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办学下的高职纺织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
——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专业为例
2018-03-31王莉
王 莉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工程系,新疆 阿克苏843000)
对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要求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校企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差异化人才,才能符合高质量就业的需求。由于学生的毕业论文能够检验高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2],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纺织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同样列入了教学计划。
1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程序不严
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管理不严。学校不具备查新条件,多数校内指导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和企业阅历,指导论文水平不高。师生比例不合适,导致一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多名学生,老师没有空闲时间去主动找学生,学生在企业实习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无法保证论文指导的质量。考核程序不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往往停留在程序上,指导教师往往既是学生论文的指导者,又是论文的评审者。
1.2 选题不当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广,但是具备实际指导能力的师资短缺,我系纺纱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较多,园区纺纱企业较多,多倾向于选择纺纱工艺及相关方面的课题。由于有较统一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说明书格式参考,设计的条件变化不大,造成学生的选题范围狭窄。选题题目研究范围大,甚至出现“研究方向”之类,无法满足“做中学”的要求。比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传统的纺织厂设计题目差异性小,大多只是数据的变化,对接企业岗位也不紧密,偏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3 教学资源单一
在论文前期准备和开题阶段电子资源短缺,学生无法查找文献,仅仅利用百度等,无法满足学生查询资料的需求。在毕业论文中期实验阶段学生处于毕业实习阶段,校企合作不深入,涉及技术参数保密问题,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缺少试验环境和条件,导致学生数据造假,毕业论文偏离了设计初衷。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找工作时间三期叠加,导致写毕业论文与指导老师面对面现场指导机会少,毕业论文拼凑应付。造成的后果是写作过程中语言口语化严重,语句不精炼,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对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看不懂,也不愿意认真修改,论文写作水平质量偏低。
2 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直以来,多数师生忽视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其根本原因在于毕业设计(论文)大多数存在着高职院校认识和校企结合主动性不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结果是与纺织类高职教育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是对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与梳理的过程,对所学课程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认真、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步骤,为学生毕业后精准就业、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2016年3月本院纺织工程系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引校入园”,为学生走出校园,使毕业论文题目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以及接收校内校外导师双重指导创造了良好环境。为适应纺织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突出办学特色,依托园区办学实施毕业设计,在指导性教学前提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3 纺织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做法
3.1 规范毕业设计程序
根据教研要求和企业技术需求,设置毕业论文试题库,编制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教研室遴选、系部学术委员会认定后,系部教研室主任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义务。任务书经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教学主任审定后下发给学生。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目的、任务、原始资料、技术指标、工作程序、日程安排、评定标准等,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发给学生并进行专题辅导,引导和激发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时间到企业加以点评,帮助学生修改,使其更加完善。精心组织答辩,毕业答辩前可利用指定软件进行查新,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校企双方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组成;论文答辩要坚持开放性,鼓励纺织专业一、二级同学参加,以提高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论文评定既要体现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写作能力,又要实现专业素质和论文成果的统一。成绩评定后对优秀论文进行表彰鼓励,指导教师要进行分析总结,积极推进毕业论文工作规范开展。
3.2 科学设计毕业论文题库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动手操作较强的特点,题目设计要体现解决企业技术或管理难题,能够体现出个人价值。鼓励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岗位做选题,或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真题真做,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例如操作方法改进、工艺优化、质量稳定提高、新产品开发和管理水平提升等,使毕业设计更具备操作性、应用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选题盲目、内容空洞、实用价值不大等问题。
3.3 集中精准指导
两年来学校合作企业数达到了12个,签订合作协议10家,学生在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阿克苏疆渝织造有限公司等10家纺织企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具备形成了80万锭纺纱、500台织机的公共实训资源。丰富的企业设备和试验条件,为集中精准指导提供了保障。集中实习为指导教师走进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条件,在毕业实习安排时就要考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校企双方有合作的意愿,尤其考虑毕业论文的主要实验场所应放置在实习单位。集中的实习安排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岗位直接对接,由于学生选择的课题紧贴就业岗位,企业指导老师可以随时协调解决实验问题,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学校处于园区指导教师也方便利用空闲时间集中跟踪指导,使毕业论文达到了全覆盖指导。
4 毕业设计改革后成效
毕业设计改革充分考虑了师生自主双向选题的特点,体现了培养能力原则。毕业论文的校企双方联合管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在实践工作岗位上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协调、动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校内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同时了解了纺织技术的新发展,其职业能力也能得到提升。2017年纺织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企业完成,初次专业对口率为100%。
5 结语
通过对本院纺织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程序、选题和科学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就业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显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的共同努力,并以提升高职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学生才能为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转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