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屈原作品的楚文化特色与审美取向
2018-03-31董健宁
董健宁
摘要:古代文人的作品多是对现实的反映,屈原的作品尤其如此,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与众不同的楚文化,屈原希望通过对楚文化的描绘,表达出自身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另外,作者的作品中出现大量的美物美景美人,其寄托的是作者高远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屈原;离骚;楚文化;审美
一、问题的提出
战国年间,礼崩乐坏,国家纷乱,战斗不已。屈原作为当时楚国的文人士大夫怀着对国家的极度热爱和责任心,向楚国国君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只可惜多数并未被采纳,屈原无奈,只得在其作品中表达对楚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另外,屈原作为一代文豪,其作品本身体现了对美的无限追求,我们往往可以在其作品中看到美的意向,这一方面是本身作为楚辞创造者屈原在作品中自觉的审美取向,同时也是希望以作品中的美好事物来荡涤现实政治和社会中的阴暗。
二、屈原作品的楚文化特色
(一)总括
屈原作为楚国文人,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楚国地方民歌为基础的新的文学体裁,骚体。我们知道,在当时,诗歌体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绝大多数文人都是诗歌为体裁进行文学创造,典型的如《诗经》,其文体多是四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以比较平实的语言直面社会现实,如:“靡室靡家,猃狁之故”等;总字数一般不多,短篇居多,如《蒹葭》、《桃夭》、《硕鼠》等。而当时的南方的楚国民歌在文字上参差不齐,或四五言,或六七言,比如《新徐》中的语句:“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丘墓;其表现方式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文中以夸张的语句,跌宕起伏的情节来予以呈现:如《庚癸歌》中:“佩玉橤兮,余无所系之。美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楚国原有的诗歌很多带有兮字,这与其他文学作品也很不一样,如《接舆歌》:“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通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基本可以看出,离骚从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体现了楚国特殊的文化特色,继承了楚国已有的文学色彩。
(二)具体表现
我们以屈原的《离骚》为例,来展现其作品中的楚文化特色从意向上来说,主要表现在香草的择取上,我们发现,在屈原的楚辞中,多数的香草都不是常见物,因为这些物品是楚国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如:辟芷、秋兰、申椒、蕙茞、芳芷,這些物象都是楚地特产,只能在楚辞中才能如此大规模的呈现。其二是《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楚国地处江汉湖海之间,俯眼望去,气势涛涛,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有利于文学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形成。其三,楚国文化中的巫术色彩浓厚,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随后这种礼乐文化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开发较晚,鬼神迷信横行,到战国时期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现象,上天下地,鬼里鬼气,这在《离骚》当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如:“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其四,《离骚》的整个思想核心与楚国当时的政治文化密不可分,屈原之所以在《离骚》中上下求索而不得,主要是表现其在现实政治中的不得重用,甚至是贬黜的不满。另外在文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情怀也是与楚国当时深受秦国的进攻欺侮的政治生态联系密切。
三、屈原作品的审美取向
审美指的是欣赏、品味或领会事物及艺术品的美。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有诸多审美趋向,尤其是以美的意向香草美人表达其美的愿望,可谓是以美写美,笔端的美物书写的是心中的美情,虽然这只是一种并未实现的美好愿望。
屈原作品中的意象确实是一种美的存在,比如鸾皇、凤凰等善美之鸟,这些鸟类从来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表达,凤凰原指的是五彩斑斓之鸟,色彩艳丽,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冲击,所以后世帝王皇后常以凤凰自称;比如杜蘅、芳芷之香草,芳芷指的是芳香的在夏季会开出白色花蕊的花,听起来就极带美感。这些意象不仅自身很美,其表达的意境更美。比如芳芷的寓意是美好,表达了屈原对现实政治的憎恶,对美好人事的向往。比如鸷鸟由于长相比较凶猛,所以其它鸟类不愿接近,其寓意是作者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怀。
《离骚》,之中不仅以各种美的物象表达作者对美的向往,还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深知是神话典故来表现其审美取向。比如作品中列举了一些历史人物,如尧舜禹等,这些都是上古的盛世明君,对国家对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所称的三代就是这一时期,可见其政治清明,生活美好,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光明正直美好政治的向往。《离骚》中的神话则包括了神山神水等,作者之所以描绘到这些神山神水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带领其走出现实的浑浊,走向美好的明天。
四、小结
屈原作为扎根于楚国大地的士大夫、文人、政治家,对楚山楚水楚国人民有无限的热爱之情,作者见黜之后,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寄思于文学,因此在《楚辞》中,作者用楚语写楚山楚水楚人,美好意象的背后是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丑恶的鞭挞。
参考文献:
[1]高华平.屈原“美政”思想与楚国的诸子学[J].江汉论坛,2010-02-15.
[2]朱良志.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J].云梦学刊,2006-11-15.
[3]施仲贞.《离骚》名物表现手法之新论[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15.
(作者单位: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