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2018-03-31魏立娜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立体化理论课院校

魏立娜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一、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一)建设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差异”出发,建设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高职院校学情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在“理论够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实用型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理论教学时数偏少。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普遍存在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矛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缺乏兴趣。有的受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学习上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这些因素都共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重点,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教育形式,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以“知、情、意、行”的整体统一和协调发展来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还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现实环境中寻找问题的支点。结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兴起点,贴近高职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就业、道德、法制等方面的困惑,构建有意义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力、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同样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1]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和灵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武装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远大理想之中,努力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知行统一,鼓励学生立志做一名中国梦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高职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又处于各个成长观念、目标、人生道路等相互交汇的矛盾期。加强高职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加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引导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点教育内容。对高职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成才目标,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认知成长的价值,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把握人生每一步机遇,走好人生每一步,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优秀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这一群体的人数在急剧增加。他们有强烈的成才意识,但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人生目标不切合实际,怕吃苦,缺乏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当他们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时往往陷入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的困境,四处碰壁,举步维艰,往往比较容易产生消积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成才观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引导和鼓励。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除了要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更要大力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只有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真正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才识,磨砺意志,成长成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到艰苦的工作都是磨炼意志、积累经验的好机会,每一次机会都是知识转化、提高技能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努力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二、开放思维,努力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

(一)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境遇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内容的广泛性、价值的多样性、交往的隐匿性等,增添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和不同价值取向的人都可以随时利用博客、微信、电子邮件,乃至视频图像等,把自己的苦乐哀愁、价值取向、诉求等告诉他想告诉的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中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不乏夹杂着一些腐朽的思想以及色情、虚伪、暴力、垃圾等有害信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大肆利用互联网传播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倡导所谓的“普世价值”,美化资本主义社会,诋毁社会主义制度,肆无忌惮地制造各种噪音杂音。而高职学生阅历有限,好奇心强,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缺乏敏锐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面对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往往陷入难以辨别的困境,容易造成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错乱。有的还可能受制于某些外部信息,特别是一些煽动性极强的信息干扰,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来表达和宣泄情绪,致使出现一些校园突发事件,这些都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搭建富有实效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发布科学、正确的教育信息,吸引网络受众尤其是广大青年获取、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同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从而提高其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的活动。[2]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可以围绕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服务性等特征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首先,教育者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网站、网页、栏目、共享等)链接到网站上,供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浏览、下载和使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其次,平台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教育信息、目的和意图,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和大学生阅读、下载知识资源的偏好和次数来判断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3]

近年来,诸多高职院校就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高校建立了交互式的党建交流平台,设立了包括党员论坛、专家点评、师生对话等交互性较强的栏目,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抢占网络的话语权。[4]有的高校通过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工作平台。教师、辅导员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动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微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通过双方“互相关注”功能,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这种无形的思想指导。不少高校还努力拓展网络的服务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上链接了多种知识资源,如图书馆、学术电子资源、读书交流站、就业与创业指导网站等。将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上传,发布至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观点、看法,增加网络的亲和力,提升点击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的创建还刚刚起步,需要我们不断去改进与创新。

(三)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紧紧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当前,在网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不断探索规律、努力推进的阶段。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网络世界的传播特点和运行规则,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则,强化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主动引导、化解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首先,高职院校应构建具有前瞻性、广泛性的信息收集机制以及网络舆情预警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在网络舆情发生时,能准确分析网络舆情发生的原因和学生的真实诉求,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和“第一报导”对学生进行引导,直指舆情危机的主要源头。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虚假,消除误会,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

其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着力把视角转移到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上,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发声与诉求,及时回应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引导疏通、化解矛盾。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无论是原文创作、转发评论或发帖回复,都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要符合网络对话形式和特点,多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少一些庙堂之音,少一些高头讲章。主动利用自媒体工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再则,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运用网络技术处理各类信息为一体的建设与管理。因此,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信息素质优良、熟悉网络语言专兼职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调节者,他们的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过程能否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应注意培养优秀的网络“意见领袖”。一方面,要关注学校教师、辅导员中受大学生群体欢迎、认同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网络发言的正面引导作用,提升他们发言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要与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线上和线下更多的信息交流沟通,提高他们发言的质量和准确度,使其带动虚拟社区的大学生群体理性运用网络,贴近主流价值观,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手,并牢牢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三、注重实践,构建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一)社会实践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是高职院校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扩展认同的范围,并由认同到践行、达到知行合一的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实践。“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5]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既是大学生展示才华、锻炼成长的根本道路,也是实现其最终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强化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使大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付诸日常行动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第二课堂在社会上的延伸,更有效地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知性、情感认同性和行为自觉性。近年来,诸多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专业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义务支教等,十分广泛。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观察和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中种种积极或消积的现象,不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困惑,逐步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并逐步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良好习惯。

(二)社会实践基地是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

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收获了课堂上、校园中难以达成的教育效果。但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组织管理不到位,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差,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不到位等。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高职院校可以与文明社区、工厂企业、养老院、农民工子弟学校、火车站等单位签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组织管理、工作机制、服务理念、实践活动教学队伍建设等建设目标。与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共建双赢,为社区和基层单位的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亦需要大批的人力、智力的投入,这也给大学生进社区、进基层创造了契机。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与相应社区签订志愿者服务协议,结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评价体系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常态化的关键,除了建立起与办学规模相当的社会实践基地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体系外,还需要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考评,对各个实践基地的不同类别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效果评价。有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计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总评成绩,占课程最终成绩的30%。还规定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或者不符合社会实践报告基本要求的,该课程总评不及格,如果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6]有的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社区服务管理条例》,并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在社区服务中的表现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在大学生自我评价和群体评价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在每次社团服务实践后对完成活动作总结,为下次的活动做好思想和行为准备。有的高职院校成立了义工总队,编印了《义工手册》,制定了《义工章程》,规范志愿者活动的行为,并规定每一位学生义工在校期间应完成若干小时的义工服务。热心参加义工活动,并完成规定的义工活动时数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一本义工证书,证书将记录学生义工在校期间参加义工活动的主要内容、时数及表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义工,学校则颁发义工荣誉证书,以此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出成效。

健全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的自我意识,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促使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且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同时自我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立体化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