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2018-03-31夏丹吴伟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夏丹 吴伟生

现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必备工具,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近年来正着力于发展经济,互联网也在此时融入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整体发展中,并且催生出一种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1]。京东、天猫、聚美、淘宝等都是现今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并且已经在我国整体经济体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互联网虽然是近年来才开始迅速发展,但发展迅速就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外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体系为例,探讨其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一、我国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认知研究

现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文献库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大学生对待互联网创业态度的调查和研究上,相关学者应用各种方式展开了分析和探讨[2]。早在2007年,杨莉对重庆市五所知名度较高的高校展开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待互联网创业的态度很理性,并且创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短期内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是为了积累经验,利用互联网创业提升自我,发展自我;2009年杨芹英在贵州对当地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展开了网上创业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是因为担心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且当时已经有诸多网上创业成功的例子,该研究还指出大学生自身的背景、个人特质以及创业环境三大因素是影响互联网创业的主要原因;2010年刘洁对昆明理工大学的互联网使用意愿研究发现,就业压力、 资金门槛不是影响其使用的主要原因,创业成功示范、社会环境以及自我效能发挥这三大因素却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2011年李世佼调查了重庆市共 1774 名大学生,以问卷调查和基础访谈的形式统计研究结果,发现90%的大学生将创业理解为创办企业,80%以上的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认知非常理性,并且已经看出当时电子商务行业的前景和竞争的激烈性,有 6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创业并非是真正的创业,只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2012年汪景梁、张连峰等人通过对大学身实际创业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当前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偏小,在若干的調查对象中竟然仅占整体比例的1%,多数学生认为互联网创业有良好的空间和前景,有尝试的意愿,而84%的大学生将互联网创业当做提升自身的一种途径,却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2015年,许松美、文雅等学者对内蒙古地区有过创业经历或经验的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和研究,有77% 的创业大学生认为现今我国大学生创业门槛过高,即使有创业意愿,真正实施起来较难,且创业的成功概率较低,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没有受到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因此在创业方面严重缺乏经验[3]。

从近几年的研究动态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创业并不陌生,但对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其概念的把握较为浅显,对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的各种营销模式的认知还有缺陷,致使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敢轻易尝试创业,而尝试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创业成功率低,这些问题也反映了互联网教育尚需完善和改进。

二、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体系的探讨

(一)学会生活,注重开拓

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体系的建立,以生活、独立和开拓精神作为该体系的核心和重点,以美国的互联网创业指导的理念为例,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美国创业指导的第一堂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发现生活”,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应用互联网,发现生活中应用互联网获取实际价值的事例,从而学会从实践中发掘出互联网的实际价值和隐藏价值。哈佛时代的扎克伯格创立的“Face book”网站就是这一理念的典型代表,这一网站的建立是基于扎克伯格在帮助学生选课的过程中发现的奇怪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在课程选择之前,会了解其他朋友所选择的课程,在了解好友及同学选择课程的意愿之后,再去选择课程,这一“有意思”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并且在第一时间有了创建“Face-book”的想法,他认为建立这样一个互动社区网站,能够让更多的人以此进行交流,协助自身做出选择。除了学会发现生活,其次就是独立思维的养成,在国外教育学家的眼中,大学生已经是成年群体,完全具备独立思考与独立选择的能力,并且能够承担自身的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因此在国外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中,极为注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来决定之后的一切[4]。第三点就是注重开拓,开拓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行为,国外教育家注重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以全新视角思考问题,注重开拓并且勇于开拓。中国教育中模仿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外国教育学家所不看好的。创新、开拓的思维和方式,是互联网时代培养创业思维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史帝夫·乔布斯曾说:“选择为梦想冒险,也不制造跟风产品。”鼓励学生创新和开拓是进行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相信,并愿意为之努力,做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以全新的思维开拓新的产品或领域,才能获得创业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创业并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

国外政府以及社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提供了众多的支持,以美国为例,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政策已经在美国《劳动力投资法》中体现,并且美国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专门成立了大学生信息化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有创业意愿时,敢于尝试,敢于冒险。自20 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众多大学院校就明确规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一周内的任意一天参与企业活动,这是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后来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了教师和学生自由、流动性的身份,并且为大学生创业提出了诸多支持制度,甚至允许学生半日制上学,对于有创业意愿并且付诸行动的学生,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后再复课,一些院校为方便学生创业,甚至建设了专门的“创业”基地和宿舍楼,便于众多的创业学生相互交流。

(三)国家、政府、社会等机构的支持

从美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程序来看,对资产、资料等方面的限制较少,且对公司注册和申请的流程审核也极为快速,通常从申报到流程全部完成直至公司开业只需要 7 天时间,且在注册费用方面给予了绝对的优惠。美国政府与大学、风投公司三家联合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相对规范的经营市场,并且在高校教育体制中,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等内容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并且强调以互联网作为支持展开创业的学生,给予优先支持,这提升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且纷纷发掘自身的优势,在各个方面尝试和研究,使得整体创业氛围空前热烈。国外大学生在特殊行业领域介入和创业时,政府和国家给予的多数资助项目免去了学生承担贷款的职责,这也免去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更为踊跃地创业。值得一提的是,全美高校和顾主协会(NACE)通过互联网方式对近 100 多万名学生的个体意愿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提供创业性指导培训课程,对有意愿进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个体提供咨询,帮助其寻求合作的企事业单位[5]。从这些政策上看,美国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度是非常高的,且美国社会以及企业单位也乐于帮助学生,提供给他们创业和实践的机会,这就大大提升了美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整体创业率。

(四)不盲目跟风

在国外,很多创业者更愿意选择那些未曾被人涉足的新型领域,在新的行业中独辟蹊径,抢占先机,创新自我。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便是一个这样的人。当初计算机时代才刚刚开始,知识的共享还比较薄弱,比尔·盖茨便率先跨入这个行业,主张将计算机软件产业化,从而创办了微软公司。之后,他又在计算机领域创造了多个奇迹。他用为梦想冒险的精神,取得了创业的成功。因此,在创业路上不盲目跟风,敢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创新的意识去开拓新的疆土,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思想,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中西方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自由化,受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大学生更明白自身的目标,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而中国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方面更加保守,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力和韧性。所以说,中国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包含了专业知识的铺垫、面对压力的抵抗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

(二)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创业指导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教育尚属于部分高校或政府性行为,虽然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极为重视和关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旧处于分散状态,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鼓励性创业机制也有缺陷,尚不够完善。中国互联网实际发展水平并不低,但其与创业的联系并没有突出地体现出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指出:“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制度化形式对互联网创业起到关键性作用。”可见大数据的发展已经是形势所趋,且在当下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等信息工具或媒介已成为当前创业的主流,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而言,要主动关注,并且获取自身所能应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化的创业基本体系,如此才能发挥实效性。这要求学校充分掌握现今市场上的人力供求關系以及各领域的创业紧缺度,运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高校创业资源的投入以及人才的重点培养方向,从而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撑。除此之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给学校必要的数据,例如社会创业保障管理薪资以及近年来人社部门创业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且制定能够帮助学校进行互联网创业教育的政策或平台规则,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以及高校对现今创业体系的评估,并且制定合理的政策保障,加强制度信息的管理,简化相关的申报流程,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更为便利的道路,更好地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服务。

(三)跟踪式服务体系的建设

跟踪式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大学生坚持创业行为,并且愿意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及从小生存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大学生和国外大学生在创业思维和创业勇气上是有差异的。外国崇尚独立、自主、开拓式教育,鼓励学生应用互联网发现商机,并且尝试其他人没有尝试过的道路;中国式教育过于传统,太过注重以往经验的积累,因此中国的大学生面对创业,总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模仿前人的成功经验,并且选择众多已经实践获得成功的产品和领域来创业,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无疑要向外国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也必然顺应某种规律变迁,一成不变的商机是不可能永久停留的。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国内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都应该注重,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上文中指出,在互联网创业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工具,并且政府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此前提下,要构建“跟踪式”服务体系,在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前提下,可发现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便于相应的机构和相关的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和帮助。跟踪式服务体系可以包含多项内容,例如对有创业欲望的学生进行性格心理测试,并且通过简单的模拟对学生进行短暂的互联网创业前培训,增加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

(四)高校、政府与社会组织三方互联

互联网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基于现代发展模式和信息支撑基础上的创业模式,因此其具有灵活性和联动性特点。通过对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体系的分析,不难发现国外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方面不仅在思维方面创新性极强,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较强的行动力,有敢于冒险并且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各个机构的支持以及教师的鼓励,当然也与国外家庭教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过程中,联动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不仅是一种概念,也不仅是一种创业的方式,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整体就业创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而言,大学生创业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在此过程中创新思维的融入,能够为我国整体的创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进而间接提升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整体实力,并且在新思维的融入下,国家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全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固守老路,在时间的消磨下逐渐被淘汰。因此针对国内部分人员对大学生创业指导缺少深入理解的问题,应该大力宣传,倡导社会、政府等参与并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则针对目前的市场形势进行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课程调整,做好创业教育,在不同领域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必然会逐渐增加。上文提到,在某个阶段对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研究中,很多学生单纯地将互联网创业理解为在网上创办企业,或者利用网络进行营销,以这种思维作为创业导向,无法体现创业的创新性,只能创造一批互联网复制性营销人才。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创新性理念,由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协助支持,形成大学生创业联动机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中自由化、竞争性以及冒险意识的融入和培养,激励大学生勇于进行互联网创业,在创业方面突破新的界限。

四、结语

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国家对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学校也顺应形势开展了多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在内部和外部的呼声和烘托下,大学生对于创业的了解和认知也越来越多,而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我们更应该立足国情,分析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认知到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快速地调整和更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对于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研究,发现国外在自主创业保障体系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加大自身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从而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水平,但不能全套照搬国外的创业体系和模式,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平台,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让学生在有创业意愿的前提下,愿意冒险和尝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新华,周月.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43-50.

[2]杨宪敏,张海静,郝增华.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58-61.

[3]周素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研究——基于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103-106.

[4]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5]程林,刘京华,黄文璐.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中遭遇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福州大学城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138-140.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