。第四,农民获取价格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足,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支出,仅小部分能成为农民收入,大部分消耗在流通环节。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由于必须有大量中间商介入,且缺乏冷链设施,这一情形更为严重。

(三)终端市场体系

在过去几十年间,印度国家园艺委员会(NHM)一直试图完善传统的批发市场、农村市场以改善农产品产后管理及营销。但是,由于存在以上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寻求新的市场机制以替代传统批发市场与农村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公私合营模式(PPP)下的终端市场体系(Terminal Markets Complex,简称TMC)应运而生,既满足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多重选择,又能解决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系列诉求。一般而言,传统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采集中心的建设费用很高,而在印度,批发市场的建设费用相当部分源自政府出资。这样,政府开始考虑利用公私合营模式(PPP)建设终端市场体系(TMC)。终端市场体系(TMC)是国家园艺委员会(NHM)下设的一个营销体系,旨在缓解当前几种主要营销体系供应链过于冗长、碎片化、高浪费、低效率等问题,同时又能够缓解政府投资不足的问题。与传统批发市场不同,印度政府不对TMC进行投资。TMC的承包人通过公开透明的投标竞价过程确定。利用这种新型模式,农产品市场尤其是产地市场建设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从而可以建设更多的农产品采集中心。

终端市场体系(TMC)的建设目标是:第一,通过在农户和市场间建立连接以缩短供应链长度,提升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第二,应用新技术对农产品流通结构进行专业管理,增加其竞争力,从而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来销售其农产品;第三,通过私人投资推进农产品流通部门改革,以加速流通及产后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增加农产品交易及定价透明度,并通过后向一体化提升农民收入稳定性。

终端市场体系(TMC)的主要特征是:第一,TMC采用轴辐式运输系统,其中的“轴”(hub)连接了少数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货或农产品采集中心(简称为CC),而“辐”则建立在各地“重点生产中心”以方便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运送至各个“辐”(spoke)。“辐”的建设关键基于便利农民与高效运营。TMC将和农民通过采集中心(CC)建立起后向连接,通过批发商、分销中心、零售商、出口处理中心等机构建立起前向连接。第二,生产区域的采集中心负责整合生产者(农民)、零售商、加工商及出口商等行为主体使其进入营销体系。采集中心的数量由市场大小、距离生产区域远近等因素决定。第三,建立拍卖系统用于确保定价及竞争过程的公开、公平与透明。第四,TMC将通过国家园艺委员会(NHM)的补贴条例吸引并促进私人投资,私人投资包括企业家、农产品加工商、出口商、合作社及农民等。第五,TMC将提供一站式物流存储服务,也提供商品运输及冷链设备。第六,TMC被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进行注册(据1956年颁布的公司法案注册),通过竞标方式选出合适的私人投资者作为发起人。私人投资人在一开始就主动将26%的股权移交给生产者协会以努力争取生产者协会对TMC计划的参与。目前终端市场体系(TMC)正在印度的几个州实施,它在分销鲜活农产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易腐烂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农产品均可通过TMC进行销售。印度农业部颁布的TMC操作规范中明确规定,能在TMC交易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调料香料这些易腐蔬果类农产品,还包括肉制品、禽类、奶制品、鱼类、海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以及非易腐农产品,其中易腐果蔬类农产品的处理率要高于处理总量的70%。

印度农产品零售体系的新动态

印度零售业增加值约占GDP的10%左右。近年来,印度零售业的销售额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明显超过GDP增长率。印度零售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需求方面看,来自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持续增长的居民收入、女性就业人数的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西式餐饮的快捷便利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及食品质量意识。大量食品零售商店的崛起从供给方面促成了这一变化(Cygnus,2007)。零售业从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6%-7%。在印度,零售业是雇佣人数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零售业为大约四千万人提供就业。在年度计划投资中,60%-65%的资金用于食品及雜货的供应链领域(Kalhan,2007)。

多数生鲜农产品零售链可视为消费者驱动的价值链,如消费者制定并细化质量标准,供应商如果试图让其货物顺利进入零售链中,就不得不努力达到这些标准。这些零售链通过对生鲜产品的质量保障、满足多样化需求、确保新鲜度及更低价格来创造价值。

与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相似,印度农民以小微农民为主。印度人均土地持有面积小于四公顷的农户所持有的土地面积占印度土地面积的95%;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印度人均可耕地面积从1971年的2.28公顷降至1991年的1.57公顷,再降至1996年的1.41公顷,2003年降至1.06公顷。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水果蔬菜的供应国,印度有15.3%的农民种植蔬菜、4.6%的农民种植水果。未来印度农业增长,要么依赖于传统作物亩产提升,要么依赖于用高价值作物(水果或蔬菜)替代现阶段种植的作物。随着印度的城市化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习惯改变,对于水果与蔬菜这类高价值作物的需求将会日益增长,这将有助于农业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目前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将小微农民和中型农户纳入这一增长态势中(Misra, 2009)。对于小微农民而言,最为显著的挑战就是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市场所提出的标准化要求,如何满足现代化市场的持续的、稳定的、大量的需求(Harper,2009)。印度的农产品流通包括零售体系未能充分考虑小微农民的需求,也未能充分考虑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的现实,这也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的共性问题(Singh and Singla,2010)。

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在零售业中受到诸多限制,不像在亚洲或拉美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印度大部分食品超市仍由印度本土企业或个人控制。在食品零售链中,供应链管理方面已有了显著改进,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准官方以及官方合同的应用来确保产品及时、高质量配送,从而为农民与现代市场提供了新的连接渠道,并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提高了农民收益。

印度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新动态

目前印度国内对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尽管在实践中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官方供应链机制的规模扩大(包括对于体制以及财政的规划、科技进步、改进后的管理实例的应用以及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但如果要解决更贫穷的农民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更多关注非官方机制。

(一)印度农产品仓储体系的新动态

据估计,印度的粮食收获后损失达5%-7%,水果和蔬菜的收获后损失甚至达到25%-30%。所以目前印度政府鼓励直接从农民手中进行大宗农产品的采购以减少中间环节成本,这就需要在农村周边建立冷链仓储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以保证收获后的储存与运输。在过去十多年间,印度农业部门重点资助农村仓储设施建设。另外,为减少农产品营销与交易方面的公共支出并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印度政府开始应用可转让仓单体系(Negotiable Warehousing Receipt System,简称NWRS)来增加银行对农业的融资激励。可转让仓单体系的优势在于:增加农村的流动资金;鼓励农产品仓储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缩短并建立更有效的供应链;提升分级与质量控制的回报;确保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与更好的服务。随着《仓储(发展与管控)法案2007》的条例生效(自2010年10月起),农民和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甚至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因此获益。

(二)印度冷链体系的新动态

冷链是供应链中一个较小的环节,印度仅有9%的农产品市场拥有冷链设施。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水果、蔬菜以及部分动物性食品非常依赖于完善的冷链系统。考虑到印度生鲜农产品极高的产后损失率,冷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后损失。近年来,印度本土消費者受全球化影响,对食物的需求逐渐从低价值谷物类农产品过渡到高价值生鲜农产品,这一需求的重要转变也揭示了冷链建设的重要性。更值得重视的是,生鲜农产品的产后损失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会对当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更多地指向于冷链。但印度政府对冷链建设始终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并未大力支持冷链体系建设。据官方统计数据,2012年印度全境冷链设施的存储能力达3011万公吨。印度冷链市场活跃,拥有超过3500家公司提供冷链服务。冷链终端供给商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另外15%的份额由移动供给商(如冷藏车)提供。就生鲜农产品领域来看,2010年印度约有250家运输公司提供冷链运输服务,出车量约为25000辆,其中80%用于牛奶运输,用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运输的不到20%。

印度的冷链体系面临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冷链设施分布极为不均。60%的冷链设施集中在四个州,24个州几乎没有配备任何冷链设施。第二,印度冷链设施仍嫌严重不足。据估计,如果要显著减少食物浪费的话,印度的冷链存储设备的容量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翻倍(即达到6113万公吨)。第三,印度冷链业还面临一些比较严重的困境:房地产价格攀升导致成本迅速上升。过去十多年间,印度房地产价格增涨超过280%。在美国,相同的冷链设备只需要印度冷链投资的一半左右即可;高昂的能源成本(主要是电费)。印度冷链业的电力费用不仅包括运行电费,还包括备用电力设施电费,因为印度经常停电。加上冷链体系的能耗偏高以及经常性的能源短缺,导致更高的资金投入及更大的冷链运营开销;冷链设备的单用途也导致运营成本偏高。印度国内大多数冷链设备都只供单一产品使用。其中3/4的冷链只用来储存土豆,因为它是一种重要的主食且需要谨慎处理保存。不同的产品需要在不同的最适温度下进行储存,所以多数小公司都只选择一种商品储存。

为缓解以上难题,印度政府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一是冷链建设费用在2012-13年的联邦预算中被确认为由公共设施建设的子部门预算来支持;二是印度政府提供超过三十二亿卢比建设451座冷链设施;三是印度政府和印度工业联合会(CII-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种植者以及冷链设备制造商合作建设国家冷链发展中心(NCCD-National Centre for Cold Chain Development);四是政府批准多品牌零售中外商直接投资可占51%,以此来为冷链建设筹集更多资金。

参考文献:

1.郭冬乐,宋则,王诚庆.印度农产品流通体制考察.财贸经济,1997(7)

2.施文.关于印度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几个问题.南亚研究,1984(1)

3.徐振宇.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4).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15

4.徐振宇.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演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5.India:Agricultural Marketing

6.COOPERATION DIVISION Annual Report 2012-13

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Research,ICAR2010,Valladolid(Spain), 3-5 November 2010

8.Harper,M . Development, Value Chains and Exclusion‖ in M Harper Inclusive Value Chains in India: Linking the Smallest Producers to Modern Markets,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Chapter 1,2009

9.Sukhpal Singh and Naresh Singla,“Fresh Food Retail Chains in India: Organisation and Impacts”,Centre for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CMA)Publication,2010

10.Final Report of Committee of State Ministers, In-charge of Agriculture Marketing to Promote Reforms,2013

11.Shakeel-Ul-Rehman,M. Selvaraj and M. Syed Ibrahim:“Indian Agricultural Marketing- A Review”,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Vol. 2, No.1, pp. 2012

12.Reardon,T. and Timmer,P.C.2005. Transformation of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Outpu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1950:How Has Thinking Changed? In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3A, ed. R. Evenson, P. Pingali and T. P. Schultz. Amsterdam: Elsevier

13.Amrutha C.P.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Karnataka state A case of onion.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harwad,2009

14.Basu,K. “Indias Foodgrain Policy: An Economic Theory Perspectiv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2011,46(5)

15.Gulati,A.,S.Jain,and A. Hoda.“Farm trade:tapping the hidden potential.”Commission for Agricultural Costs and Price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Cooper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Government of India,Discussion Paper,2013 No. 3.

16.Ganesh-Kumar,A.,R. Mehta,H. Pullabhotla,S.K. Prasad,K. Ganguly,and A. Gulati. “Demand and supply of cereals in India: 2010-2025.” Discussion Paper No. 1158.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Washington, DC,2012

17.Tripathi, A. and Prasad, A. R.“Agricultural Determinants”,Journal of Emerging Knowledge on Emerging Markets,2009 Vol. 1(1),

18.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Setting up of Terminal Market Complex,Government of India,Ministry of Agriculture,2009

19.Fruits and Vegetables Grading and Marking (Amendment) Rule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ON,2012

20.INDIA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s (INDGAP) Certification Scheme,QUALITY COUNCIL OF INDIA,2014

猜你喜欢

农产品流通零售印度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