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源围困战胜利之原因探析

2018-03-31周选亮李英平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沁源日寇抗日战争

周选亮 李英平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省沁源县没有出过一个汉奸,没有成立一个维持会。著名的“沁源围困战”是沁源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两年半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将妄图长期占领沁源、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的日寇彻底打败。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毛泽东主席感慨“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沁源围困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思想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是取得胜利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准确地指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实质和要害所在。他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清晰地回答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种种问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未来变化趋势,消除了人们的思想疑惑。在沁源围困战期间,八万沁源军民坚持学习贯彻《论持久战》,用毛泽东的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武装人民群众,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巨大威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沁源围困战期间,沁源县委、县政府、县围困指挥部的八万军民模范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妥善处理了同蒋介石、阎锡山等各种势力在沁源的关系,吸收许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参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抗战力量达到最大化,为取得沁源围困战的最终胜利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主心骨作用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决定性因素

1942年11月8日,日寇兵分七路,大举进犯我太岳根据地,企图以沁源为中心,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太岳军区、太岳区党委针锋相对,决定“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实行长期围困、战胜敌人”。于1942年11月11日成立了以38团团长蔡爱卿为指挥的“沁源县对敌围困斗争总指挥部”,对占领沁源之敌展开围困斗争。围困战一开始,沁源县针对群众大转移的情况,立即在分散的群众中恢复和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从县委、区委、镇总支、村党支部直到每个党员形成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广大党员与群众同甘共苦,吃苦在先,牺牲在先。党员干部的模范行为和牺牲精神,成为鼓舞、团结广大群众对敌斗争的巨大力量。有人说,县委就像夜里一盏灯,每个党员就像一面旗。正是由于党组织所具有巨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才会组织起广大群众,形成孤立敌人,打击敌人的力量。

“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质就是党领导一切,使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沁源围困战长达两年半的时间,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有几万转移群众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这些事情的解决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党的十九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三、沁源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神圣忠勇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永恒动力和强大根基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坚守民族气节,为了打败穷凶极恶的入侵日寇,英雄的沁源人民以“决死斗争、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什么都能豁出去。这种品质从根本说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神圣忠勇精神,这是沁源围困战能够取得胜利,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永恒动力。只要有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信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中华民族历来勤劳节俭,敝帚自珍。为了围困来犯之敌,沁源全县实行“空室清野”大动员。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把以沁源城关为中心,纵横百里的23个村庄、3200多户、16000多的群众动员出来,遗弃42000多亩土地,填死水井,掩埋粮食,搬净用具,离开家乡,疏散隐藏到沁河两岸的深山密林,使1600多平方里成为“没有人民的世界”。侵占沁源的日军,在百里无人区找不到一个村民,找不到一粒粮食,找不到一头牲畜。中国人常说故土难离,撇家舍业离开家乡到一个生活没有着落的地方生存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一去就是两年半。当时离家的沁源群众的生活极其困难。长期外出逃难,衣衫褴褛难御风寒,常以树皮、草根、野菜、野果、糠糍和豆饼充饥;山上的房舍较少,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好多老百姓到了山上后只能露宿在山林中,后来全县军政干部带领群众打了5000多口窑洞,在大雪纷飞之前解决了群众住的问题。沁源群众的想法就是饿死冻死也不搞维持,沁源人说:“沁源人不当汉奸!”“不把鬼子困走,决不回家”。

日寇企图用杀虐的办法使沁源人民屈服,但残酷暴行,并没有把倔强厚道的沁源人民吓倒,反而更激起了他们和鬼子进行决死斗争的勇气。在沁源围困战的斗争中,全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拿起枪杆子保卫家乡,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浴血奋战,全县军民作战2700多次,毙伤日伪军4400多人,俘获日伪军200余名,解救被抓群众1700余人。不仅如此,当时在日寇枪口下抢种抢收的沁源人民还供养和支持驻地沁源的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以及周边13个县的领导机关和数万名抗日将士的军需日用,并送子弟一万余人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八年抗日期间,尤其是沁源围困战的两年半时间里,沁源人民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牺牲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就如歌曲《沁源秧歌沁源人》里唱的那样“沁源人硬骨头哟天下闻名”。诸如像二区区分委、民兵队长赵中正,战斗负伤被日寇俘虏,敌人对他百般威逼利诱,用尽酷刑,他宁死不屈,后被敌活埋,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如抗日合作武工队长吴清化,产后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百姓转移,开枪引敌,在被日军追捕后壮烈牺牲,年仅24岁。抗日战争期间,在沁源这样的英雄不止百位。沁源围困战是一场遍地是抗日英雄的战斗,是一场感天动地的战斗,这是中国人不可战胜的例证!

抗日战争八年,围困战争两年半,英雄的沁源军民付出巨大牺牲、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毛泽东主席给予“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的高度评价,是沁源人民世世代代引以为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很多沁源人把抗战期间“沁源没有出过一个汉奸”作为沁源的一张名片,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沁源人民的壮举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具体表现。

猜你喜欢

沁源日寇抗日战争
山西沁源红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沁源行:满目皆是“十八公”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向沁源军民致敬》发表75周年纪念研讨会召开
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