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一口号” 凝聚政治共识
2018-03-31刘森
刘 森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1]这是对多党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提高思想共识,应当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客观规律,用历史的深度来把握当代的思想共识。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之后得到民主党派热烈响应,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格局。“五一口号”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历史作用,其重要原因就是凝聚了各方的政治共识,团结了最广泛的革命力量。本文试图考察“五一口号”所形成的政治共识内容,总结政治共识的形成规律,为新时代提高思想共识水平提供有力借鉴。
一、“五一口号”凝聚多方政治共识
政治共识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其“规定了政治共同体的基本目标与基本结构,从而确定了政治实践的方向,并构成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撑。”[2]政治共识作为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形成的共同政治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内容。著名学者萨托利把政治共识分为基本共识、程序共识、政策和政府的共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考察社会主体是否分享同样的机制信仰和价值目标;第二个层次包含的是大家都承认的规则,尤其是如何解决冲突的规则;第三个层次是作为异见的共识,即如何处理不同的意见的共识[3]。现实政治生活中,“意识”“规则”和“意见”并不是凭空存在的,其必然会通过政治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政党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主体,他们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妥协甚至斗争所得到的共同政治意识、共同的行事规则、共同的政治目标也就是政治共识的集中体现。“五一口号”由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后期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统一意志、集中力量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通过协商建国的方式构建新的国家,从而实现全民族的解放。“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和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和拥护,其自身内容构成了政治共识的重要内容。之后在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协商交流的过程,扩展了共识的内容,深化了共识的程度。“五一口号”自身内容以及之后的讨论和协商成果共同构成了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当时形成的政治共识:第一部分是政治关系的共识,第二部分是政治道路的共识,第三部分是政治目标的共识。
(一)政治关系共识: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数形成和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作为积极抗日、反蒋的爱国民主力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此时的中国社会处在向何处走的重大历史关头。蒋介石反动派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其在全国的独裁统治。和平还是战争、民主还是独裁,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选择。此时的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权建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诚拥护,解放战争也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变到战略反攻阶段。“五一口号”发布于这个时间节点之上,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号召民主党派与之团结合作协商建国。“五一口号”发布之后,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明确地表示:“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4]。回望历史,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重要的政治共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政治道路共识:放弃“第三条道路”,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
“五一口号”第四条中提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5]民主党派是在国共两党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的政治团体,曾对国民党实行民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这种幻想最后被国民党残酷的专制事实打破。“五一口号”坚定的指出只有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才有可能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这为当时处在困顿中的民主党派指明了方向。致公党回应“五一口号”时指出:“根据全国人民普遍的认识,清楚反动政府窃权卖国的凶残面目,觉悟的程度已到了空前的成熟……全国人民和人民敌人之间的生死斗争已达到最尖锐化,革命与反革命已明显地划分为两个阵营,人民已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观望。”[6]民革在回应“五一口号”时指出“在旧政协时代,人民深受八年抗战痛苦,因而渴望和平,对于当时的政府尚存有一线改革之期待。时至今日人民已因统治者之自食诺言,撕毁协议,发动内战,而对他们不存任何幻想了……今日之中国,只有革命或反革命两条道路,即爱国与卖国之分,民主与反民主之分,期间绝无中立徘徊之余地。苟且偷安,投机取巧,倚靠美帝扶持,轻视人民力量,都是自绝于民主,自绝于人民的死路。”[7]正是残酷的现实让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看清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真实面目,从而真正的放弃了“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坚定了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三)政治目标共识:多党合作协商建国,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五一口号”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目标,这些政治目标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充分认同。“五一口号”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8]这种政治的号召为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指明了实现理想愿景的现实路径。民革在回应“五一口号”时认为,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诚为消灭卖国独裁的反动统治和建立独立民主幸福的新中国所应循的途径。这一建议完全符合二十四年前孙先生所提出的预备会议和国民会议的精神,亦为本会行动纲领所明白规定的。”台盟在回应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出所要建设的联合政府,“是一个真正合法的中国政府,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9]民盟认为,新的政权能够实现“真正人民大众的民主;彻底持久的和平;脱离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奴役;建立在各被压迫阶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国内各民族之民主统一战线基础上的统一”[10]。中国共产党在“五一口号”最后三条提出:“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团结万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11]这指出了广大民主人士的长期的、根本的政治愿景,就是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农工党在回应中认为,“现对于新政协应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实现以农工劳苦大众为中心,包括民族工商业家,知识分子及一切爱国人士的民主联合临时政权,制定共同纲领,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主义进行彻底斗争,务求其根本消灭而后止。进而与各被压迫民族、各进步国家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为世界永久和平而奋斗。”[12]在解放战争的决胜阶段,“五一口号”提出的解放被压迫人民、赢得解放战争、实现民族解放的政治目标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的心声,得到了民主党派人士的衷心认同。
二、从“五一口号”看政治共识的形成规律
“五一口号”凝聚的政治共识,是在当时诸多的政治抉择中最终形成的选择,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为国家未来发展进行的探究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结果。民主促进会在回应“五一口号”中称,“五一口号廿三条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13]合作共识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的规律性。
(一)政治关系共识的确立是多方合力的结果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4]“五一口号”凝聚的政治共识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对当时各个政治力量的关系形成了共同认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是在当时诸多的政治抉择中的最终形成的选择。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在多方面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的结果。
第一,共产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共产党所提出的主张和奋斗目标让民主党派相认同,共产党在革命当中的领导作用让民主党派能够真正信服。致公党在回应“五一口号”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立场和态度是代表全国革命阶级和一切爱国的民主的阶级的,它与本党一向对国是的主张和奋斗目标,也正相符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的斗争中,贡献最大而又最英勇,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因此,这次新政协的召开,无疑我们得承认它是领导者和召集人。”[15]第二,国民党的反动暴行的外部推动力。国民党的反动立场在革命过程中是逐渐显现的,一系列的反动行径让民主党派逐渐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暴行。1948年5月5日,在港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联名发表《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致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电》,指出“南京独裁者窃权卖国,史无前例。”[16]正是国民党的反动暴行,给了民主党派决心反对国民党暴行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直接推力。第三,民主党派的清醒认识形成的向心力。民主是民主党派一贯的价值追求,如何在中国实现民主,民主党派经历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清醒的认识。民盟在1945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民主的意义是跟着时代在演变进步。民主的制度亦是跟着时代在演变进步。……我们对别人已经试验过的制度,都愿平心静气的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以创造一种中国的民主。……考验的唯一尺度是:人民是否有机会做人,人人是否自己的主人,人民是否国家的主人。”[17]而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之后,民主党派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人民才能够真正当家做主,民主党派作为人民的一部分也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并实现自身价值。从以上可以看出,多种主体的力量最终让民主党派坚定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五一口号”之后形成的这种合作关系的共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之后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更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政治道路共识的明确是在历史的对比中形成的选择
抗日战争胜利后,特殊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让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斗争的政治取向是站在“中间立场”,奉行“中间路线”,并企望调和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从而达到“自保和发展”的目标。正如1945年10月《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在各种实力对峙中,尤其是两大党派对峙中,树立一个独立的中立的集团,便为那种客观环境所要求。于是产生了这个民主党派联合体的同盟。”[18]但是,这种中间路线的思路很快被残酷的历史现实所打破。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种道路的选择逐渐明朗。一方面,蒋介石一意孤行的独裁、专制逐渐显现,国民党对国内的民主势力进行迫害,策划和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一系列惨案。1947年5月3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捏造的《中国共产党地下斗争路线纲领》,同年7月1日,蒋介石发布《动员戡乱令》,10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宣布取缔其组织和成员的一切活动。面对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各民主党派为保存实力不得不转变斗争方式,由公开斗争转入秘密的地下斗争。在经历了残酷现实的教训之后,民主党派对国民党的假民主有了新的认识。农工党指出:“抗战结束后,本党与各民主友党,为求政治民主化的初步实现,曾对统一集团力求让步,希冀由政治协商会议,达到妥协与和平,结果即极低级的民主决议,亦为反动统治集团所毁弃。”[19]另一方面,同时期共产党的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就实施了“三三制”的新的民主的实践形式,打破了战争时期无法实现民主、群众思想落后不能实现民主、民主必然会导致动乱等种种陈旧的认识,不仅实现了民主的政治发展,还让自己的政权逐步壮大发展。
“五一口号”让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致公党在回应中指出,“由于反动政府对新闻的封锁和压迫人民舆论,使得解放区的真实情景不为蒋管区的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全部了解,独裁统治者及其一切反动集团得以妖言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加以无耻的污蔑,诽谤中国共产党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但在这次‘五一’号召中,我们看到它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保护工商业的经济政策,是注意到各社会阶层的人民的利益,这不啻给予独裁者的谰言一个有力的回击。”[20]“五一口号”的发表澄清了共产党的政治愿景,明了了其政治诉求。1948年6月14日,民盟发表《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报馆暨全国同胞书》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发布以来,各方纷纷热烈响应,足见政治协商与联合政府的主张,决非任何一党一派独有的主张,而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是今日救国建国的唯一正确途径”,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21]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深刻认同,从而坚定地迈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三)政治目标共识的形成是在政治互动中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过程
政治目标的确定不仅仅只是结果的呈现,更是在过程中对于各个主体表达、沟通和互相理解的过程。“五一口号”能够得到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最终形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更是因为在凝聚政治目标的过程中团结了人心,争取了力量。
从共产党方面来看,其在具体目标的形成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征求民主党派的意见。“五一口号”发布的次日,毛泽东就致函民革和民盟的领导人李济深、沈钧儒,就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进行商讨。他在信中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定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个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此项会议拟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请参加此项会议。”[22]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行,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分别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央上海局和香港分局,开列出多达29人的受邀名单,邀其前来解放区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5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致电中国共产党华南分局,要他们就召开新政协问题,同真诚反美反蒋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爱国知名人士交换意见。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华南分局的领导下,在香港“以目前新形势与新政协”为题,连续召开座谈会,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其中。
从民主党派角度来看,其进行了充分的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五一口号”之后,各民主党派对拟定中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施政纲要,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协商讨论。在7月31日,民进在港理事会议通过《中国民主促进会拟提出政治协商会议之行动公约及政治纲领》,全面系统的提出了民进对于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政治主张,包括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加强统一战线的团结、筹备民主联合政权的施政纲领、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根据不同的任务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民盟总部宣传委员会拟定了《新政协的提出与本盟的态度讨论提纲》,正确说明了新政协的根据、性质、意义及民盟对新政协的态度诸问题,发动广大盟员和群众开展讨论。中国民主同盟总部机关刊物《光明报》广泛开展对新政协的性质、特点及任务的讨论,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政协与旧政协不同,以及为什么应当由共产党来召集。这些问题的讨论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凝聚了智慧和力量,让政治目标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具有操作性的政治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在整体政治共识的前提下,不同的意见得以发表和表达,很多意见可能并不能体现在最终共识成果中,但是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让最终的政治共识获得各方充分信服。
三、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多党合作政治共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政治共识也应当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五一口号”发布7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化,各方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时代回望“五一口号”,就是要不忘合作初心,继承光荣传统,用历史的眼光把握当下的政治共识。在新时代提高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可以从政治关系、政治道路和政治目标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一口号”提出标志着民主党派选择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经过历史的检验之后的坚定选择,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看到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从国内来看,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刻矛盾,改革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改革措施和重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当落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继承和发扬“五一口号”所形成的共识和传统之中不断发展而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在调节政党关系、整合政治意识、凝聚政治共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政治功效。当前,面对不同个体间经济、政治、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更应当加强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搭建平等协商的矛盾调解平台,一方面可以使多元化带来的分歧与冲突在包容的制度环境下和平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多元主体对制度及决策程序的合法性认同;另一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为各民主党派提供了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使各民主党派能够在对执政党的政治运作、政治决策和政治结果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的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并就多元化社会冲突达成决策共识。近年来,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在新时代凝聚新的共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现实依托。在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党应当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项基本职能,在履职之中体现政治共识,充分调动广大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新时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二)在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中国迈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何选择一条能够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各国人民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近七十年各国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一方面,苏联式社会主义曾一度辉煌但最终经历了巨大挫折,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悲剧收场;另一方面,西方推行的所谓民主模式在发展中国家遭遇破产,西方国家曾为之欢呼的“阿拉伯之春”变成了“阿拉伯之冬”,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一些按照其设想进行改造的发展中国家依然一盘散沙甚至陷入动乱。历史证明,只有与本国实际相契合的道路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回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各种挫折甚至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探索,历经挫折而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开辟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优越性。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共识的基础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充分认同。回顾民主党派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爱国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新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013年年初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社会主义参政党性质的论断,充分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新共识,必将进一步增强民主党派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三)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五一口号”得到了全国各界民主人士的一致赞同,是建设和平、统一、民主的新中国的明确目标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从而推动了事业进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从目标分解、问题认识和解决方案多个角度形成政治共识拧成合力。
第一,目标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并不是空洞的,其是包括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内容的具体目标。从时间划分上来看划分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阶段是在建国一百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对第二个阶段又进行了划分,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这些阶段的划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每一步的目标,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与共产党的政治共识也不仅仅是了解学习,更是深入到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去,用实际行动去达成共识。
第二,问题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经过40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包括人均GDP排名仍然比较靠后,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未得到解决,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等。
第三,解决方案。对于当前面临问题,明确的解决方案能够让各界都能够集中精力实现目标。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履行参政党职能,是克服我国在前进中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以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例,民主党派当前积极开展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既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特点,又能让中央提出的工作目标得以切实落地,共同实现当下的政治目标。正是通过这些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才能够进一步巩固共识,协力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