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理论体系的思考
2018-03-31雷红云
雷红云
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者,是推动我国0~3岁早期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对提高家长及监护人的科学早教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是面向3~6岁儿童的教育,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幼儿园培养师资。尽管目前我国少数高校也开设了早期教育专业,但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还很薄弱,而且高校的师资也缺少在0~3岁儿童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职前、职后的师资培养培训都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社会对 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的客观需求,急需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理论研究。
一、研制早期教育师资专业能力标准
通过查阅国内外对早教师资培养的研究资料和对早教师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我们将早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定位于七个方面: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创设安全、健康学习环境能力、支持婴幼儿身体、认知发展能力、支持婴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由此进一步将早教师资职业能力细化为:
二、确立符合早教发展需要的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目标
根据早期教育师资专业能力标准,建立一套整合多种能力的在职早教师资培养目标对早教师资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些目标既要涵盖早教专业知识、态度、技能,也要凸显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使教师能较高水平完成早教的课程。
早教师资培养目标见图1。
三、确立早教师资培养的课程
早教师资的培养侧重于对早教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三方面的综合培养,与之对应的课程模块主要有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論课程主要包括婴幼儿身心发展理论、婴幼儿喂养与护理、婴幼儿发展特点与培养方法、婴幼儿游戏活动观察与指导、早教课程与管理、人际交往与礼仪等六个方面,具体见下表。
专业实践课程是以探究实际问题的方式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获得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主要包括观摩实践、教学实践、研究型实践。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婴幼儿、教学观摩、案例反思、交流汇报、参与课题研究等,实践性课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巩固与内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探究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积极的专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形成多元化的早教师资培养方法
早教师资培养涉及政府、教育、计生、妇联、社区多个部分,应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为早教师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早教师资培养过程中,要善于找出便于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内在规律性的方法,例如早教教研活动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讯—探索验证—成果表征—反思总结”的内在方法,早教教师个人成长活动按照“自我分析—成长方向—成长措施—实践路径—反馈反思”的方法进行培养等,避免教师在专业培养和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实践研修,提升教师岗位专业能力。
早教师资培养方式的创新,除了聘请富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婴幼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通过讲座、咨询、论坛、沙龙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经验、常规课例观摩外,还应加强早教队伍的实践研修,重点提升教师的现场观察和个别化指导能力。有研究表明,现场研修指导对早教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显著作用; Burchinal(2002) 认为,低学历教师更适合参加工作坊,从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Fiene 的研究结果显示,师徒带教比其他常用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师幼互动。
(二)研习式培训,提升教师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研习式培训是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提出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实地考察获取信息,互相研究讨论得出行动方案。教师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基于教育实践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对自身教育实践成效进行自我评价。
(三)网络学习,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学习是一种最大程度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职场学习新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建立幼儿园网络学习资源、开设园本教师网络论坛、鼓励教师开设个人博客等形式,引导教师养成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自我学习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体会到围绕课题研究,笔者以课题组为主导,通过召开实验园教师的观摩、研讨活动来培养师资是一种最有效的师资培养形式。师范院校作为早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基地,要办好早期教育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早教师资,早教机构内部要通过建构学习型组织,在机构培训中提高早教师资队伍的专业性。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