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特征分析
2018-03-31陈舒
陈舒
内容摘要:作为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我国商贸流通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特征表现为:需求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供给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全球化与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在我国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趋势下,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需要有所调整,通过创新政策、创新智能化发展与创新市场经济体制等方式,提升流通效率与效益,促进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供求结构 创新
流通业概念与特征
(一)流通与流通业概念的界定
流通概念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上来讲,流通是将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这一整个循环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商品形态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之中产生变化。其中包括产品、资金、相关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的流通;从狭义角度来看,流通主要是指商品的流通,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或者专门为商品流通服务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总和。
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其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总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一2002)》标准以及国家商务部于2004年公布的《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可准确的了解流通业的概念:流通业是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专业性产业的总称,不仅涵盖了批发业和零售业,也囊括了物流业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对于流通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也将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投入到流通业当中,使得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蕴含着现代化气息,逐渐向创新性商贸流通转变。以传统流通业的定义为基础对现代流通业进行定义可以看出,现代流通业是在整个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借助现今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国际通则而建立的商业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业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结合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商流、物流的合理高速运转,有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将流通业界定为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物流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四个部分可以简化研究内容也有利于收集和获取数据,有助于流通业的研究。
(二)流通业主要特征
动态性。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也处在不断改革和推陈出新的过程之中,流通业亦是如此。从工业革命时期到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流通业也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生产与消费。流通业从初期发展逐渐向高级、绿色高效的形态发展,其发展过程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动态化,这样的动态化发展符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流通业的动态性发展特征。
创新性。创新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流通业中创新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处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和符合時代特点的管理思想,通过改变流通观念、完善流通业形态和技术来促进自身健康科学发展。这一过程需要流通业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通过建立创新性运营和管理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组织活力以适应国家与市场的发展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及自身高效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在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流通业涵盖了各个环节与多个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其他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也只能融入进这个大环境中,才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体系中,流通业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系统高效运转。
信息化。流通业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流通业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以信息量庞大的信息网络为基础才能实现高效、可持续的运转。信息要素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流通业的发展只有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商品流通速度、效率以及范围都得到了加强,开展新型流通业态,促进流通业从传统模式向新型流通模式转变是当代流通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特征
(一)需求结构倾向于服务业
根据李静在《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特征、产业链构成与创新提升战略》中的研究发现,在定量分析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需求结构下,其通过对比分析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初始投入结构与其他服务行业的同类指标均值,发现住宿餐饮与批发零售行业的营业盈余系数明显高于其他服务行业的均值,这代表着传统商贸流通业的附加值依然较高。而在中间需求率的数值反馈方面,可以发现住宿餐饮业与批发零售业对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仅为29.16%,明显的低于其他服务行业的中间需求率平均值。服务业对住宿餐饮与批发零售业的投入最高,中间需求率达到48.97%,随后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农林牧渔业。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传统商贸零售业在需求结构方面,明显倾向于服务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制造业、建筑业与农林牧渔业逐渐落后于服务业,但依然需要注重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需要商贸流通业发挥其作用,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给结构倾向于制造业
从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给结构来说,其对制造业供给程度最高,随后分别是服务业、建筑业与农林牧渔业,在数值表现上,传统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中间使用率为35.73%,住宿餐饮业与批发零售业对制造业的供给,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中间使用率的数值差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差25%以上。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给结构,更多的偏向于制造业,而初级农业与服务业的供给水平较低。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缺少服务体系的构建,缺少品牌化与规模化的发展。我国流通企业在组织以及集中程度方面严重滞后,经营规模也比较小,限制了规模优势作用的发挥。
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供求结构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在城市整体经济结构中,商贸流通是其非常关键的构成因素之一,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城市经济的整体结构而言,构成城市产业的主要因素是以商贸流通为主要业务的第三产业以及商贸流通相关的服务业。对城市商贸流通结构进行优化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会使商贸流通业自身向现代化迈进的速度提升,有利于城市良好形象的建设。其次优化的商贸流通结构能够促进城市中商品流通基础建设的大力开展,带动城市信息流、物流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有效开展建设;同时城市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迎来了良好时机。商贸流通产业在结构上的优化促进了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反之,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也有利于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更加优化、科学的商贸流通结构,能够为整个商贸流通中商流、信息流、物流以及流通业态向现代化迈进提供充足的动力与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整个商贸流通体系的现代化。
(二)促进消费水平的增长
人口的大量汇集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因此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居民的消费。商贸流通的供求结构优化,将有助于城市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得以满足;另外,商贸流通业在城市居民与外部居民在物质、经济、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服务,均离不开商贸流通环节,所以随着商贸流通产业的稳定发展,将不断促进城市经济的前行。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市场消费结构也发生着转变。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日常消费中,餐饮类消费比重不断降低,服饰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消费中,低端商品的消费量日渐减少,中高端商品的消费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之下降的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费,而对于旅游、文化等娱乐消费而言,却呈现出了持续上涨趋势。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由传统单一性、简约性逐渐向着多元化、多变性以及个性化方面延伸,基本生活消费日益减少,而娱乐、休闲等享受性的消费占比却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行业的体系、业态以及经营、商品等结构,以此确保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吻合,从而助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工业化制造业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作为工业化的基础条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工业化发展。结合历史数据来看,英国商贸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英国通过对商业贸易市场的深入挖掘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特别是1820年,世界上近一半的工业生产源自于英国。随着政府对于商贸业的发展不断重视,英国工商业城市也快速增长,直至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0个百分点以上,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不断调整、改善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对城市工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使得工業生产城市的特色愈发凸显。
基于创新视域下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产业与市场优化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
将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向供应链管理效应推动,通过提高产业发展,增加商贸流通产品的价值与经济效益,尤其是提高产品服务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创新,要同时兼顾实体经济与虚拟资产,在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环境下,增加产业价值。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支撑产业发展,例如信息业、软件行业与电子商务服务业等,充分发挥供应链衔接产业的价值,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供应价值链,优化商贸流通产业的供求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还处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下,必须要通过创新市场发展机制,打破国内的区域性市场界限,整合国内优质的资源,推动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业想要与新型城乡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居民服务能力。从微观的角度而言,要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商贸流通差距,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为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农村流通体系的资源,可有助于构建覆盖城乡区域的网络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大大提升商贸流通市场的影响力,进而为城乡商贸流通的互动发展提供便捷的平台。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不断增加,将刺激其他上游产品的供给与下游产品的需求,进而增加整个产业链的产出量,在科学化的商贸流通市场结构下,推动我国经济产出的提高。
(二)创新政策优化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
在国内,通常情况下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呈通知、规划等一系列的引导性、非强制性的模式,纵观强制性相关法律条文却少之又少。其一,非强制性的政策主要源于国内流通产业的现状以及环境使然所决定;其二,相关强制性的法律条例对流通企业无疑可以起到有效的保障,确保企业的权益不受侵害,为其创建更为优异的法律氛围。两种不同性质的政策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对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实施具有极大的裨益。因而,在后续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拟定中,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并且,强制和非强制性政策的有机融合对创新政策的推动和实施起到了强而有力的支撑作用。
对于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创新政策而言,在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流通效率是政策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在政策的拟定和实施过程中势必做到思想、规划的一致性,不仅仅要强化意识的协同性,还要对资源进行科学、有效、针对性的去划分,致使流通产业供求结构的创新得以实现。针对当前流通产业供求结构创新占比相对较低的行业而言,其主要弊病来自于企业规模不大,欠缺行之有效的创新意识,加之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此外,虽说流通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现如今的市场环境对流通产业供求结构创新依然有着重重的阻碍。因此,在后续拟定创新政策方面,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确保流通企业创新实施中所必需的人才、资金等重要条件的满足,最终为创新政策的开展创造营建更公平、更灵活、更有序的市场氛围。
(三)创新管理优化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
创新商贸流通业的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其一,对每项管理措施予以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其二,在前者的基础上强化各管理体制之间的协同。面对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央政府为维护创新的有效实施,其将职权进行了逐層的下放,由此来实现地方与中央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得宏观及市场的调控更加的紧密,与此同时,彼此间的协同合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无论是政策的拟定还是执行,由于所涉及的部门众多,各个部门间的协作势必会造成诸多的问题产生,如此对行政措施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财政和税收等诸多措施所影响的也并非只是中央政府方面,其影响范畴更是辐射至各个地方政府,因此,政策的拟定和实施将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由于调控职能的下放,金融资源分配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上升,金融措施所运用的领域也迅速扩大。
(四)创新智能发展优化商贸流通业供求结构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流通市场经济机制有助于打造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在鼓励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同时推动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系统化与移动互联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商贸流通业。在此背景下,更要借助创新智能技术,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效率,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内部资源,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在客户价值创造方面,商贸流通业的智能化创新将有助于生产、销售与消费环节的紧密合作,改变传统市场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不断拓展商贸流通业产业链的外延,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规则与运作模式,最终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联合课题组,王波.国民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思考与新对策[J].江苏商论,2015(1)
2.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3.李静.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特征、产业链构成与创新提升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4.王波.新常态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15(11)
5.李彦春.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