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动脑”理念下“初中科学周末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2018-03-31陈晓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陈晓燕

摘 要:周末作业对于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巩固技能技巧、形成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既没有精选,也没有考虑学生不同的层次,如此作业空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养成了学生应付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周末作业不仅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反而会使一些学生偏离学习的方向,产生厌学的情绪。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从多个维度谈谈科学周末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关键词:动手动脑;科学周末作业;设计与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1.来自同事的呼声:5+2<5

同事们每当谈及周末作业时,认为大部分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如平时。平时本来会做的题目,在周末也会做错。查其原因,说是“审题”不仔细,做题“太快”了。同事们不得不感慨:周末作业不布置,跟教学过不去;周末作业如布置,跟自己过不去。这话虽有夸张,但学生的周末作业质量确实存在很大问题。看来周末2天自由散漫的状态使得一周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一个普遍性问题:学生对周末作业只是应付

学生周末作业状况好像进入一个怪圈:部分学生认为,周末应该属于自己的,所以做周末作业时随随便便,字迹潦草,对周末作业只是应付。尽管相对于平时紧张的学习来说,周末时间比较充裕,学生应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周末作业质量不高。这其中一方面缺少老师监督,在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关,同时又受电视、网络等诱惑,学生看电视、玩电脑占据周末一大半的时间。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深思,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鉴于以上两方面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科学周末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二、探讨与对策

(一)“动手动脑”理念下“周末作业”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所以优化作业设计,应考虑学生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既要有创意性、多样性、实践性,又要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探索真知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乐趣。因此,周末作业的设计关注以下特点:

1.趣味性

教師要“亲民”,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和筛选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作业。若教师布置周末作业时考虑作业本身的趣味性,不仅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兴趣,还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可行性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外界的不良诱惑多,自我控制能力又差。在周末,部分学生受电视、电脑的影响较大。教师要密切关注所布置作业的可行性,让学生抵制电脑、电视的诱惑,使学生自觉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值得指出的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必须自己先做一遍,这样的作业一般不会出现“小问题”和“偏差”。

3.实践性

泰戈尔曾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当然学生也不能被禁锢在书本里。教师除上课之余还可经常利用周末作业的机会,设计出一些实践性的动手动脑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亲近大自然,走向真正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咨询调查、查阅资料、分析归纳等具体实践活动,用照片、小视频、图表记录、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形式来完成周末作业。

4.差异性

学生们的基础不一样,周末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要有“选做”的拓展提高题,这样,既保证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又可以使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吃得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不仅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更要把好学生周末家庭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关。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开放性、自主性周末作业,把趣味性、可行性、实践性、差异性等融于一体,让学生从书面的科学作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体验生活、探寻真知,提高科学素养。

(二)“动手动脑”目标下“周末作业”设计与优化

1.强化周末作业的自主设计

教师不仅要树立课堂讲练结合的意识,而且要做到精讲精练,精心备作业——即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重组课堂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前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减少一些无效的作业,精选一些易错的、有意义的作业。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在作业上无效的重复的劳动,“减负”的关键在于教师。

如生活中,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是零散的、粗浅的,教材上也很少提及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一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了“摩擦力”一节后,教师可利用电脑上的画图工具画出以下三幅图:要求学生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下列三幅图中的摩擦力。通过周末作图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巩固摩擦力的三要素。

又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前,笔者曾设计如下周末预习作业:

(1)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_____________量出它的边长,然后用公式计算体积;测液体体积,一般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如下图1所示的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图中量筒测量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将游码归零后,指针静止时如图2所示。为了使天平平衡,我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天平调平衡后,测量物体时指针如图2所示,我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平调平后测金属块的质量时,左盘误放砝码和移动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

(3)小明爸爸说:“铁比棉花重。”你认为他的说法科学吗?应该怎样说才对?

若要计算物质的密度,其实只要测出该物质的质量、体积,根据公式,求出它们的比值即是该物质的密度。所以,笔者设计了复习体积、质量的预习作业。又通过日常困惑:“铁比棉花重”激起学生学习密度的兴趣,并通过学习解释日常困惑。

2.丰富周末作业的形式

在与学生谈话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可以丰富一些,生活化一些,要难易结合。因此,教师除了布置书面文字性作业以外,还可以尝试布置一些查阅性作业、动手操作性作业、模仿表演性作业等。在周末,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倡导学生向生活收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授学科特点适当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作业。笔者周末曾布置过这些作业:“筷子提米”“鸡蛋的沉浮”“自制土电话”“自制小孔成像仪”“自制彩虹”“月季、栀子花枝等植物的扦插”“花生、黄豆、绿豆等种子的萌发”……笔者对于周末作业的检查与反馈:一些方便携带的作业带回学校统一展示;不方便的动手作业可用照相机拍下照片或视频,利用U盘或电子邮件上交。

如学生做的“筷子提米”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深切感受,教师再适当点拨蕴含在其中的“静摩擦力”和“二力平衡”知识,这样的教学肯定比“纸上谈兵”更有效。

又如,学《光和颜色》这节课时,布置学生在周末天晴时自制彩虹并将成果拍成照片,通过实验说明:白光是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还有的学生将制作彩虹的过程拍成了视频,上课时教师将这段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

再如,学生将要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节课时,教师可在课前5天左右布置学生做种子的萌发实验:要求学生每天仔细观察,测量新植株的高度,建议学生把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并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学生设计的表格与上交的部分电子作业如下:

花生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记录(一)

花生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记录(二)

……

还如,学生对动植物知识很感兴趣,笔者曾在学生上动植物知识课前,布置学生到网络上查找一些动植物之最的知识各10种(或不限),将图片和文字说明按照word文档分页编写并打印装订成册。上新课时学生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编写作品,他们的收获远比老师照本宣科要好。下面是笔者学生的部分作品:

3.考虑周末作业的分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反映在作业问题上就是依据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不同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布置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分层作业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习目标、作业量、作业难易程度以及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作业的题型。如下是笔者曾设计的一份周末科学作业,分必做类、选做类和完成作业时間等,仅供参考。

第3节 植物与土壤(第一课时)(周末作业)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评价_______

一、必做题

1.人们在山坡、沙地上植树和种草,是依据根系分布特点来( )

A.防止风暴 B.保持水土

C.开垦荒漠 D.美化环境

2.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下列植物体的根系哪一个与小麦相同( )

A.石榴树 B.苹果树

C.广玉兰树 D.狗尾巴草

3.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 荫”,是由于柳枝容易长出( )

A.不定根 B.侧根

C.主根 D.无法确定

4.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细胞形状呈正方形,细胞核大,排列紧密,且能够伸长,这些细胞分布于( )

A.根冠 B.根毛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

5.暑假里小张同学在做糖黄瓜时加入了大量的白糖,不一会儿发现碗中出现大量的水分。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

A.是因为黄瓜果肉细胞大量失水引起的

B.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引起的

C.是因为黄瓜果肉细胞大量吸水引起的

D.是因为黄瓜果肉细胞大部分变成了水

6.若给农作物施肥过多,农作物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农民伯伯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

A.疏松土壤 B.大量浇水

C.减少光照 D.增加光照

7.右图是显微镜下的植物根尖纵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根尖的部位: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说说根尖的各个结构的作用,B中的细胞体积能________,促使根伸长;C中的细胞具有________能力,使根生长;D在根的生长过程中主要起________作用。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位,使根能不断长长。

(3)_________部位的细胞内没有液泡,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存在________部位。

8.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右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右图中,________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

二、选做题

9.在生活中,移植道旁树或移栽作物幼苗时为什么要带坨土?

10.课外进一步探究:

(1)观察菜地、池塘等地方植物根系的分布,分析植物根系特点与地下水位高低有什么关系?

(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在盐水的质量分数约为多少时,小青菜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动手做一做,你会有较大的收获!)

4.关注周末作业的反馈

对于教师作业批改的要求:不仅要批改出学生作业中的对错,给出作业获得的等级,点评学生作业的优点、进步,更应该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拿到教师批好的作业本订正后,教师要进行二次批改。针对学生们某些典型的错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收集错题并建立电子资源库。学生的科学作业一周下来,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些错误。周末是梳理所学知识,做纠错的最佳时机。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纠错的方法,如:

(1)收集错源:将作业中、各种测试中或者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

(2)寻找错点:把错题完整摘录下来,画出题目中最核心的错误。

(3)分析错因:分析当时解题时错误的原因,由此获得的启示。

(4)及时订正:针对自已的错误自我纠正,写出正确答案。

周末学生要把好自己的纠错关,教师定期检查,使学生养成“有错必纠”的习惯。为增强学生纠错作业的积极性,教师一段时间后可将纠错本在班级中展示,并评出“优秀纠错本”。以下是所教学生的部分周末纠错作业:

最后,教师在布置周末作业时切忌以下几点:

1.不布置惩罚性作业,这种作业会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2.不布置很难批改的作業,不给学生和自己出难题。教师对于已经布置的科学家庭作业,一定要有反馈,如果是书面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批改,并对典型错误进行集体讲评和纠错。

3.不把布置作业的时间长短当成学科之间竞争的手段。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学生各门学科均衡发展的前提。

三、成效与展望

笔者曾经为学生的周末作业颁发过“优秀示范作业”“最佳创意奖”“最佳小制作”等奖项,让学生们体验作业所带来的乐趣。笔者也通过科学周末作业设计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科学作业兴趣更浓、思维更为活跃,动手能力也大大增强。后进生们因科学周末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等特点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对科学的学习有了成就感。

总之,周末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给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对于科学周末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应充分体现新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在平时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多方面的能力。科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家庭作业,让科学周末作业展现它应有的地位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刘家访.教育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袁国道.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创新设计[J].学科教学,2006.

4.张玲,李成广.例谈新课程课标下让学生心动的作业设计.[M].中学生物学,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叶浅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