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2018-03-31赵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急性心肌梗死

赵斌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 心功能指标方面,在FMD、LVEF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hs-CRP指标上,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指标方面,在TG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TC、LDL-C指标上,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在血脂水平调节方面,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在临床上,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不少见,且病情通常较为凶险,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心血管类危险性因素往往更多。所有,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应注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冠心病的危险性。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抑制炎性递质释放,降低血脂水平等功效[1]。另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能够通过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从而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基于此,本文选择到医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研究了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包括男62例,女5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2.8±3.3)岁,病程在2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9±1.4)年;观察组5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为(53.3±3.9)岁,病程在4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2±1.1)年。纳入标准:复合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他汀类药物过敏,潜在出血倾向或出血风险,患有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患有急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患有免疫性疾病,患有其它严重全身性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80),1次/d,每次1片。

1.2.2 观察组

患者适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338),1次/d,每次1片。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FMD(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LVER(左室射血分数)、hs-CRP(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指标包括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心功能指标方面,在FMD、LVEF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hs-CRP指标上,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对比

血脂指标方面,在TG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TC、LDL-C指标上,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在冠状动脉血管中,发生了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阻塞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相关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一定的影响[2]。脂质代谢异常将会造成动脉内膜中的脂质沉积,进而产生粥样物质。近年來,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由于该病导致死亡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3]。在冠心病急性发作当中,患者容易产生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在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当中,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血流发生暂时性中断,进而引发疾病。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胸骨后剧烈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肌酶异常、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加速等,甚至发生休克、心律失常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再灌注,但通过手术方法实现再灌注,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一般先接受药物治疗[4]。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可使用该药控制和降低LDL-C水平,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加以预防。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抑制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对内皮功能加以改善,并且对心脏纤维化过程加以抑制。另外,此类药物能够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对血小板聚集产生阻碍,使血栓的形成得以降低,通过对血脂水平的调节,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脂溶性调脂药物,在细胞膜之间穿透和扩散较为容易。瑞舒伐他汀虽然被动扩散性不如阿托伐他汀,但其具有较低的代谢率,高选择性高,同时具有低亲油性的特点,因而在血脂水平调节上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在血脂水平调节方面,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元刚.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130-132.

[2] 方 勇,张 帆.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2):280-28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急性心肌梗死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