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六个“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8-03-31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体系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实施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贴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积极回应全球绿色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人民美好需求、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等时代之问,深刻反思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难题,及时总结绿色发展的经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笔者认为,这个重要讲话至少有六个方面的“新”。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新”

讲话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强调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进一步明确,“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关乎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资源、能源、环境等基础支撑的生态不能掉队、环境不能滞后、美丽不能缺位。或者说,生态必须安全、环境必须优良、美丽必须到位,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文化之美。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定位的“新”

讲话系统深入地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党的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写入党章;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成为党和人民、国家意志的充分彰显,而且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体现。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优先领域的“新”

讲话传递出实现美丽中国的为民初心和爱民情怀,表达了新时代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文化之美的价值诉求,表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到生态价值优先的重大转变。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与始终不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高度统一。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实现生态日益趋好、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美好。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判断的“新”

讲话科学全面地判断生态文明建设之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种变化之所以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就在于我国不仅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还要举全国之力逐一修复前期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治好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顽瘴痼疾”,这是与中国农村人口大规模扶贫减贫脱贫一样的世界奇迹;就在于我国将生态环保理念制度化、法治化,创造性地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进而发展生态生产力,释放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智慧,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在于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节约集约、绿色消费方式的培养上着手,从资源开发利用、消耗消费的源头上强化治理,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真正转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在于“一幅美丽中国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正在进行”“一场生态修复的新实践正在万里长江沿岸展开”,正在久久为功地“把生态系统修复得更加好,生态屏障筑得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建设使越来越多的乡村“不仅摆脱了贫困,守护好了绿水青山,还种出了金山银山”“美丽乡村掩映山林,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正在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观点的“新”

讲话完整准确地指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从内容到原则、到观念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架构。讲话要求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个原则,实际上再次明确、突出和强调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个基本观点,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两山”理念代表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观、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人类和谐共赢观。这六个基本观点,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力量源泉和行为遵循。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目标和具体部署的“新”

讲话明确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更详实地部署和指导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强调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阶段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自然衔接,进而更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如何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讲话提出并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在内的生态文明体系。这五个体系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体系,需要长期贯彻和坚决落实。譬如,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资源、能源环境及其效率等方面,其本质是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所以,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还好旧账、不欠新账”,下决心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决心走绿色发展之路,下决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惩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积极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融入经济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也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如,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攻坚战,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压实各方责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这既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年来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是融入政治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生态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的要义,就是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明确并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将生态环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任务,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云南的光荣历史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各项具体部署抓到实处、落到实处,加速建设美丽云南。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体系
请文明演绎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漫说文明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