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牛脑膜脑炎的诊治报告
2018-03-31陈海洋
陈海洋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漳州 363004
牛脑膜脑炎包括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炎症一般先从脑膜开始,而后波及脑实质。传染病及中毒等血源性病因易引起脑膜、脑实质同时发炎。按照炎症的性质可分为化脓性炎症和非化脓性炎症。非化脓性脑炎在各种家畜皆易发生,且多为继发。家畜过热、感冒、长途运输以及饲喂霉败饲料等常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常继发于一些传染病(如传染性脑脊膜炎、乙型脑炎等)和中毒病(如食盐中毒、霉玉米中毒等)以及若干寄生虫病。化脓性脑炎多因邻近器官的化脓菌顺血流或淋巴途经侵入而发病或其他器官化脓性炎症转移而引起。病原体侵入后,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相继或同时发生炎症,炎症初期出现炎性充血,随后出现浆液和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浆液的渗出,脑膜下腔和脑室积液,颅内压升高,压迫脑实质,往往引起临床上的“一般脑炎症状”,即兴奋症状或抑制症状,或兴奋、抑制交替出现。炎症波及脑实质时,由于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则出现各部外周神经机能障碍,临床上出现“灶症状”,即痉挛与麻痹。
1 发病情况
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一养牛户养殖肉牛25头,2017年4月5日陆续有13头牛出现精神沉郁,呆立不动,共济失调,而后又表现为狂躁不安,咬牙切牙,时时哞叫,遂于4月6日求诊。
2 临床症状
患牛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闭目垂头,呆立不动,前肢广踏,或前肢交叉。走路时步态笨拙、共济失调、摇晃不稳,甚至倒地。经过数小时后呈现剧烈兴奋状态,狂躁不安,不顾障碍,前冲后退或乱咬乱踢,有时作圆圈运动,视力减退或消失。有的患牛表现为咬牙切牙,眼神凶恶,牴角甩尾,时时哞叫。继兴奋之后转入抑制状态,耳耷头低,闭目昏睡,或转圈和无目的漫游。以上兴奋和抑制症状交替出现。在出现“一般脑炎症状”的同时,也出现“灶症状”,主要是痉挛与麻痹两个方面。具体表现眼球震颤、斜视,咬肌痉挛而出现轧齿,头额上仰呈“观星”状,吞咽障碍,舌露口外和唇松弛。有2头患牛出现局瘫、偏瘫甚至全瘫。患牛一般症状表现为呼吸在兴奋期时加快,抑制期则变慢而深,脉搏增快,食欲减少或废绝,采食时往往将食物衔于口中而停止咀嚼,饮水时将口鼻陷没水中,到呼吸困难时才抬头。
3 诊 断
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调查及病理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定。经过问诊,养殖户因要让牛近早出栏,配合饲料饲喂的比较多;又因这段时间雨水较多,道路交通不便,一次性购进饲料较多。检查配合饲料后,发现饲料中的玉米发霉严重。临床上肉牛出现的痉挛症状与麻痹症状特别明显,结合有采食霉玉米的历史,初步诊断为霉玉米中毒导致的脑膜脑炎。
4 治 疗
以消除炎症、恢复中枢神经机能等为治疗原则。患畜置安静宽敞的厩舍内,多垫褥草,专人护理,以防发生意外。
1)制菌消炎使用磺胺类药物。首先用10%磺胺嘧啶钠液,按每千克体重0.5 mL(首次量加倍),并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配合输液,2次/d,静脉注射。然后再用10%葡萄糖溶液2 000 mL静脉注射。
2)为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用20%甘露醇溶液1 000 mL静脉注射,1次/d。强烈兴奋时,再肌肉注射2.5%盐酸氯丙嗪30 mL。有的患牛需要内服5%硫酸镁2 000 mL以排除秘结和积粪。对个别比较衰弱的患牛肌肉注射肾上腺素5~8 mg。
经过2 d的治疗,10头肉牛恢复正常采食,精神状态良好,另外3头患牛经治疗症状无改善,给予淘汰处理。
5 小结与体会
1)牛脑膜脑炎从实际情况来看,属于传染病继发症的病例比较少见,一般所看到的脑兴奋病例,要么由于消化紊乱导致全身中毒引起,要么由于体内炎症感染导致化脓性疾病引起。
2)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注意防疫卫生,防止传染性与中毒性因素的侵害。当同槽同圈的家畜相继发生该病时,即应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传播,保证家畜健康。
3)在患牛兴奋时,须防止人畜受伤,及时注射氯丙嗪等镇定剂,然后再应用抗生素及输液,心脏功能不全的,可用樟脑或肾上腺素等强心剂。颅内压增高者,可选用静脉注射40%乌洛托品液、25%山梨醇液、20%甘露醇液等。
4)诊断该病时应与下列各病相鉴别。流行性脑脊膜炎:临床症状上与该病基本相似,应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性脑脊膜炎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多于秋季流行,临床症状有明显的黄疸现象。乙型脑炎:在临床症状上与该病也相似,但流行情况有严格的季节性(7~8月份蚊虫特别多时易发),能同时感染牛、羊、猪、马等多种动物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