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8-03-31古学斌
古学斌
“种族”(race)和“族群”(ethnicity)一直是西方社会科学界(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当然跟西方社会的发展路径和脉络相关。从西方的殖民统治到帝国主义的扩张,不同种族、族群和文化的相遇和碰撞,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负面的影响是种族灭绝(genocide)、种族歧视(racial discrimination)、社会排挤(social exclusion)、文化入侵(cultural invasion)和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等种族霸权、文化宰制、社会经济剥削和压迫的问题。正面的影响是文化传播(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交汇和融合(cultural fusion)等。但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皆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社会科学界一直对种族和族群的议题有着丰富的论述和思考。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社会工作则更多地是思考促进民族和谐介入的措施与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各个生活层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趋于紧密,以致种族和族群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最近,难民问题困扰欧洲大陆,导致欧盟内部陷入纷争。2015年9月,欧洲多国民众在“全球声援难民日”上街游行。与此同时,部分欧洲国家则出现反难民示威,表现出对难民的厌恶和歧视。虽然中国大陆社会跟西方的脉络和语境不尽相同,但也有类似的问题。近年来,民族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社会工作界也开始讨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定义、内涵与介入方式。此专题的第一篇文章介绍了西方种族和族群的论述,以及西方社会工作的多元实践,笔者希望在中国大陆学界正当建立民族社会工作之际,能够为中国大陆的学者们提供参照、借鉴,也希望文章能厘清一些概念,方便中国大陆学界与西方学界的对话。在此文中,中国台湾、香港的社会工作也会有所涉及。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发展皆深受欧美社会工作的影响,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延续了西方社会工作的思想脉络和体系。
专题的第二篇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中国最早讨论民族社会工作的李安宅关于边疆社会工作的论述和观点。20世纪30~40年代,李安宅在边疆工作的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出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来解决边疆问题。笔者主要阐述了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及对今天建设边疆地区社会工作的启示。李安宅先生强调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张将“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并重视对边疆工作者的培养。李安宅思想对今天正在兴起的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专题的第三篇是分析民族地区推动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所出现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此民族地区是湖南湘西的凤凰县,一个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凤凰县的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在实施过程出现未能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补偿水平较低、五保集中供养率逐渐下降以及对五保老人自主选择权的剥夺(担保人机制)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的背后有更深刻的原因:一是在社会救助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二是养老服务供给缺乏。希望能够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力度,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补助水平,建立常态化的农村互助机制和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等措施以促进社会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文章严格意义上不算是民族社会工作的文章,文中也没有特别论述民族地区的特点以及其与政策推动的困难有何关系。若有进一步论述,将会为民族社会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