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交通运输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2018-03-31凤鹏飞卢明宇

山东化工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产学研安徽应用型

彭 飞,凤鹏飞,卢明宇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2001)

本质上产、学、研是围绕知识进行的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活动形式,产--即生产,离不开掌握知识的人才,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学--必须学以致用,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依托于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研--需要掌握知识的人才去从事科研活动,而且科研活动离不开生活或生产实践。所以说,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

1 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内几种比较常见的有4种“产学研”模式[1]:一是工学交替模式。将一学年分成3个学期:2个理论教育学期和1个工作学期。学生将在1个工作学期中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这方面执行效果较好,二是预分配的“311”模式。将学生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前3年进行理论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选修的课程;即将学生工作实践和分配相联系,如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将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大四时,根据就业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然后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一年的岗位锻炼,此后返回学校,结合实习单位工作情况继续进行一年的理论学习,通过选修课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来提高自身的专项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所需。三是共建实习基地模式。不但要在学校内部建设相关的工程训练中心,同时要在校外建设相对应的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这也是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遵循的模式。四是通过学生参与老师与企业的横向课题,通过以课题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时仍存在一些不足[2]:一是“产学研”合作意识有待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尽一致,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突破还没有形成共识,推进这项改革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合作意识有待加强。虽然开会时会强调“产学研”教育,但是仍停留于形式,付诸实践时却不那么容易。二是企业的参与力度不够[3]。加上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不是很长,不论是在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往往容易忽视此类高校,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往往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因此合作还不是很深入。三是国家、政府对这方面无直接显著的政策,大的外部环境仍需改变[4]。校和企业之间缺乏相关平台,也就是没有相关中介服务体系。校企合作,也就是高校要为每个专业学生找到合适的企业,为其提供实习岗位,高校学生数量庞大,专业较多,工作量无疑是很大的,最后可能导致安排的实习针对性不够强,而企业由于实习生所学与需求不够匹配,导致上岗时间延长,这也使得校企合作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教育的有效政策。

2 应用型本科“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997年于合肥创办安徽三联学院,2008年升格为本科型院校,该院始终坚持走地方型、应用型办学定位并坚持“立足合肥、面向皖北、服务安徽”的定位思想,并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

2.1 高度重视,结合“产学研”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识

结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定位目标--即关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我校自2008年开始招生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每届100名左右学生,到目前已有6届学生毕业,学校通过引入大量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的教授、博硕士、高级工程师,如开设的《道路交通事故鉴定》这门课,通过邀请事故鉴定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前来讲学,他们能够结合事故鉴定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教学效果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2.2 加大实践课课时,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安徽三联学院与其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探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做出调整,构建了素质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其中实践教育模块又涵盖了专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从而增大实践教学比例,也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3 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引进了一批高学历老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硕士、博士,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一个校门步入另一个校门,虽然他们能很好地胜任理论教学,但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情况,对“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存在“先天不足”。

为了弥补缺陷,本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为了激励青年教师去企业进行生产锻炼,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其中就有:教师在外参加培训期间仍然享受在职教师同等待遇,并且把在企业锻炼的时间折算成课时从而更好的激发其积极性,“双师型”教师优先被安排参加科研项目、新进教师导师等,让其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目前,学校已经培养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学研”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2.4 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建设从而提升学生实训效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设置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环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这些环节能够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其中实习基地涵盖了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大部分,依据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成了汽车碰撞仿真、交通安全监控与分析(金寨路交通流实时监控)、安防工程等6个实验室,又与校外知名企业如安徽风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安徽公路建设监理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重工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市公交总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分组到该基地进行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训的机会、增加了实训的时间。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中就有10余名同学去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亲身参与相关事故鉴定,并结合实际工作拟定论文题目由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论文,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5 加强校级研究中心建设,有力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企合作,安徽三联学院创建了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交通工程学院,联合校内的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协同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相关的企业共同合作,拟在交通事故预防、交通事故鉴定技术应用实现合作共赢、成果共享。该中心以交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交通安全系统中的“人”为主体,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死亡和交通事故鉴定技术的应用为目标,围绕人因事故诱发机理、控制对策及其防治工程、事故鉴定技术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构建“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目前,该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以及学校的行业服务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教科研成果向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

3 结束语

安徽三联学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应用型本科生的人才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可以在经济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为高校培养出实践技能较强的毕业生,企业也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节约了培养成本,科研机构发挥其技术攻坚力量,为各方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安徽三联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实践表明,进行“产学研”教育需具备必要的支撑要素,如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的实训基地、教科研转化中心等。这样,使“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入良性循环,就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安徽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